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梅蘭芳》上映后是不是果真能掀起京劇熱,看完《梅蘭芳》從電影院出來,戲院外有個男觀眾跟他的女伴說:“我感覺黎明演不過張國榮?!奔词乖诙拱昃W(wǎng)站,這個所謂的文藝青年扎堆地,也在瘋狂的討論“黎明和哥哥到底誰更像”。
因為都是陳凱歌的作品,電影《梅蘭芳》難免會讓人拿來與《霸王別姬》比。然而編劇嚴歌苓覺得,程蝶衣和梅蘭芳,根本不能放在一起相比,因為“程蝶衣是一個被藝術(shù)異化的人,他的過程是從人到精靈的過程,但是電影里梅蘭芳的過程是從精靈到人”。
至于掀不掀起京劇熱,現(xiàn)在沒有人敢下定論?!睹诽m芳》的新聞發(fā)布會在國家京劇院的暢和園召開,我去采訪的當天,暢和園里的觀眾座椅用紅套布罩著,燈光溫暖,好似沒有大片在此宣傳人聲鼎沸的痕跡。暢和園像個一直就存在著的戲園子,只歡迎唱京戲聽京戲和愛京戲的人,外界的一切喧鬧都與她無關(guān)。國家京劇院實驗劇場的經(jīng)理朱利均說起暢和園,非常自豪。“觀眾離舞臺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最主要的是這里的演員都不用麥克風,聲音還可以舒服的傳到每一個觀眾的耳朵里,是最原汁原味的京劇?!?/p>
問起電影《梅蘭芳》能不能讓更多的孩子們來學京戲。朱利均笑著說:“會帶來一定影響的,至少會有家長帶孩子來聽戲,來戲園子聽戲跟在家看電視自然不一樣,這種在現(xiàn)場帶來的視覺上的沖擊對孩子們來說是很大的?!闭f起來,國家京劇院是最早關(guān)注兒童學習京劇的。京劇走進小學生的教材,編委就是國家京劇院。
國家京劇院五樓的“京劇服飾文化展廳”里,展出的都是國家京劇院的“鎮(zhèn)館之寶”,光是蟒、官衣、鶴氅等等這些演出服的名字就夠讓人瞠目結(jié)舌。據(jù)朱經(jīng)理介紹,這里展出的有些是京劇院的演出服飾,有些是梅蘭芳的演出真品,每一件都價格不菲。
“這個展廳在演出前1小時是可以憑票免費參觀的,看過這個展廳能讓孩子們?nèi)轿坏慕佑|京劇藝術(shù)”朱利均說,為了讓青年少年觀眾能深入了解京劇藝術(shù),實驗劇場還特別推出過系列活動,比如此前每周六、日下午的日場演出,劇場專門為小朋友提供免費勾畫臉譜活動。臉譜既有“俊臉”的旦角、武生,“三塊瓦”的丑角,還有調(diào)皮的小猴、紅臉的關(guān)公等形象。
另外,劇場還利用每場休息時間,舉行京劇知識有獎問答活動。整個演出活動結(jié)束后,劇院還組織過暑期“京劇夏令營”活動?;顒影▍⒂^演員排練,體驗京劇表演身段,了解京劇唱腔與念白的基礎(chǔ)知識?!爸荒芡ㄟ^潛移默化來讓孩子們愛上京劇,強扭的瓜不甜,京劇也一樣?!?/p>
電影《梅蘭芳》
編?。簢栏柢?陳國富 張家魯
導演:陳凱歌
攝影:趙曉時
主演:黎明 章子怡 孫紅雷 陳 紅 王學圻 英達 安藤政信 余少群
出品: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電影制片廠
中環(huán)國際娛樂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英皇電影(國際)有限公司
上映:2008年12月5日
劇情簡介:
梅蘭芳人生的第一個競爭對手就是和梅家有三代情義的老藝人“十三燕”。梅蘭芳的出現(xiàn),動搖了十三燕的地位。決戰(zhàn)不可避免,但是梅蘭芳第一場就輸了,他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挽回敗局。不顧眾人的反對,梅蘭芳改演時裝新戲,結(jié)果大獲成功。勝負已定。梅蘭芳勸說十三燕放棄第三天的演出,卻遭到了十三燕的拒絕。梅蘭芳漸入中年,有了妻子福芝芳和可愛的孩子們,他的事業(yè)如日中天。1929年,他接到了赴美國演出的邀請。在京劇舞臺上專門扮演男人的女藝人孟小冬第一次見到梅蘭芳就看到了他眼中的憂部。而她開闊爽朋的性格藏染了梅蘭芳。他們同臺演出。有了一種把自己同對方糅在一起共同分享的愿望。這時,梅蘭芳的妻子橫芝芳對盂小冬說,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觀焱)的。
