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朋的眼中,我和老公無論外表還是個性都迥異:他是一個粗放固執(zhí)的北方男人,我是一個纖細敏感的南方女人。常會有朋友問起我們是如何調和生活細節(jié)上的分歧的,答案就在“分享”兩個字里。
為愛拐彎
兩人生活在一起不久,我們就爆發(fā)了“饅頭和米飯的戰(zhàn)爭”。 我是四川人,吃大米長大的;老公是山東人,特愛吃饅頭。有時,我故意學他的山東腔誘導他:“你要入鄉(xiāng)隨俗,為媳婦做出一點犧牲。”他不會甜言蜜語,只是傻笑。
看他想瘋了饅頭大餅的可憐樣,身為賢妻的我隔三差五去我們小區(qū)旁邊超市拎一袋饅頭回家,可是南方的饅頭軟,大多是甜的,沒有啃頭,他吃得倒牙,還是說沒吃飽,我忍不住抱怨他挑剔,難伺候。
雖然我口里這么說著,心里還是惦記著他的“饅頭情結”。偶然的一次我出門辦事,從一個菜場邊角發(fā)現了一家山東人做的饅頭。那天,老公坐在餐桌上才咬了第一口,臉上就開成了一朵花,十分享受地說:“每天能吃上這樣的饅頭是多么幸福的事??!”那餐他一口氣吃下了六個饅頭。
看著他狼吞虎咽的吃相,我心里竟然生出那么一絲內疚:這么容易滿足的他,我怎么能說他難伺候呢?可是讓我吃這樣的山東硬饅頭卻難以下咽!最后,我們達成一致意見:讓他吃從小吃到大都不會厭煩的饅頭,家里的電飯鍋便只煲我一個人的米飯,不再為饅頭米飯爭執(zhí),他吃他的,我吃我的,各取所需,各得其樂。
每天,我都記著繞繞路到那個菜市場給老公買幾個山東饅頭。為愛多拐幾個彎,看似很簡單的事情,需要的是深沉的愛和持久的耐心,他亦懂得知足。
分房織夢
在我婚前的想象中,睡在愛人身邊是件很美的事。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當我發(fā)現自己睡在一個整晚都發(fā)出巨響的“小電鋸”旁邊時,我的幸福感立刻煙消云散了。我在旁邊輾轉反側,有時氣極了就故意輕踹他一腳。在夢中受到突擊,他有時會哼哼幾聲,然后安靜一點,有時是一點效果也沒有。早上起來他經常納悶,說是自從跟我睡在一起后,經常做惡夢被人打。我呢,第二天醒來是頭昏腦脹的,每天早上都不得不喝上幾杯濃咖啡來提神,缺少睡眠嚴重影響了我第二天的工作和心情,也讓我們矛盾不斷發(fā)生。
最煩惱的是我的睡眠非常淺,半夜一旦醒了就很難再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我經常發(fā)現自己已經滾到了床邊,馬上就要掉下去了,而他的胳膊和腿則壓在我身上。老公的睡眠完全騷擾到了我,真是站起來是王子躺下就變青蛙的典范。將心比心,我也在想睡著了的自己在他面前也是一個巫婆之類的丑女人。這樣忐忑的心情下,每天兩個人一睡下我的腦袋里就開始上演“恐怖片”。
漸漸地我找很多借口和老公分房睡,每天梳洗打扮妥當了才出現在他面前,而他也總是用結婚前的“王子”狀態(tài)迎接我,這讓我又像回到了戀愛時的感覺。分房一個月后,他跟我說一人躺一張大床感覺特爽!再也不做惡夢了,而我也在暗地里偷笑:當然爽了,你一個人睡就不怕我踹你了唄!我們因為分房睡而順利度過了初婚的爭吵和磨合期。
我們都發(fā)現:實現一墻之隔的睡覺,仿佛有咫尺天涯的渴望,又有畫地為牢的安全感;這是一種美妙氛圍,纏綿中有獨立,開放里藏隱私。幾乎每天睡覺前我們都會擁抱對方,大多還會在其中一人的床上纏綿一會兒之后另外一方才回房睡,會覺得又回到了戀愛時光。女人在婚后有一間自己的屋子,這房間成全的不僅是女性自身,還有婚姻。
分享空間
