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貴實在是個自由的人,他的自由出乎常人意料。他是個生在北京城里,卻有著四十二年農(nóng)民閱歷的男人?,F(xiàn)在的張寶貴帶著他的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聲播海內(nèi)外。兩院院士吳良鏞在向別人介紹張寶貴的時候,喜歡給他冠以“大師”頭銜,就因為他是個利用廢物研發(fā)建材并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的人。
居無定所的幽靈
張寶貴長得有些糙,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就像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抽象派雕塑作品。這與他四十二年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有關。
1950年出生在北京西城區(qū)的張寶貴,不到20歲去山西農(nóng)村插隊,成了北京知青,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乇本┖笠驗榉N種原因他選擇了在昌平農(nóng)村安家,四十多年的農(nóng)村經(jīng)歷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至今,張寶貴最喜歡被叫作“農(nóng)民”。
當年離開北京城里的小胡同,被黃土地上的風沙吹迷了眼睛、刮糙了皮肉,張寶貴天高地闊地當起了農(nóng)民,他再也接受不了城市對人肉體和心靈的逼仄了。
張寶貴喜歡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那里講了宏觀與微觀的關系。這是一種更徹底的務實的世界觀,張寶貴非常贊同。在這個徹底的世界里,他像個幽靈那樣放縱著自己?!拔沂且粋€居無定所的幽靈?!边@是他說的話。這種放縱的心靈自由,讓張寶貴時常顯得非常另類。
注冊在北京郊區(qū)昌平農(nóng)村的北京寶貴石藝科技有限公司已經(jīng)成立二十二年了,到2009年,張寶貴才大張旗鼓地說,公司將進入發(fā)展狀態(tài),此前的二十二年就是在做研發(fā)。
二十二年,占了張寶貴有生之年的一半,其間,埋怨他不會做生意,不懂經(jīng)營的話多了,他堅持自己的選擇,沒有改變過主意——把城市建設的廢料利用起來,生產(chǎn)再生建材,告訴世人:“這世界上只有廢人,沒有廢物!”
2008年年底前,北京搞了一個文博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到了現(xiàn)場,在聽了張寶貴的介紹后,李長春說:“張寶貴,你真牛!春節(jié)前我一定要到你的公司去看看?!蹦翘鞆垖氋F給李長春介紹的是自己在文化創(chuàng)意和循環(huán)經(jīng)濟問題上的諸多實踐和見解。領導人的賞識和鼓勵對他今后會有多大影響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只就現(xiàn)在的狀況看,他已經(jīng)公開宣布:由他公司引領的再生石建材、藝術市場,每年的產(chǎn)值會達到一千億人民幣!
張寶貴說自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是錐子,要把文化創(chuàng)意和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隔膜扎透。
《奠基》
《中國勞動婦女》
《自然狀態(tài)》
《生存狀態(tài)》
《近代科技先鋒》
關于市場的“屁”話
全球金融危機進入2009年,“逃生”、“自救”成了世界各國經(jīng)濟界的關鍵詞,在人們眼里,這是一個世界經(jīng)濟的嚴冬??蓮垖氋F面對中外一大幫企業(yè)家說:“什么是‘嚴冬’,我怎么沒感覺到?。俊彼f,北極熊不會覺得冬天冷,因為它天性耐寒。作為企業(yè),應該有能力適應四季氣候的變化,沒有能力適應的話,不是你做的不好,就是你本來就是在投機生存!而投機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他說:“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句話是‘在商言商’,為一萬塊錢的生意,都會爭來爭去,寸土必得。我告訴你,在商言商,就是小老板!你就是一年掙五十億,也是小老板!”他毫不客氣地說:“‘商場如戰(zhàn)場’就是一句屁話!”
