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射雕英雄傳》中有個老頑童周伯通。他整天嘻嘻哈哈,無憂無慮,貪玩好動,而且身體健碩,壽高近百歲。金庸筆下這個虛構的人物,恐怕讓不少現(xiàn)代老人羨慕不已吧?
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曾經說過:“人之初,性本玩。”其實,貪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但并不是孩子們的“專利”,老年人若能“貪玩”且“善玩”,則對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也是養(yǎng)生保健的好方法。
老年朋友們,不妨重新拾起曾經的童年游戲,滾鐵環(huán)、跳皮筋、打陀螺、踢毽子、丟沙包……當一個從游戲中找回快樂和健康的現(xiàn)代老頑童。
生命在于運動,這是多數(shù)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很多老年人被傳統(tǒng)觀念束縛,認為老人要沉穩(wěn)持重,喜怒不形于色。即使參加文體活動,也僅限于練練太極、打打門球這類典型的老年運動,不免給人老態(tài)龍鐘、缺乏生氣之感。
反觀生活中那些充滿活力的“老頑童”,他們雖已進入老年,銀須白發(fā),卻童心未泯。他們詼諧幽默,樂觀自在、嬉戲玩耍,和青年及幼兒打鬧逗趣,廣交朋友,保持著令人羨慕的青春活力。
可見,老年人不光要運動,還要快樂地運動!單純的運動雖然可以活動活動筋骨,使關節(jié)靈活、肌肉有力、血管富有彈性,保持健康的體重,卻不一定能愉悅身心。
那怎樣的運動才能既鍛煉身體,又愉悅身心呢?非游戲莫屬。
心不老,身才能不老。滾鐵環(huán)、跳皮筋、打陀螺、踢毽子、丟沙包……這些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視野的童年游戲,完全可以成為讓老人們重新年輕起來的不可多得的體育運動。它們能夠愉悅身心,使大腦反應敏捷,還能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抗病能力,在游戲的競爭對抗中減少“人老了不中用了”的消極自我暗示,使不良情緒得到轉移與消除,促進身心健康。
說了這么多,也許您已經摩拳擦掌,想要約幾個老哥老姐們開始游戲了吧?
滾鐵環(huán),練就平衡感
清晨的公園里,一對夫妻在練滾鐵環(huán)。丈夫說,以前在農村,根本沒玩具,做個鐵環(huán)就是那時的寶貝,每天滾著它上學,再滾著它回家,小小鐵環(huán)給自己的童年帶來無限樂趣。說完,他示范著玩了起來,他嫻熟無比地推動著鐵環(huán),無論快、慢、轉圈、拐彎,鐵環(huán)都歡快地跑著??粗瞎妫拮右残膭恿?,拿過鐵環(huán)就滾,可沒幾下就倒了;要不,就是鐵環(huán)在前面越滾越快,她拿著桿在后面緊追……
這時,一個騎自行車的老人突然下車,接過她手中的桿子,悠閑自如地滾起來。過了一把癮,老人說,他還是六七歲的時候,在家鄉(xiāng)玩過這玩意,一晃70年了??蠢先送媪耍芏嗦愤^的人都想一試身手,一個中年人搶了先:“我一會兒要上班了,讓我先玩吧!還是十五六年前玩過呢?!弊钣幸馑嫉氖且晃皇莞邆€兒,花白頭發(fā),戴眼鏡的儒雅先生,在旁邊看了好久,等人們都散開去才來玩,可一旦滾起鐵環(huán)來,他就快樂得像個孩子……
滾鐵環(huán)是將眼觀、手推、慢跑融為一體的全身運動。游戲以跑、推為主,穿插著扭、轉、拉等動作。在鐵環(huán)滾動的過程中,不僅要保持一定的速度,推力也應朝向傾斜的一方,鐵環(huán)才不會倒地。這就要求玩家在跑動的同時,還要控制鐵環(huán)的平衡,有利于身體定向的準確性、穩(wěn)定性和平衡感,對于肢體的協(xié)調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耍陀螺,巧減肥
