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是人們熟悉的一種食品,原名薯蕷,據(jù)傳因避諱唐代宗名豫,故改為薯藥,后又因宋英宗名曙,又改為山藥。另外,山藥尚有土薔、白藥子、白山藥等名稱。因河南淮慶地區(qū)所產(chǎn)最佳,故還有“懷山藥”之稱。
山藥??墒呖杉Z,自古被視為補虛佳品,有健脾、益腎、補肺氣等功效,我國著名的六味地黃丸中就有山藥。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它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因此,經(jīng)常食用山藥可提高人體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及時“消滅”人體內(nèi)的細菌、病毒,讓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繞道而行”。因此,平素容易出現(xiàn)多汗、反復(fù)感冒的氣虛患者在春季應(yīng)該適度增加山藥的攝入量。因為春天是各種病菌、微生物繁殖、復(fù)蘇的季節(jié),流感、流腦等各種傳染病很容易流行,而合理的飲食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預(yù)防疾病的發(fā)生,山藥便是很好的選擇。
山藥的吃法很多,可炒、蒸、炸。還可以煮粥,下面就借《烹調(diào)知識》圣地一角,介紹幾種吃法,以饗廣大讀者。
蒸山藥
別小看“蒸山藥”,這還是我在河北武安市打工時學來的呢!這款聽起來很平常的“蒸山藥”在武安的大小飯店均有出售,只是要看誰家的好,誰家就能贏得一批食客。具體做法與風味,一定想知道吧,那就請看:
原料:山藥1000g,熟芝麻粉15g,香菜15g,蔥片,姜片各10g,鮮湯500g,精鹽8g,味精5g,雞粉10g,胡椒粉5g,花椒、大料油10g,老抽適量,香油5g,色拉油1500g(約耗100g)。
制作方法:1 將山藥削去外皮,洗凈,切大小適當?shù)臐L刀塊,香菜擇洗凈,切段。
2 鮮湯中加入精鹽、味精、雞粉、老抽、胡椒粉、蔥片、姜片、花椒大料油調(diào)成味汁。
3 凈鍋置火上,入色拉油,待燒至七成熱時,將山藥塊放入浸炸至色呈金黃時,撈出瀝油。
4 把山藥放入湯盆中,注入調(diào)好的味汁,入籠中蒸約15分鐘至熟爛時,出籠,撤上芝麻粉、香菜即成。
風味特點:山藥軟爛,鮮美可口,別有風味,具有健脾益腎、減肥潤膚之功效。
花椒大料油的制法:取適量食用油入鍋中,放入適量花椒、大料,中火浸炸至香料變黑,將鍋離火,油入盛器中浸泡即成。
果味山藥片
原料:山藥500g,蘋果、梨各1個(約重150g),胡蘿卜50g,白糖50g,水淀粉適量。
制作方法:1 將山藥削去外皮,洗凈,順長剖開,斜刀切0.3cm厚的片,蘋果、梨削去皮,剜核,切片,胡蘿卜削去皮,治凈,切同樣的片。
2 鍋入適量水上火,放入山藥、胡蘿卜片,煮斷生后撈出。
3 凈鍋上火,放入適量煮山藥湯,放入白糖、山藥片、胡蘿卜片及蘋果、梨片,中火熬至山藥軟爛時,移大火,勾入水淀粉收汁,出鍋裝盤即成。
風味特點:色澤分明,甜潤可口。具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之功效。
拔絲芝麻山藥
原料:山藥500g,熟黑芝麻、白芝麻各10g,白糖100g,色拉油1000g(約耗75g)。
制作方法:1 將山藥去皮,洗凈,切成4cm長,1cm寬,0.5cm厚的條。
2 油鍋上火,待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山藥條浸炸熟透,且色呈金黃時,撈出瀝油。
3 原鍋留少許底油上火,放入少許水及白糖,用手勺不停地攪動,待白糖溶化、糖液呈微黃色時,立即將鍋離火。放入炸好的山藥,邊推攪邊撤入黑白芝麻仁,視粘勻后,出鍋盛入抹底油的盤中,隨小碗涼開水上桌蘸食。
風味特點:甜脆可口,香麻味濃,具有補肝益腎,烏發(fā)美發(fā)之功效。
蜜棗扣山藥
原料:山藥500g,蜜棗150g,白糖50g,紅綠櫻桃各5枚,水淀粉適量,香油10g。
制作方法:1 把山藥洗凈,削去皮,斜刀切0.5cm厚的片,蜜棗洗凈,切兩半,去核。
2 將綠、紅櫻桃間隔擺碗底,然后順碗周圍擺入山藥片,上面放上蜜棗及白糖,澆入適量清水,入籠中蒸15分鐘至熟透,出籠,潷出碗內(nèi)汁液,倒扣于盤中。
3 凈鍋上火,放入潷出的糖汁,勾入水淀粉,燒沸,淋入香油,澆于盤上即成。
風味特點:成形素雅,美觀,甜美可口,棗味突出,具有養(yǎng)心安神、補益脾胃之功效。
芝麻奶香山藥羹
原料:山藥150g,芝麻粉25g,鮮牛奶250g,粳米面50g,冰糖50g。
制作方法:1 把山藥削去外皮,洗凈,切成綠豆大小的丁,入沸水中氽出。
2 凈鍋入適量水上火,放入山藥粒,冰糖,開鍋后煮至冰糖溶化,然后把芝麻粉、粳米面放入小盆中,加入鮮牛奶及適量開水澥開成稀漿狀,倒入鍋中,開鍋后滾5分鐘即成。
風味特點:甜潤可口,香味獨特。具有益脾和胃,滋陰補腎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