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到來,尤其是當氣溫驟降時,人體的基礎代謝和一切生理活動都需要更多的熱能來維持,以此御寒。因此,冬季飲食要有豐富、足夠的營養(yǎng),熱量要充足,以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需要。否則,很多小毛病會隨之而來,比如手腳冰涼、腰酸背痛、經(jīng)常感冒等,這個時候就要常吃些能防治疾病的家常菜。
腰膝酸軟,多吃御寒食物
腰膝酸軟、氣血兩虧者大多畏寒,適當選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diào)養(yǎng),可改善這一狀況。多吃食物可以起到溫暖全身組織、增強體質(zhì)、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防寒的能力。如羊肉粥:取鮮羊肉100g,鹽、蔥、姜適量。羊肉洗凈切片,蔥、姜切成碎塊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同羊肉及調(diào)味品一同放入,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本粥具有益氣血、暖脾胃、添精補髓的作用,適宜陽氣不足、氣血虧損、腰膝酸軟者服用。
身體瘦弱怕冷,增加產(chǎn)熱營養(yǎng)素
由于冬季氣候較冷,機體每天為適應外界寒冷環(huán)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chǎn)熱營養(yǎng)素(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尤其是要相對增加一些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適量放入一點點肥肉。比如橄欖雪梨燉瘦肉:橄欖15g,雪梨50g,瘦肉100g,蜜棗1個。將瘦肉洗凈,沸水略煮后切塊,雪梨洗凈切片,將洗凈的橄欖、蜜棗放入燉盅內(nèi)加清水250 ml,燉兩小時即可。此款菜品利咽生津,滋陰潤燥。
手腳冰涼 補充蛋氨酸
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脂酸及人體內(nèi)氧化所釋放出的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比如姜汁甜牛奶:取150—200 ml鮮牛奶,加入生姜汁和少許白糖,放入容器內(nèi)隔水蒸15分鐘。此款飲品有驅寒和胃之功效,每天飲用一杯,手腳寒氣便消失。
畏寒腹痛 適量補充維生素
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產(chǎn)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fā)生明顯變化。增加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比如生煎豬肝:新鮮豬肝500 g,斜刀切成稍大塊點的薄片;用鹽、料酒、姜絲、胡椒粉、生抽、味精和少許生粉將豬肝腌一下(如喜歡五香的可放些五香粉);煎鍋燒熱放少許油,將豬肝攤在鍋內(nèi)煎黃一面后翻另一面:待兩面煎黃,放些蒜茸、蔥、少許醬油后拌勻,即可出鍋裝盤。此菜富含維生素A,可緩解因畏寒而產(chǎn)生的腹痛癥狀。
體質(zhì)偏弱經(jīng)常感冒 適量攝入礦物質(zhì)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zhì)也有一定關系。如鈣在人體內(nèi)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收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帶等。食鹽對人體御寒能力重要,它可使人體產(chǎn)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diào)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成。比如海帶豆腐:海帶結、北豆腐一盒,姜片、蔥絲、鹽、雞精適量。海帶結洗凈備用,豆腐切成3 CEil見方的塊;加油適量,燒至五成熱,放入姜片、蔥絲爆香;加入豆腐,放鹽;約1分鐘煎至微黃,翻炒;放入海帶,翻炒大約一分鐘;加水,料酒,加入雞精;繼續(xù)大火燒,大約8分鐘,剩少許湯,即可出鍋。此菜含鈣豐富,利于心肌。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shù)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diào),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xiàn)象更為突出。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xiàn)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fā)生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大便秘結等癥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B,特別是維生素A。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nèi)熱、去瘟毒作用。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jīng)常調(diào)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營養(yǎng)代謝,使各種營養(yǎng)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體內(nèi)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給予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