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萬物復(fù)蘇。此時的時令蔬菜最令人垂涎欲滴,薺菜、馬蘭頭、枸杞頭、草頭、春韭、春筍,那清清爽爽的質(zhì)感,真是欲罷不能,簡直是可以把整個春天大快朵頤了。
美食家蘇東坡贊美薺菜 “雖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春菜薺美勿忘歸”的感慨?,F(xiàn)代作家周作人“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后門頭”的兒歌,有著強烈的莼鱸之思。
如果說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的話,那么春風(fēng)春雨卻是給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無限希望。成語“雨后春筍”就是形容事物的茂盛。即便“三吏”、“三別”的憤青詩人杜甫,也不能忘懷“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農(nóng)家新春樂。
以下是為讀者推薦的八款時令菜點,希望大家能夠感受春天帶給我們的氣息。
薺菜燴肉絲
食材介紹:薺菜又名雞心菜、護生草等,原本為野生,長在農(nóng)村的田埂小路邊,春天人們常采來當(dāng)作蔬菜吃。薺菜不僅營養(yǎng)好,還有獨特的清香,現(xiàn)已大面積栽培。薺菜可以單獨做成例如“涼拌薺菜”等菜,還可與其他原料搭配,做成例如“薺菜炒春筍”、“薺菜肉絲豆腐羹”等菜。
原料用量:薺菜200克,瘦肉200克,鮮湯200毫升,蛋清1個,料酒、蔥花、鹽、味精、精制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將薺菜的根修掉,入清水中浸泡片刻,再用清水反復(fù)漂洗薺菜葉莖部的夾縫處,以免殘留泥沙和雜物,再把薺菜切成碎末。將瘦肉切成肉絲,放在碗內(nèi),打入蛋清,加少量鹽和淀粉上漿。炒鍋上火燒熱,放入精制油250毫升,待油溫升至五成熱時,放入肉絲,并用筷子攪散,待肉絲呈乳白色時,倒入漏勺內(nèi),炒鍋內(nèi)留少許底油(約25毫升),加入蔥花熗鍋,再加入薺菜、鮮湯、料酒、鹽、味精等調(diào)味,并用水淀粉勾芡,然后將肉絲倒入鍋內(nèi),炒拌均勻,待燒滾后可即盛入湯盆中。
營養(yǎng)滋補:薺菜富含維生素A,可治夜盲癥。常吃薺菜還能降血壓和治療胃潰瘍。
風(fēng)味特色:清香適口,湯鮮味美。
薺菜肉餛飩
食材介紹:(同上)
原料用量:以制作10碗餛飩計算。大餛飩皮120張,豬肉糜500克,薺菜700克,糖、料酒、味精、鹽、麻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將薺菜清洗干凈,放入沸水鍋內(nèi)汆一下,撈出用冷水沖涼,瀝干水分,切成細末。肉糜放在盛器內(nèi),加鹽、白糖、味精、料酒、麻油和150毫升清水?dāng)嚭?。再放入薺菜末一起攪拌均勻成餡料。每一張餛飩皮子約放10克餡料,包捏成生餛飩。再把生餛飩?cè)敕兴亙?nèi),待餛飩上浮時,再加點冷水,燜一二分鐘即可。
營養(yǎng)滋補:(同上)
風(fēng)味特色:清香適口,滑爽鮮美。
枸杞頭炒春筍
食材介紹:枸杞頭為枸杞的嫩莖葉,可作為綠葉蔬菜食用,味道有點微苦,但很爽口。每年清明前后上市。枸杞頭除了清炒外,還可與其他原料搭配,做出例如“枸杞頭炒蛋”、“枸杞頭炒肉絲”等菜。
原料用量:枸杞頭250克,竹筍(凈)30克,水發(fā)香菇30克,精制油、白糖、醬油、鹽、味精適量。
制作方法:把枸杞頭揀洗干凈,瀝干水分。竹筍煮熟切絲,香菇也切絲。把炒鍋放在旺火上燒熱,倒入約30毫升的精制油,待油溫升至七成熱時,倒入枸杞頭、香菇、竹筍,迅速煸炒,加鹽、白糖、醬油調(diào)味,待葉開始熟軟,加點味精,即起鍋。炒枸杞頭用旺火急炒,而且不要蓋鍋蓋,這樣營養(yǎng)不易流失,還能保持碧綠生青的色澤和脆嫩清香的質(zhì)感。
營養(yǎng)滋補:枸杞頭含胡蘿卜素,具有養(yǎng)肝明目、降血壓的作用。
風(fēng)味特色:碧綠油潤,清香爽口。
拌馬蘭頭
食材介紹:馬蘭頭又名紅梗菜,雜生于農(nóng)村的田邊、路邊、河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現(xiàn)已大面積人工栽培。馬蘭頭根據(jù)葉梗的顏色,大體可分為紅梗和青梗兩種。紅梗的香味濃郁,吃口較好。馬蘭頭每年三四月份見新,五月份大量上市。馬蘭頭可用來涼拌或做餡料。
原料用量:馬蘭頭250克,香豆腐干2塊,鹽、味精、白糖、麻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將馬蘭頭洗凈,入沸水鍋中汆至斷生,攤開冷卻,擠干水分,切成末。香豆腐干也切細粒與馬蘭頭末混和,加鹽、味精、白糖和麻油拌和即成。
