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危機,一個動輒便橫掃世界的經(jīng)濟“惡魔”。
從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fā)普遍的經(jīng)濟危機開始,這個經(jīng)濟“惡魔”便成了全人類聞之色變的噩夢,所到之處,或讓國民承受資產(chǎn)縮水的痛苦,或讓企業(yè)背上千鈞重壓的負債,或把地區(qū)拖入經(jīng)濟萎靡的泥潭,或把國家逼上苦苦掙扎的深淵……到了20世紀,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的加快,“惡魔”更加兇猛。2008年,“惡魔”再次光顧,發(fā)端于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風暴短短幾個月便席卷全球,一時人心惶惶。
亂“市”出英雄,每每經(jīng)濟危機之時,總會有“幾個”生性倔強的“牛人”,站在經(jīng)濟危機的陰影中,一邊揮舞著拳頭,一邊沙啞地呼喊著:“Yes,wecan !”是的,在遭遇一些挫折之后,世界經(jīng)濟會在新的“理解,體會,感悟”的過程中充實和豐富,從而在前行的道路上愈發(fā)地強健、有力。正如2008年度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說的那樣:“逆境出現(xiàn)時也伴隨著一絲希望:逆境也許能夠造成損失,但也會使人得到寶貴的教訓并迫使他們改革。”
最“救世”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力挽狂瀾定“乾坤”
時光猶如流水,眨眼到了20世紀。這個時候,最耀眼的經(jīng)濟明星,非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莫屬。
當時的摩根,像巨人一樣支配著整個金融世界,作為創(chuàng)建通用電氣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地域廣泛的鐵路帝國的幕后策劃人物,他曾做過無數(shù)件影響深遠的大事,被稱為“華爾街的拿破侖”。但最輝煌的,當屬他幾乎以個人的力量,拯救了19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使美國經(jīng)濟起死回生。
1907年3月13日,美國的牛市崩潰了,股票猶如跌進了巨大的氣旋中一樣“嗖”地全部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更要命的是,就在這個“疼痛難忍的創(chuàng)傷”之上,兩個魯莽的賭徒又狠狠插上一刀:10月,為了在銅業(yè)公司上操縱空頭擠壓,奧托·海因澤和查爾斯·莫斯在獲得了許多小銀行和信托公司的控制權(quán)之后,非法使用資金買進了一批具有決定性數(shù)量的股票和看漲期權(quán),以期以更高的價格買進股票來平倉。計劃破產(chǎn)之后,兩人只好趕緊撤回資金,于是就觸發(fā)了波及其他銀行與信托公司的反應鏈條。
剎那間,人們恐慌了,一邊跌跌撞撞地奔向銀行,一邊語無倫次地呼喚著救世主。
四天后,七十歲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停下了手頭的一切工作,專心致志地針對著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性襲擊,采取快速且果敢的行動:10月23日,林肯信托公司的存款在短短幾個小時內(nèi)就損失了一千四百萬美元,下午1點的時候只剩下了一百二十萬美元的現(xiàn)金。下午2點,當證券交易所的總裁急急忙忙跑進來說只剩下十八萬美元的時候,摩根立即召集幾家銀行總裁開了一個碰頭會,在五分鐘之內(nèi)投放了兩千七百萬美元。其間,針對暫時找不到所需現(xiàn)金的情況,摩根設計出了一種新的貨幣——“手寫貨幣”,先讓對方拿走救急然后再及時兌換為真實的貨幣。此外,摩根還設法說服了財政部把三千五百萬美元的政府資金存進多家銀行,再由銀行轉(zhuǎn)借給那些瀕臨破產(chǎn)的信托公司。到了10月28日,聽到紐約市長說紐約市政府也籌不到資金來償還債務了,摩根便安排清算行接受紐約市政府發(fā)行的債券。此外,摩根還時常發(fā)表公開聲明,憑借個人的影響力來安撫投資者……
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在觸底之后開始反彈,金融恐慌也在年底的時候緩緩地退去。
