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些歐洲植物獵人的激情被點燃,他們打開中國神秘的“西部花園”,把“養(yǎng)在深閨”的植物引嫁到自己的祖國或異域他鄉(xiāng)。為此,著名的邱園、愛丁堡皇家植物園、麥克威爾植物園……早已騰出各自的大片空地,迎接那些擄自東方、來自昔日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千嬌百媚的“植物新娘”。
福瓊:整個歐洲都感激他
有一種觀點認為,羅伯特·福瓊(公元1812—1880年)是第一個從中國帶回眾多植物種類的植物獵人,福瓊在東方從事采集探索活動長達19年,歷經(jīng)磨難,成果卓著。正是通過他漫長的勞動,中國植物群的美麗豐富才真正吸引了世人的注意。他“帶回去的灌木、樹木、多年生草本植物和鱗莖植物讓花園的每個角落都展現(xiàn)出優(yōu)雅美麗的風(fēng)采。”而把茶樹以中國移植到印度,這是福瓊留給后世最有意義的遺產(chǎn)。1843年2月26日,這個后來被西方普遍認為是“在中國植物收集史上無可爭議的開了新紀元”的人,搭乘“鴯鹋號”離開故鄉(xiāng),踏上了前往中國收集植物標本和物種的旅途。在離開英國之前,皇家園藝學(xué)會特意開出了一份清單,要他仔細觀察中國的藍牡丹、黃色山茶花、重瓣黃木香、杜鵑、百合、橘子、桃子,以及各種茶葉。1848年8月,為了獲得品種優(yōu)良的茶樹,同時尋找中國的茶農(nóng)茶工及栽培工具,幫助政府在喜馬拉雅山山脈建立茶樹種植園,福瓊再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是為東印度公司工作,福瓊在植物采集的過程中,解開了一個謎:何謂綠茶,何謂紅茶。這樣一來,西方植物學(xué)家們就不必再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中國人種茶制茶的秘密傷神了,也不必再去苦苦尋找相關(guān)的茶樹了。如今,福瓊從中國帶走的茶樹苗令斯里蘭卡茶園遍布,斯里蘭卡的紅茶更是舉世聞名。除茶樹苗外,福瓊還從中國帶走了白皮松、苦糖果及優(yōu)雅的荷包牡丹等,而像株高可達3米的迎春花(金腰帶)、香忍冬這樣的灌木。在歐洲園丁們的眼里,羅伯特·福瓊最不可磨滅的功績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120種新的植物種類。法國的福瓊崇拜者曾這樣評價福瓊: “整個歐洲都感激他。”
威爾遜:世界園林受惠于中國
英國著名植物獵人亨利,威爾遜(公元1876—1930年)先后四次深入到中國西南地區(qū)進行植物考察和搜集活動。威爾遜的一生可謂奇跡,在他50多年有限的生命歷程里,競用了近30年的時間,浪跡于中國、日本、朝鮮等地的高山大川之間,探索著植物之謎。由此換來了歐美植物園里1000多個新的植物品種。1899年5月的一天,當威爾遜穿越了一片茂密的叢林后,赫然發(fā)現(xiàn)一棵高大的開滿白花的珙桐樹佇立在眼前,讓他的雙目頓時一亮。事后,威爾遜這樣記述了自己眼中的珙桐: “我認為珙桐是北溫帶植物群所有樹種中最有趣和最漂亮的……花朵和苞片懸垂在那些相當長的花莖上,當微風(fēng)吹拂時,它們就像飛舞在樹上的大蝴蝶?!?/p>
1903年1月,躊躇滿志的威爾遜開始了他第二次中國之旅。這次為期兩年的考察,可謂驚喜不斷。威爾遜先后到達樂山,在常年雨水不斷的瓦屋山考察。在收集了200種植物后,又穿過漢源潮濕的深山峽谷,向康定進發(fā),希望能在那兒找到黃色的罌粟花。在發(fā)現(xiàn)了他夢寐以求的全緣葉綠絨蒿后,又沿岷江山谷,前往松潘。在那里,好運不斷的威爾遜首次找到了引種之后曾引起巨大轟動的帝王百合。不久,又在昆侖山海拔3500米高的裸露的山脊上找到了大量嬌責(zé)的紅花綠絨蒿。次年11月,在最后一次前往樂山的短暫旅行中,威爾遜又找到了可愛的雙盾木。
1905年初春,威爾遜像戰(zhàn)功卓著的英雄般凱旋回到英國。這一次,他帶回了包括粉被燈臺報春、川西莢迷、美容杜鵑、華西薔薇在內(nèi)的51 0種樹種和24 00種植物標本。威爾遜一生引進了1 00 0多種新的植物,可以說,幾乎沒有哪個植物園里沒有種植他引進的植物的。
對于自己的采集經(jīng)歷和切身體會,威爾遜認為世界園林藝術(shù)深深地受惠于中國原產(chǎn)的花卉,所以,他恰如其分地稱中國為“園林之母”。他說:“倘若沒有早先從中國來的舶來品,我們的園林和相關(guān)的花卉資源今天將會是何等可憐!”
福雷斯特:安息在云南騰越的植物獵人
英國植物獵人喬治·福雷斯特(公元1873—1932年)福雷斯特曾七次進入云南西北部采集植物,并且將數(shù)以千計的植物標本帶回英國。1903年,福雷斯特受雇于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百草部,進入中國西部,于1904年8月抵達云南大理,并駐扎在大理。學(xué)習(xí)當?shù)氐恼Z言文化,不斷加深了解大理的風(fēng)土人情。
由于福雷斯特對當?shù)厝说淖鹬?,因此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其間遇上殺人無數(shù)的天花,他還掏腰包為當?shù)厣锨Ю习傩战臃N育苗,防止天花病。1905年秋天,他率隊向云南西北地區(qū)出發(fā),抵達靠近西藏一帶。這一帶是杜鵑花冰期的避難所。在那兒,福雷斯特遇到了若干種從未見過的植物,并采集了無數(shù)的植物、草藥和種子?;氐酱罄砗螅謳状吻巴v沖采集,于1906年帶著上百斤的種子、根莖和草藥標本回來了英國。出于對滇西北和藏東南地區(qū)的熱愛,之后又六次回到這里,發(fā)現(xiàn)了高穗報春、橘紅燈臺報春、白花華麗龍膽、似血杜鵑、凸尖杜鵑、朱紅大杜鵑、怒江山茶、云南山茶、滇藏木蘭的亞種等1200多種植物,以及一些鳥類和哺乳動物,對中國西部的研究可謂貢獻巨大,不愧為最了解滇西北的博物學(xué)家。1932年,福雷斯特由于勞累過度,心力衰竭,死在騰沖城外的路上,他的身旁是讓他一生心醉神迷的中國西南美麗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