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目聽起來令人可笑,難登大雅之堂的粗茶淡飯民間小吃能跟保健、食療、藥膳貼邊?
其實,恰恰是我少見多怪孤陋寡聞。中醫(yī)歷來講究“藥食同源”,食者藥也,藥皆可食。細察《本草綱目》,在這部輝煌巨著中,均以菜部、果部、谷部、獸部、禽部、介部、鱗部、蟲部來分綱列目。再一細分,菜部又分為葷辛類、柔滑類、瓜菜類、水草、菌芝類總計百十種,都各具藥效功能。野山菜或家植蔬菜更為社會公眾認可,怎么不能藥用?而果部也包括近百種,大多能為眾人直接食用,有些至今反倒“物以稀為貴”了,如野桑椹,身價高得驚人。至于谷部,稻、麥、豆、黍、麻,經(jīng)蒸煮煎炸成為食品又可羅列幾十種。而禽獸鱗介蟲則包括豬牛羊雞鴨魚蛇蛙蜂等,都是日常餐桌美食。連調(diào)味品油鹽醬醋椒茴芥茶無不歸于藥之“綱目”類,這正是中國的醫(yī)食同源文化。林林總總包羅萬象,幾乎所有食物都具有健身防病治病功能。
我們平時的一日三餐其實也在做保健治療,很明確的目的便是治療饑餓。
饑餓可導致營養(yǎng)匱乏、體質(zhì)衰弱、百病滋生,只要醫(yī)得饑餓,補足了體內(nèi)所需營養(yǎng),體格就會健壯,食物不正是良藥嗎。
話到此處便毫無牽強之意了。
貼餅小魚茶面粥早以前(可界定在民國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在北方幾個城市——京、津、唐、保一帶是很受歡迎的家常便飯,深為各階層人士喜愛,以經(jīng)濟實惠、雅俗共賞、豐儉由人、老少皆宜來形容毫不過分。
此菜點始于以療饑為目的的下等階層——扛大個(扛麻包、裝運工)的,拉洋車(滿街跑的人力車夫)的,只因工時長、消耗體力大,收入又低,為補充體力增強持久耐受力,以貼餅小魚茶面粥為糊口佳肴。
配料如下:
1,雜合面(玉米面、紅薯面、高粱面、陳谷碎米面等摻合而成)1000g,小米面200g(另用);
2,小鯽魚(小雜碎魚)1000g,食用油50ml,蔥、姜、蒜、椒、鹽適量。
制法:
1,雜合面以冷水調(diào)勻揉透略醒待用;
2,將小魚宰殺去鱗斬尾剖膛,摘除膽汁除去腸內(nèi)污物過水洗凈,再將蔥姜蒜椒切碎。以油入鐵鍋中燒熱,蔥姜熗鍋,把洗凈的小魚排放鍋內(nèi),加蒜椒鹽水,以水沒過魚身為度;
3,把醒好的雜合面雙手合為每劑100g的小圓餅順勢貼在鍋幫,貼完蓋嚴鍋蓋,大火燒至鍋開,改為慢火燜燉15分鐘即可出鍋食用。
特點:小魚酥而不爛,貼餅筋道松軟??晒┮患宜目诒M享口福,其樂融融。
飯后喝碗茶面粥。做法:小米面200g以溫開水調(diào)成稠糊分作4碗,將壺水燒沸,沸水沖糊,即成稀薄面荼,加少許砂糖更可口。
鯽魚善補虛贏,調(diào)理中焦,補益五臟;與貼餅同食消除魚腥,再喝面茶糊則滿口余香。
以上吃法并非下層人專利,中產(chǎn)階層多數(shù)人群也常以此為美食,只是選料烹制略為精細。
大致配料如下:
1,雜合面(玉米面300g,白面500g,小米面200g)l000g;黃豆面200g,綿白糖100g另用作茶粥:
2,鯽魚10條(要勻整的,約1000g),除蔥姜蒜椒油鹽外還須有醬油醋料酒,小魚出鍋時勾芡,若再澆糖醋汁,更為美味可口。而以黃豆面作茶粥頗有營養(yǎng)。
上等階層——文人、官員、商賈、富貴人家也有對這一口的偏愛,食用時則更側(cè)重口感營養(yǎng)。
1,雜合面(白面400g,蕎面300g,豆面300g)1000g;
2,鯉魚2條(約1000g)或梭魚4條(約1000g),佐料除中產(chǎn)階層配備外,還加大茴小茴桂皮豆豉;
3,茶面湯可把面粉與黑芝麻、胡桃仁、花生米拌炒至熟。
烹魚貼餅最講究的是“千滾不如一燜”。在魚餅入鍋后,必須蓋嚴鐵鍋,大火燒開文火燜燉,15分鐘內(nèi)能將魚刺燜軟貼餅燜得蓬松可口。
作為經(jīng)濟實惠的傳統(tǒng)家常“名吃”,到現(xiàn)在仍保留著其獨到的烹制方法,省工省時省火不說,還不破壞食物營養(yǎng)。列入保健藥膳,今人在備料配方上又做了改進,配伍如下:
1,雜合面(白面400g,豌豆面300g,玉米面300g)1000g,雞蛋2枚、酵母少許(貼餅和面用):
2,鯽魚1000g,花生油100ml,蔥段3根,姜片5g,蒜瓣5枚,干海椒10g,胡椒粉10g,醬油50ml,干面醬50g,白糖20g,米醋100ml,料酒10ml,枸杞子20g,三七10g,豆蔻10g,蓽撥10g,八角10g(自三七后5味裝紗袋入鍋):
3,黃豆粉100g,小米粉100g,蔗糖50g為茶粥料。
這種配伍,如上法燒制,即成純正地道的保健藥膳了,對于亞健康體虛老年人來講,有百補而無一損,更適宜家庭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