有人會問了:只見摩根在忙碌,美國中央銀行跑哪兒去了?事實上,在1907年的時候,美國還沒有中央銀行。換句話說,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中,摩根的介入實際上是擔當了美國中央銀行的角色,用后來的美國商業(yè)史學家羅恩·徹諾的話說也就是:“在1907年,摩根不但動用了自己的資金,同時還調(diào)集了整個金融圈中的資金來共同救市?!?/p>
一個國民,卻拯救了一個陷于經(jīng)濟危機中的國家,實乃可歌可泣。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經(jīng)濟危機常有,而拯救經(jīng)濟危機的人卻不常有。正是基于此,1913年,美國政府創(chuàng)立聯(lián)邦儲備銀行的時候,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救市的摩根不會永世存在?!?/p>
也就是在同年,摩根去世了。
最“英雄”的本杰明·格雷厄姆:
痛定思痛悟“鐵律”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摩根力挽狂瀾之后產(chǎn)生了崇拜的心理,生于窮苦人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從小就發(fā)誓也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1914年,二十歲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以全班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然后在校長卡貝爾的推薦下來到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員——一個傳遞各種證券和支票的跑腿差事。
勤奮好學加上吃苦能干,本杰明·格雷厄姆很快就被提拔到債券部做助手,從而得以接觸并研究債券,然后寫出了關(guān)于密蘇里太平洋鐵路公司債券的研究報告——在得到客戶的賞識之后,又被老板提拔為證券分析師。由此,本杰明·格雷厄姆拉開了人生事業(yè)的幕布:通過對那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不但發(fā)掘出了一些能夠幫助老板和自己賺錢的具有巨額隱蔽資產(chǎn)的公司,而且還對常人很少關(guān)注的股票有了比較全面且深刻的認識與了解。
給別人打工終歸不如自己單干。1923年,已經(jīng)是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合伙人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向老板提出了辭呈,然后自立門戶成立了資金規(guī)模為五十萬美元的格雷厄姆投資公司,開始投資格蘭赫基金。結(jié)果,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就獲得了百分之一百的投資回報率,遠高于同期平均股價百分之七十九的上漲幅度。格雷厄姆投資公司的資金規(guī)模越來越大,到1929年年初的時候上漲了六倍之多,而本杰明·格雷厄姆也由此跨入了百萬富翁的行列:一邊開著豪華汽車,一邊住著漂亮洋房。
得意之余,本杰明·格雷厄姆謀劃著把公司再做大一些,以賺取更多的錢。
然而,形勢卻急轉(zhuǎn)直下:從1929年9月開始,股市便開始持續(xù)跌落;到了10月29日,道瓊斯指數(shù)單日跌幅竟然達到了百分之十一點五,成為紐約交易所一百一十二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而華爾街股市更是徹底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本杰明·格雷厄姆非但沒有及時地撤離反而逆勢操作,被深深套牢了,苦苦地支撐到1932年底,損失了大約百分之七十的資產(chǎn)。
眼看賺不到錢了,許多客戶開始全部或者部分地抽回自己的本金,很快就把本杰明·格雷厄姆逼得破了產(chǎn)。
退掉了公寓,解雇了用人,賣掉了汽車。蜷縮在冷如冰窖的蝸居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心頭立時涌上一股沮喪乃至絕望的感覺——他抖抖索索地,在墻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表達想要自殺心情的小詩:靜靜的,軟軟的,一如輕絲般的飛雪;死神親吻著孤獨的人心;它的觸摸冷如冰霜,但總比無盡的憂傷好;它的長夜一片漆黑,但總比不絕的悲痛強;那靈魂不得安寧的人啊,何處才是你安息之地;那可憐的雄鹿啊,你又怎能逃避叢林中的追捕;煩惱纏繞著他的大腦,大地是它安息的枕頭;絕望籠罩著他的心情,泥土是它解脫的良藥。