結婚不久我便發(fā)現:無論怎樣交代仔細,老公早上睡迷糊了起來,經常粗心地用我的牙刷;他愿意把餐巾紙、洗發(fā)水之類的東西放在看不見的地方,而我喜歡把它們整齊地擺在架子上方便使用;我不喜歡他洗完澡后弄得衛(wèi)生間到處都是水,他不習慣我把毛巾的功能分得太細,擦臉的、擦頭發(fā)的、擦身體的……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撞見他竟然用我擦臉的毛巾來擦手,我立即為近期臉上皮膚發(fā)紅脫皮的現象找到了根源,聯想到去醫(yī)院皮膚科診治,買藥花去的許多銀子,還有過敏反應一兩個月反復發(fā)作,羞于抬頭示人的種種慘狀,真是“火從心上起,怒從膽中生”,脫口就說:你們北方人就是不愛干凈。我們吵了起來,老公重重地摔門離開了家。平靜下來后,我下定決心不再與他共用一個衛(wèi)生間。我主動對他說:‘親愛的,是我們習慣不同,并不是你的錯。但是最好的方法是你用客衛(wèi),我用主衛(wèi)”沒想到他一臉喜悅地點頭,口里說“早就想這樣了!”。
從那以后,我經常還是會走進他的衛(wèi)生間清理洗臉臺上殘留的牙膏,幫他換即將用完的香皂,但口里再不抱怨什么了;我則在主衛(wèi)里安裝了泡澡的木桶,一個人泡在發(fā)散出淡淡的木香的溫水里,皮膚和心情都是暖暖的。其實,分享空間體現了彼此的尊重和體貼。
愛有星期天
結婚之初,平時上班,各忙各的,晚上一起散散步,看看電視,感覺下班后的二人世界很幸福;可節(jié)假日,我們就要發(fā)生很多爭吵,因為我們在度周末上有不同意見:我覺得工作一星期,夠累了,雙休日應該在家睡睡覺、靜養(yǎng)、做瑜伽或者看看書,讓身心徹底放松。而老公卻嘲笑我這是豬一樣的生活,他極力慫恿我參加一些激烈的運動,如游泳啦、打網球啦,說是要讓壓抑的身心得到釋放。我說你奔波一個星期,還嫌不夠累嗎?你這是犯賤。我們各執(zhí)己見,但為了家庭的和睦,更多的情況下是我發(fā)揚風格,屈從于他。最不樂意的是他哥們來了,只有我一個女性,他們一群大男人在一起抽煙喝酒聊天,他們聊天的話題我也不太感興趣,坐在旁邊簡直是受罪!
后來這樣的男性聚會,我再不想去了。我不再做那個時刻相守的愛情美夢了,生活就是生活,既然彼此對“休閑”的理解不一樣,那就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休閑吧!我愿意在家睡懶覺就睡個夠;他喜歡運動,那就自個兒去找樂,各得其所,互不干涉。他在聚會中還不忘打電話問候下家中的我:“一個人也要吃好嘍,別湊合……”語氣非常體貼。晚上他很自覺地按我限定的時間回家,玩開心了的他一邊主動給我按摩按摩,一邊給我侃侃當天哥們間聊到的事。
相互尊重的良性結果是老公現在也熟諳分享之道了,當他看自己喜歡的戰(zhàn)爭片時,會很明確地告訴我“這個電影你不會喜歡”,我就不與他黏在一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上網看美容服飾,或者下廚做幾樣彼此喜歡吃的菜。愛情也有星期天,親密也有間,這是一種愛的智慧。
兩個不同成長環(huán)境的人走進婚姻會有很多摩擦,誰都不想接受再教育。 男人接不接受女人改造,與愛不愛無關,與他的生活軌跡和習慣有關。夫妻不一定要企求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個枕頭,同玩一種游戲,有時,一條河比一座橋更有益于彼此的相守相愛。愛一個人,就是尊重他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因為愛是要讓他輕松而不是負擔。
責編/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