家住沈陽市鐵東區(qū)綠化街年過六旬的馬志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陀螺愛好者。2004年,他買了第一個陀螺,退休在家沒事就拿出來玩玩。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竟是一項不錯的全身運動,玩一會兒就渾身是汗,半年下來體重由原來的80多千克降到70多千克,身體素質也比以前好多了。
于是,每天早晚耍陀螺成了他雷打不動的事情。后來,小陀螺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運動需要,陀螺的重量逐漸增加,如今家中擺放著幾十個大小不一的陀螺,最大一個有13千克,需要幾個人才能玩轉起來。
看著馬志良的陀螺運動健身效果非常好,他周圍越來越多的朋友也開始玩了起來,如令愛好此項運動的已有百余人。每天早晨、晚上,沈陽市的各大公園里都有耍陀螺一族的身影。
打陀螺是以眼觀、甩臂、彎腰為主的半身運動。游戲中結合了拋、甩、抽、拉等動作。打陀螺可讓臂腕部關節(jié)靈活,在用力甩鞭擊打陀螺時,胸肌、肱三頭肌、三角肌都得到了鍛煉,韌帶也得到了拉伸,使整個臂膀更加堅實有力,對肩周炎的康復非常有益。有詩為證:“鞭音響亮聲聲脆,陀螺飛舞轉得歡。煩事愁事齊消散,宣泄壓力猛打鞭。人人常打能體健,專治頑癥肩周炎。睡得香來腸胃好,降低血脂肥能減。年年歲歲練硬功,強健筋骨壽南山。老少皆宜增春暉,防病去疾同地天?!?/p>
跳皮筋,優(yōu)美的“中國芭蕾”
在今年春節(jié)的北京廟會上,幾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兒老太太正在跳皮筋,本來是自娛自樂,沒想到一些歐美游客圍上來一看,舉攝像機一拍,好似發(fā)出一個信號,哇,原來真正的民間芭蕾(一位法國人說的)這么美妙,還有那優(yōu)雅的童謠合唱。于是,許多國內游人也圍過來觀賞。
只見老人們輕巧地舉腿,用腳勾住皮筋,雙腿在兩道皮筋間跳舞。那繃緊的皮筋在“垂手”的位置上開始,每跳一節(jié),皮筋上升一格,誰一次不停地從最低跳到最高,誰就是贏家。老人們的精彩“表演”引得外國友人們贊嘆不已,舉著攝像機說,一定要把這項活動帶回自己的國家,讓朋友們都學會這既健身又優(yōu)美的“中國芭蕾”。
跳皮筋是一種兩腳交替跑、跳中完成的全身運動。它以跳躍為主,穿插著點、邁、勾、挑、跨、碰、壓、踢、絆、攪、繞、盤、踩、掏、擺、頂、轉等十幾種基本動作,同時還可組合跳出若干個花樣來。經常做跳皮筋這種以跑、跳為主的游戲,不僅能有效增強內臟和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增大肺活量,促進新陳代謝,而且能夠增強腿部和腰部的靈活性,可對下肢骨骼產生一定的壓力,使骨骼得到更多的血液和營養(yǎng)供應,發(fā)展力量、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是提高彈跳力和平衡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患有骨關節(jié)炎,特別是膝、踝關節(jié)炎者不宜做此運動。
踢毽子,活關節(jié)
晚飯后,重慶市新山村街道的退休老人們準時聚到了一起,他們這是要跳“壩壩舞”了吧? 錯。老人們聚在一起,可不是簡單地跳跳舞,他們是重新拾起了兒時的游戲——踢毽子。原來,踢毽子除了可以一個人自娛自樂外,另有一種集體賽:選一塊開闊地,在場地中央劃約1米寬的“界河”,兩隊各站一區(qū)按規(guī)則往返踢毽,未踢過“河”或毽子落地一方為失分。每局10分,5局3勝。
您看,老人們三五成群,分立“楚河漢界”兩邊,彩色的雞毛毽子在兩邊來回穿梭。參與者互相叫陣嬉鬧,遇到誰踢出了精彩的一腳,場上場邊立刻歡聲雷動,這可比亦步亦趨地跳“壩壩舞”有意思多了!