令人欣喜的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終于挺了過來,他做了一番深刻的反思:財富的損失對我來說還不算什么,最讓我感到痛苦的是,在大危機出現(xiàn)之后我不斷地自責,不斷地問這是為什么,以及對大危機能不能過去有沒有把握……
大徹大悟為智者。再度出山的時候,本杰明·格雷厄姆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寵辱不驚的老練之人,一邊汲取經(jīng)驗教訓一邊改變投資策略,結(jié)果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把虧損的財富全部彌補了回來,幾年后又重新成為百萬富翁。尤為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在這次傾家蕩產(chǎn)之中,本杰明·格雷厄姆總結(jié)出了一個永遠不會虧損的投資秘訣——依靠著這個秘訣,之后的投資再也沒有虧損過,而且得以迅速地東山再起。
很多人就纏著本杰明·格雷厄姆討教,卻聽他緩緩地說道:
第一條:永遠不要虧損。
第二條: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是不是有些失望?但,牢記著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這兩條投資鐵律,就一定能夠保證你的投資永不虧損。
最“超人”的李嘉誠:
獨善其身觀“風雨”
很多時候,不聽從先輩的諄諄忠告注定是要吃虧的。
這不,就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資鐵律還在耳邊回響的時候,從鋼鐵大王米塔爾到賭王阿德爾森、從“股神”巴菲特到“亞洲股神”李兆基、從俄羅斯能源寡頭到中國地產(chǎn)新貴,無一不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至少虧損百億美元以上,真?zhèn)€是應了那句戲謔之言:“金錢呀,瞬間蒸發(fā)了;腰包呀,眨眼干癟了?!?/p>
不過,有一個人“竟然”幸免于股災。會是誰呢?華人首富李嘉誠。
其實,早在2007年的時候,每次的重大媒體發(fā)布會上,李嘉誠都會善意地提醒大家謹慎投資。比如:2007年5月,李嘉誠說:“A股投資者,要注意泡沫風險。”再比如:2007年8月,當港股在“直通車”消息的刺激之下快速飆升時,李嘉誠說:“香港與內(nèi)地股市均處高位,要留意美國次貸問題?!倍M入2008年之后,3月27日,剛剛經(jīng)歷“3·17”股災的港股開始出現(xiàn)反彈復蘇,李嘉誠卻堅定地對香港市民呼吁:“經(jīng)濟風暴還沒有完結(jié),買樓買股要量力而行?!?月22日,香港股市在內(nèi)地政府將斥資數(shù)千億元救市的刺激下再次飆升,李嘉誠又一次語重心長地勸誡:“大家要慎重考慮……”
也正應了“忠言逆耳”的那句老話,李嘉誠說得是“口干舌燥”,然而卻沒有一個人愿意相信他——股評家批評說“不懂股票市場”,眾多的百姓炒股者壓根就不聽。
見此,在“搖頭苦笑”之余,李嘉誠只好“自個兒先行準備過冬的糧食”了:先是大手筆減持手中的中資股票,比如南方航空、中遠控股、中海集運等;后是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布局,比如繼續(xù)堅持對赫斯基能源的投資、在香港樓市活躍的時候卻“反常”地按市場單價開售新盤……
也就是“一夜之間”的工夫,孰對孰錯即刻就見了分曉:在分多次減持了1.62億股南方航空股票、1.8億股中遠控股股票、5.56億股中海集運股票之后,李嘉誠輕而易舉地從中套現(xiàn)了17.02億港元、51.72億港元和20億港元,從而及時地避開了“股票下跌資金流水”的雷區(qū);對赫斯基能源的投資,除了在2008年上半年就收獲了85.4億港元的豐厚回報,還獲得了“數(shù)名買家以高于目前石油市場現(xiàn)價向赫斯基能源購買三年后的生產(chǎn)量”的大單;主業(yè)房地產(chǎn),也在6月份的時候就完成了2008年全年的交易生意,成功地避開了“從9月開始調(diào)高按揭利率并收緊按揭貸款導致的樓市逆轉(zhuǎn)”的漩渦……
在這個時候,先前覺得“李嘉誠有些聒噪”的人都閉上了嘴巴,轉(zhuǎn)而對李嘉誠頂禮膜拜起來,但臨時抱佛腳,終究是有些晚了。
或許,還會有人說李嘉誠是未卜先知的超人,但相信更多的人會說李嘉誠是關(guān)注社會信息的智者。這不,李嘉誠自己就多次表示:“我經(jīng)常想的是幾年甚至十年以后的事情?!倍@,正是他為何能在金融海嘯中站穩(wěn)腳跟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金 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