營養(yǎng)滋補:馬蘭頭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經(jīng)常食用對高血壓、夜盲癥、急性咽喉炎等病有輔助療效。
風(fēng)味特色:咸中帶甜,清香回味。
香椿頭拌豆腐
食材介紹:香椿頭是香椿樹的嫩芽,其中以安徽太和香椿頭、山東西牟香椿頭以及河南焦作紅香椿最富盛名。香椿頭一般以紫紅色的為好,香味濃郁,質(zhì)感脆嫩。綠色和綠褐色的香味淡,含揮發(fā)性油脂少,吃口較差。每年鮮香椿頭大約在三月份上市。香椿頭常用拌、炒等烹飪方法制作菜肴,如“香椿頭拌豆腐”、“香椿頭炒蛋”等。
原料用量:鮮香椿頭50克(腌制的香椿頭,可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待脫去鹽分后再做菜),內(nèi)酯豆腐1盒,鹽、麻油等適量。
制作方法:豆腐放在紗布袋中瀝去一部分水分,放在盛器中,鮮香椿頭在沸水中燙過,擠干水分,切成碎末,倒入豆腐中,加鹽和麻油,拌勻即可。
營養(yǎng)滋補:香椿頭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和鈣、鐵、磷等礦物質(zhì)。香椿頭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是藥食兼用的蔬菜。香椿頭為大發(fā)食物,慢性病患者不宜食用。
風(fēng)味特色:鮮嫩香脆,咸鮮可口。
生煸草頭
食材介紹:草頭又名苜蓿、金花菜、黃花郎等。草頭在開花前,摘其嫩苗食用。草頭可以單獨做成“生煸草頭”、“草頭湯”等菜,可與其他原料搭配做成“草頭扣肉”等菜,還可做成面食的餡料。
原料用量:草頭250克,精制油30毫升,白酒5毫升,醬油、白糖、味精等適量。
制作方法:將草頭揀去雜質(zhì),摘掉老頭,入清水浸泡片刻,沖洗,瀝干水分。炒鍋放在旺火上加熱,放入精制油,待油溫升至七成熱時,放入草頭,用旺火急炒,將鍋不斷地顛翻,使草頭在鍋內(nèi)均勻受熱,煸炒至草頭略有變色,即加醬油、味精和白酒,繼續(xù)煸炒至草頭柔軟即可。
營養(yǎng)滋補:草頭富含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A、維生素K,鈣的含量也很高。在歐美,草頭被譽為“植物牛肉”。但草頭含纖維素較多,胃腸功能差者不宜多食。
風(fēng)味特色:碧綠生青,肥糯鮮嫩。
炒韭菜
食材介紹:韭菜在其不同的生長期可食用其不同的部位,即韭菜葉、韭菜薹、韭菜花。韭菜按葉子的闊窄,可分為闊葉韭菜和窄葉韭菜。闊葉韭菜,葉片淺綠,質(zhì)地柔嫩,但香味稍淡。窄葉韭菜,葉片窄長,顏色深綠,纖維較多,但香味濃郁。清明前后的韭菜品質(zhì)最佳。韭菜除了清炒外,還可與其他原料搭配,例如做成“肉絲炒韭菜”、“鱔絲炒韭菜” 、“綠豆芽炒韭菜”、“香干炒韭菜”等,還可作面食餡料的原料。
原料用量:韭菜250克,精制油、鹽適量。
制作方法:把韭菜理去老葉、莖衣和老梗,清洗干凈,瀝干水分,切成三四厘米長的段。把炒鍋放在旺火上燒熱,倒入約25毫升的精制油,待油溫升至七成熱時,倒入韭菜迅速煸炒,加鹽,再煸炒到韭菜葉開始熟軟,迅即起鍋。炒韭菜適宜旺火急炒,而且不要蓋鍋蓋,否則韭菜容易發(fā)黃酥爛,失去良好的風(fēng)味。
營養(yǎng)滋補:韭菜是鐵和鉀的優(yōu)質(zhì)來源,還含有辛辣芳香物質(zhì),具有殺菌、抗癌的作用。韭菜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促進人體的胃腸蠕動,可預(yù)防習(xí)慣性便秘和腸癌。但有眼疾和胃腸功能虛弱的人不宜多吃。
風(fēng)味特色:清香味美,咸鮮適口。
油燜春筍
食材介紹:筍是竹的幼苗,是我國南方普遍栽培的一種蔬菜。筍以清香鮮美著稱,被視為蔬菜中的珍品。作為蔬菜食用的竹筍,必須組織柔軟,無苦味。筍可做素菜也可做葷菜,因此有葷素百搭之美譽。筍可以單獨做成“油燜春筍”等菜,還可與其他原料搭配,做成例如“竹筍炒肉片”、“竹筍紅燒肉”等菜肴。
原料用量:鮮竹筍肉250克,精制油、麻油、醬油、花椒、糖、味精、料酒等適量。
制作方法:將筍洗凈后切成五六厘米長的條形,并用刀被將筍略微拍松,便于味道入筍內(nèi)。炒鍋內(nèi)約放70毫升精制油上火,放入十幾粒花椒,待煸炒出香味,將花椒撈出。再放入筍煸炒,待筍有點收縮,色澤微黃時,加入料酒、醬油、糖,不斷翻炒。再加一小碗清水,蓋上鍋蓋,用文火燜燒約10分鐘。然后放入味精和少許麻油,大火收干鹵汁即可。
營養(yǎng)滋補:筍富含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利于把人體內(nèi)的毒素迅速排泄。筍還有多糖類物質(zhì),具有抗癌作用。但筍中含有大量的難溶性草酸和粗纖維,因此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尿結(jié)石及肝硬化的人應(yīng)謹慎食用,兒童也不宜多食。
風(fēng)味特色:脆嫩鮮美,富有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