踢毽子與其他運動相比,其獨到之處在于對調節(jié)人的眼、腦、神經系統(tǒng)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著特殊的功能。從運動學角度分析,踢毽子的技術動作需要四肢通力配合,是一項全身運動。其中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它的動作可以讓人體的關節(jié)得到橫向擺動,帶動身體最為遲鈍的部位,從而大大提高各個關節(jié)的柔韌性和身體的靈活性。另外,長期參加踢毽子還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踢毽子要求技術動作準確,使毽子在空中飛舞不能落地,每種動作需在瞬間完成,這樣就會使人的大腦高度集中,心身專一,從而排除雜念,使踢毽者感到身心舒暢,活力無限。
踢毽子對糖尿病患者還有特別的幫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偏高,肢端循環(huán)不好,下肢會逐漸萎縮,出現(xiàn)糖尿病足等并發(fā)癥。而踢毽子主要以腿、腳部運動為主,從而帶動全身血液循環(huán),這對防止糖尿病并發(fā)癥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另外,踢毽子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頸病和坐骨神經痛等慢性疾病也會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跳房子,跳走低血壓
“拾粒小石頭,地上劃格子,大格子,小格子,畫好格子跳房子。”讓黃阿姨沒想到的是,步入老年后。她還會和5歲的孫子重新唱起這首童謠,重新拾起兒時“跳房子”的游戲。
黃阿姨患有低血壓,每當久立或久坐后突然起身時,就會感覺天旋地轉、眼前發(fā)黑。她問過醫(yī)生,了解到低血壓光靠服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必須重視鍛煉。在醫(yī)生的建議下,黃阿姨選擇了“跳房子”的游戲——用單腳跳提高平衡能力和跳躍能力,有助血壓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每天晚飯后,黃阿姨就準時和孫子一起,叫上鄰居家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跳房子游戲。雖然黃阿姨老胳膊老腿的。玩不過孩子們,在踢的過程中老是壓線、出格,不過她仍然樂此不疲,比孩子們更高興。孩子們也挺“照顧”老人,如果黃阿姨中途累了,還允許她在規(guī)定的“老窩”方格內休息片刻。
如果孫子不在,黃阿姨也常常一個人練習。她利用家里客廳的方形地磚,伴著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變著法子跳。先慢后快,以不喘不累為原則,做不同花樣的跳躍,越跳越有勁兒,血壓也隨著“跳房子”跳回到正常的水平。
保健專家將類似跳房子的運動稱為“踏格運動”。這種運動的方式很多,可以單腳跳,一格一格朝前跳,也可以作“田”字型跳??芍^花樣多多。跳的方式也可千姿百態(tài),隨心所欲。除了“跳格”,還可以“走格”、“跑格”,或一步一格,或一步一格半,可按您的年齡或體力而走,各取所需。單腳跳的好處很多,可提高平衡能力,強健下肢肌肉。此外單腳跳躍時,臀部肌肉的用力一張一弛,能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靜脈內的壓力,所以經常單腳跳躍可防治痔瘡。
不過,“跳房子”時要注意:著裝應輕松,鞋子要柔軟,動作要協(xié)調,不可太激烈,而且特別要防止地面打滑。以免發(fā)生意外。
編后:其實,除了上面介紹的這幾種游戲,很多民間傳統(tǒng)游戲活動都兼有娛樂和健身雙重作用。這些民間傳統(tǒng)游戲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流傳和發(fā)展。已成為我國優(yōu)秀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著中華民族所共有的行為、思維、感情和交流模式。在21世紀的今天,在各種文化和利益的沖刷下,重拾這些看似簡單,卻蘊含深厚文化內涵,能為我們帶來健康和美好時光的傳統(tǒng)游戲。更顯得彌足珍貴。
游戲安全小貼士
(1)要做力所能及的項目,不要勉強去做自己不能承受的劇烈的運動。中老年人與年輕人一起游戲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提高運動強度,容易造成損傷。最好是與同齡人一起游戲。
(2)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運動前要先熱身。中老年人長時間的運動可能會造成肌肉、骨骼和關節(jié)的損傷,運動前熱身可防止運動損傷。
(3)不可爭強好勝。須知,游戲只是愉悅身心的一種手段,并不是非要分出個高下。過于激烈的競賽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也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意外。
(4)忌頭部位置變換。如前俯后仰、側倒旁彎、各種翻滾、頭低腳高、腳朝上的倒立等,會使血液向頭部流動。老年人血管壁變硬,彈力又差,一旦經受不住發(fā)生血管破裂,就會造成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