在張寶貴眼中,商場是創(chuàng)造財富,開發(fā)市場的地方,不是打仗的地方。正是人們一貫以來習以為常的戰(zhàn)場思維,把商機打沒了,把人性打沒了。他說金融危機是老天爺在懲罰人類的“不守規(guī)矩”,那種只講“運作”“炒作”,就是不講創(chuàng)作的所謂市場行為被他不齒。他無數(shù)次當著自己的聽眾大聲問:“財富是炒作出來的嗎?”每到這時,回應他的都是掌聲一片。
無為而治,無所不為
“無為不是不為,是無所不為。”張寶貴喜歡把“無為而治”解釋為“無所不為”的說法。
不久前,鄂爾多斯市一位副市長到北京找到張寶貴,希望把他的再造石藝術用到鄂爾多斯市的標志性建筑中,這個合同訂單達到七百多萬元人民幣。這不是個小數(shù)目,對于資金緊缺的張寶貴來說,是個賺錢的買賣。但在雙方晚宴的餐桌上,副市長舉起酒杯,說,張總,這杯酒干了,咱們就是朋友了,你就給我降點價錢。張寶貴一飲而盡后說,我給你降250萬!酒就這樣喝了,價格就那樣降下來了。市長高興地回到鄂爾多斯,張寶貴在北京卻讓人埋怨。哪有這樣談生意的!
“這就是有所不為而又無所不為!”張寶貴說,我已經(jīng)得到鄂爾多斯市方面明確的表態(tài),以后那里這方面的市場需求都給我,這樣的有所不為還不值嗎?
張寶貴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時,給人強烈的感覺就是他的“堅守”和“融合”,他的這種堅守和融合從根子上說是源于從他身體里“長出來”的那些“寶貴哲學”。
不少社會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喜歡給人們大講經(jīng)濟模式,但在張寶貴看來,那些理論很多沒用:“坐在書齋里想出來的什么A管理模式、B管理模式,能有用嗎?中國是X管理模式。社會是有分工的,一個模式打天下,一定是歪理邪說。”
這樣的言行無論從什么角度看都讓張寶貴顯得另類,他的感覺和思想很難在權威語境中找到。那么,我們權且把張寶貴看作是他自己的權威,這個權威統(tǒng)領著他特立獨行地在市場經(jīng)濟或順風順水或逆水行舟中走到了今天。
關于理論的悖論
“民以實為天?!边@是張寶貴愛說的話,也是他公司門楣對子中的幾個字。他解釋說,民以食為天,沒錯!但那只是說了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事實,“民以實為天”說的是哲學,是世界觀。假話常讓人高興,但心在天,行于地的時候,人才能踏實。他認為,慣常人們喜歡的線性思維、面化思維,他都覺得窄?!爸挥邢裼撵`那樣,讓思想居無定所地飛翔,才能做到創(chuàng)造的無限。”
必須打亂張寶貴生活環(huán)境中那些詞在通俗意義上的聯(lián)系,重新組合它們,才能理解他心靈深處自由飛翔的脈絡。
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張寶貴對自己的員工說,咱們也給城里的失業(yè)人員提供點就業(yè)機會吧,來個農(nóng)村幫助城市。他說這話時底氣十足。
張寶貴的員工全部是昌平當?shù)氐霓r(nóng)民,他推向市場的產(chǎn)品,哪怕是國禮,是國家大劇院的聲學吊頂,釣魚臺國賓館的雕塑裝飾墻,都是這些農(nóng)民做出來的。這樣的事實讓張寶貴產(chǎn)生了一個關于一般藝術和人才理論的悖論:人的基因天生一樣,農(nóng)民和城里的藝術家沒有區(qū)別,就看你是否開發(fā)了他們的潛能。
張寶貴是一個用自己實踐換來理論再反過來指導自己實踐的人,權威對他來說不如一句實在的好話和一個善良的舉動,在他那里,權威和人是不能劃等號的,懷疑似乎是他的天性。所以,張寶貴悖論常出。
在張寶貴的一幅作品《沙漠和胡楊樹》中,沙漠和胡楊樹各自有生命之美,也各自得到了生動的展示?!笆澜绲暮暧^與微觀是相對的,生命是多樣多彩的,都應該得到尊重?!边B沙漠都被他看作是有生命的,那這個幽靈還會走多遠,真的不得而知了。
他,蔑視流行的市場觀念,討厭空洞無物的理論說教,不爭論,只做自己的事情,一直在走自己的那條路。
他,喜歡在宇宙、細胞的意向中思來想去,在宏觀和微觀的多維世界里進進出出。
他說,我是一個幽靈,沒有定所,我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