臘味這東西,說起來就很是源遠流長了,孔子當(dāng)年有教無類的時候就是每人收三條臘肉過日子的。這小小臘味,充滿著人文關(guān)懷和浸透了中國文化的馨香。大家只要想通了這點,自然就會明白,像我這樣拿臘味就紅酒的事其實是非常上道的……切記,一定要紅酒,紅肉配紅酒嘛。
提起臘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又有誰會去探索它的來由呢?這里又有一種說法。
連州位于廣東省的西北部,屬河床谷地,秋、冬季風(fēng)力較大,干燥凜冽。正是由于連州特有的氣候和所在的地理位置,才形成了臘味獨特的風(fēng)味。具有香、脆、爽、回味無窮的臘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遠在清朝初期,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富庶,六畜興旺,當(dāng)時的豬肉除正常屠宰銷售外常有剩余。一次偶然的機會,當(dāng)?shù)赜幸粋€村民把剩余的豬肉用食鹽鋪撒面上,次日又將用鹽腌制了一夜的豬肉用繩吊掛起來,時值冬至,連日大雪,無法出門,那戶人家便將腌制的豬肉取下煮食,卻發(fā)現(xiàn)味道不同一般,成香可口。從此,用鹽腌制豬肉成臘味的工藝便流傳開來。
追溯到上世紀(jì)的1912年,以關(guān)遂昌等人為代表,對臘味的加工制作有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展,他們以杉木為支架,以竹笏扎搭五六米高的曬棚,頂部蓋上松樹皮,四周無遮擋,以便通風(fēng),避免太陽直接曬射。白天在涼棚晾曬,晚上五更天將臘味從棚里晾出露天外“打冷風(fēng)”,至日出后又將臘味收回涼棚,反復(fù)晾曬直至臘味風(fēng)干至成品。經(jīng)過不斷積累經(jīng)驗,終于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風(fēng)味獨特的臘味。由于品質(zhì)獨特,濃香可口,回味無窮,一時間,臘味聲名遠揚。至20世紀(jì)30年代,老字號“遂昌號”臘味已經(jīng)遠銷我國香港及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qū),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現(xiàn)在的臘味品種更為豐富,有臘肉、臘腸、臘狗、臘鴨、臘雞、臘蛋等,一般選用農(nóng)家飼養(yǎng)了200天到250天以上的生豬、鴨和雞,選用農(nóng)家野外飼養(yǎng)的雞、鴨,約重1500g左右,臘狗則選用2500~3500g左右的小狗。
臘腸的制作是先將瘦肉、肥肉分類切成粒,按每50kg瘦肉配10kg肥肉的比例,再加入白砂糖、食鹽和sO度以上的白酒拌勻(糖、鹽、酒和肉的比例為3:3:4,即500g肉拌15g鹽、15g糖和20g酒),腌制1至2天后,手工灌腸,灌腸后洗凈外衣便可放上天棚涼干。
臘鴨的制作是先將宰殺好的鴨洗凈后,取去內(nèi)臟,切去翼、腳和下巴(均另行處理),以鹽粉涂刷鴨的全身,腌制1天左右,便以溫水沖洗鴨表面的鹽粉,再涂擦少量烈酒,便可上棚涼曬了。
東坡臘狗的制作是先將宰好的小狗洗凈去骨,用炒干的碎鹽腌制1~2次,然后洗凈,晾干水,涂姜汁酒,涂上沙糖,然后風(fēng)干。放上天棚涼曬,便是放出天棚外,打霧水,經(jīng)風(fēng)吹5~6天后,進入陰棚陰干,時間約為10天左右。
其他臘味的種類制作與上述品種方法大同小異。
臘味的品質(zhì)與季節(jié)的選擇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每年只能利用寒露節(jié)至小寒節(jié)之間的秋冬季進行生產(chǎn),提前或超出此時問生產(chǎn)出來的臘味,就會失去臘味獨有的風(fēng)味。
另外,臘味合蒸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劉七的人,原在一個小鎮(zhèn)上開,飯館,被村霸逼債勒索破產(chǎn)了,只好流落他鄉(xiāng)討飯。這一天劉七討飯來到一座縣城。因為將近年關(guān),大家施舍給他一些年貨如臘魚、臘肉什么的。劉七見家家戶戶操鍋舞勺地準(zhǔn)備團圓飯,他也精心設(shè)計一番,把討來的臘魚臘肉調(diào)配一下用蒸缽盛了,在一個財主家的屋檐下生火做了起來。
這時這家的財主正在陪客人飲酒,正當(dāng)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忽然有濃郁的香味溢上客廳??腿撕莺莸挠帽亲勇勔宦?,說;“老弟,酒已三巡,你為何留一手呢?快端出來嘛。”財主也早聞到這個香味,忙向身邊的仆人一瞪眼;“還不快端上來?!逼腿撕苁瞧婀?,明明把菜全端上桌了,怎么還有又什么菜沒端上來?到廚房一看果然沒有??捎幸还稍絹碓綕獾南阄讹h來,就到門外一看,在墻角有一個乞丐正在從火上端下蒸缽要吃,香味就是從這里來的,就惡聲惡氣的要趕他說:“你走,把那個留下?!?/p>
劉七說:“我好不容易有點好吃的,給你留下我吃什么?”仆人也不好硬搶就說要用兩倍的飯來換,劉七只好答應(yīng)。仆人把劉七的萊換了一個盆子盛好,伺弄得漂漂亮殼地端進客廳??腿嗣A起一塊肉填到嘴里,連連喊道“好萊,好菜”。財主一嘗果然味道不錯。恰好這位客人是本縣一家大飯莊的老板,他想這道菜菜色美,味道香,當(dāng)下正是過節(jié),如把它移到飯莊豈不更招徠生意?于是就想借財主家的廚子去兜兜生意。財主正要答應(yīng),仆人在一旁慌了,趕緊在財主耳旁一陣低語。財主才轉(zhuǎn)向客人說,“此事好說,老兄如不嫌棄,小弟愿以廚子相送?!憋埱f老板一聽很是高興。
仆人忙到屋外對劉七說:“我們家員外開恩,要送你到本城最大的飯莊去當(dāng)大師傅?!眲⑵弑臼菑N子出身,心想能找一個吃飯的地方豈不是更美,馬上就答應(yīng)了。
劉七進了大飯莊著實把他這道菜精心的發(fā)揮一頓,并取名“臘味合蒸”。果真以色、香、味、型俱佳招徠了大批的顧客,飯莊的生意十分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