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學者撰文指出:“知識不只是安身立命的謀生手段,也不只是探究規(guī)律的職業(yè)行為,而是精神旅行的自由方式。從‘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焦慮,到‘學海無涯樂作舟’的逍遙,人生就此可以漂向桃花源。所以說,心態(tài)平衡與生態(tài)平衡一樣,也是綠色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的知識似一匹追風的快馬,總是在我們的面前絕塵而去,人們趕著挺累的,如果學瘋了,就像范進,如果學呆了,就像孔乙己了?!?/p>
在21世紀的今天,我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有許多人是不愿學范進或孔乙己的。那么,我們就要在樂學中學樂,認認真真體驗自己的綠色生活,如果我們能在工作和學習時減少一些功利心態(tài),給自己的心態(tài)找到一個穩(wěn)定的平衡點,在普通的生活中就會品味出別樣的情調(diào)。
在這個瘋狂的時代勸人閑下來,似乎是勸人作惡一般。放眼看看,我們的周圍有許多人已經(jīng)閑不下來,夫子那種“暮春三月”的閑情逸致,早已不是現(xiàn)代生活的優(yōu)雅境界,更不要提陶令的“花間一壺酒”那種閑情逸致了。當然,本人所要倡導的綠色生活,是緣于一位學者的指點而萌生的,也就是樂學之巔是學樂,樂學是狀態(tài),學樂是境界。周作人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但是愈精煉愈好?!彼?,我們多拿出一些時間休閑和學樂,并非是遺老遺少式的提籠遛鳥,而是對生命節(jié)奏的尊重,對生活的創(chuàng)造與享用。
尼采當年曾感慨歐洲受到美洲“淘金熱”的影響,閑暇成了罪惡,人們思考時手里也拿著表,午餐時眼睛還盯著證券報,過日子總好似在“耽誤事”一般。他認為正是這種生活哲學成了勒死人性修養(yǎng)和高尚情趣的繩索。由于忙,一切儀式和禮儀情感也消亡了;因為忙,所有繁瑣的禮節(jié),交談的睿智都來不及考慮了,忙成為美德,生活變得毫無講究,即使瞎忙也是好的,甚至無事可干的人常常會感到不安或自我蔑視,讓生命承載起沉重的負擔。
現(xiàn)在的歐洲人卻大不同了,每天下午的四五點鐘,歐洲人已經(jīng)下班開著車到湖邊或山上愜意地劃船或攀巖;此刻中國各大城市的中央商務(wù)區(qū),上班族仍賣力地沖擊業(yè)績,繼續(xù)吃著各種方便食品。不成文的加班文化,讓中國夜晚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晚餐的應酬也變相地延長了許多人的工作時間。北歐人平均每周工作37個小時,而中國人平均多了8小時。根據(jù)聯(lián)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公布的調(diào)查,中國人去年平均工時已經(jīng)超過2200個小時,幾乎居全球之冠。這樣的代價,讓我們的富裕陷入了著名的“GDP與幸福指數(shù)”的問題。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國的經(jīng)濟指標逐年攀升,中國人的幸福指數(shù)卻沒能與之同步,先升后降地劃著一條并不漂亮的曲線。
樂學與學樂是一個快樂的詞句,聽起來是悠閑的、舒暢的,帶著幸福的觸感,就像藍天白云樣在心里輕輕地飄。這漫長的一生,不管我們的理想是什么,都注定要追隨幸福而去。幸福就像看不見的太陽,在我們心中散發(fā)出奪目的光芒,我們始終追著幸福奔跑,在心里描繪著一張又一張美好的畫面。因此,為了幸福我們要做自己的精神貴族,一切順其自然,遵循生命的節(jié)奏,在樂學中過一種綠色的生活。
勸人閑下來是積極地倡導你善于樂學,而不是慫恿你在閑暇時學著懶惰。時下,都市中有些人的懶惰綜合癥在吞噬著自己的心靈,使自己對那些勤奮之人充滿了嫉妒。許多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傷害你的雇主,但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和學習,就是不肯在樂學中學樂,沒有一種綠色生活的意識。其實,人生之追求主要有三個層次:功利、求道、審美,其中審美最高。功利是學有所用,求道乃學有所悟,審美則學有所樂,這是一種淡定,也是飄逸,更是一種快樂的審美人生。
樂學能夠帶來什么?不僅僅能帶來綠色生活,而且可以帶來知識、技能、資訊等等。不僅如此,我認為,樂學還可以延長人的生命。既然樂學能延長人的生命,那我們首先就要明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意義體現(xiàn)在哪里?我認為是四個方面:一是要創(chuàng)造生命的條件,生命是最基本的人權(quán),生命也是人生價值的基礎(chǔ),所以人要創(chuàng)造條件活著,在樂學中學樂,過一種綠色的生活,并以此為基礎(chǔ)追求活得更好;二是要證明生命的價值,人要活出生命的精彩,為社會、為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而不是衡量一個人得到了多少,擁有了什么;三是體驗生命,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踏踏實實走好人生該走的每一步,既不沾沾自喜于成功的喜悅,也不灰心喪氣于失敗和挫折,視一切發(fā)生為恩典,讓生命活得有質(zhì)量有價值;四是要認識世界、了解未來,人的一生是要充分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人的生命的真正意義就是為了多了解這個世界,人才不枉活一生一世。
樂學是一種綠色生活。心態(tài)平衡,勞逸結(jié)合,學有所用,學有所悟,學有所樂,是一個人樂學的作為,也是學樂的境界。一切遵循生命的節(jié)奏,可謂是人生之福,生活之福,生命之珍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