梅蘭芳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決定不再登臺演出。在梅蘭芳多次拒絕日本軍隊對他發(fā)出的演出邀請時,卻吃驚地聽到了自己即將復出的消息,而向社會公布這條消息的,正是匿名的邱如白。
梅葆玖《太真外傳》,《貴妃醉酒》
十歲學藝登臺,現(xiàn)梅蘭芳京劇團團長,至今積累了六十余年的從藝經(jīng)驗。梅葆玖不僅繼承了父親梅蘭芳藝術(shù)表演衣缽,更是在演唱方面達到了全新的境界,被譽為梅派藝術(shù)的最佳傳承。此次即將上市的《太真外傳》、《貴妃醉酒》兩部大戲?qū)⑹敲废壬?、甚至是梅派傳人錄音室唱片的收山之作,極具收藏價值。
梅葆玖先生不僅繼承了乃父弘揚京劇藝術(shù)的遺志,保持了京劇傳統(tǒng)精髓的,并大膽嘗試與時代契合的全新表達方式。在這套《貴妃醉酒》、《太真外傳》唱片中,梅先生將中國民族音樂,西洋管弦樂等元素與京劇融合,將京劇從傳統(tǒng)戲曲上升到音樂作品的高度,可以說將京劇文化推向新的階段,開創(chuàng)了中國京劇界一個新的里程碑。
作為內(nèi)地流行樂壇的主流音樂公司,太合麥田此次也破天荒的將觸角伸至京劇界,并將流行音樂推廣中大眾化、年輕化的特點進行擴散,力求把這樣一個傳統(tǒng)京劇與西洋弦樂集合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送達更為廣泛的受眾。
盡管目前已有七十高齡,但梅葆玖先生無論生活習慣還是愛好都顯得相當“時尚”。自小便受家庭環(huán)境及文化氛圍熏陶的他,至今仍是準專業(yè)級音響愛好者、唱片收藏家甚至汽車愛好者,近些年來他還偶爾自駕車出行,讓人倍感意外。對于這套唱片,梅葆玖先生表示:“戲曲前途的趨勢是跟大眾需要和時代而變化的,我愿在新的道路上求發(fā)展!”
九零后的笑聲噓聲與掌聲
一枝花
《梅蘭芳》公映的第二天,在人民大會堂上映了一場,那天是北京某中學的包場,樓上樓下都是穿著校服的中學生,地地道道的九零后。于是,《梅蘭芳》邂逅九零后。解讀九零后們在觀影過程中的笑聲、噓聲與掌聲,是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
《梅蘭芳》基本上由三個段落組成。第一段少年成名,講的是梅蘭芳不拘泥于前輩藝人所授的教條,初生牛犢和怕虎。打擂臺,唱新戲,終于功成名就-第二段梅孟之戀,講的是京劇名角兒孟小冬與梅蘭芳兩情相悅,但終未能成眷屬;第三段蓄須明志,講的是梅蘭芳為與侵華日軍抗衡,不惜終止自己的藝術(shù)生涯,終于迎來抗戰(zhàn)勝利,重返舞臺。
第一次集體笑聲爆發(fā)在影片的第—段落。
畹華(梅蘭芳字畹華)執(zhí)意改戲,伶界前輩十三爺爺威嚴而不失寵愛地從嗓子后面抻出—個字——“敢——”,全場響起開心的笑聲。也難怪,故事是京劇的故事,劇中人也都生活在京城,影片就是從畹華大伯的京腔獨自中開始的,影片的第一段可以說京韻十足。十三爺爺?shù)淖雠珊驼Z調(diào)都透著北京“爺”的精氣神兒,不光看著過癮,聽著也是那叫一個親切,一個“敢”字贏得孩子們滿堂歡笑,合情合理。
然而第二次笑聲就不那么客氣了。
影片第二段,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到“第三者”孟小冬的宅院,用“座兒”(觀眾)之大義,聲淚俱下地勸孟離開梅,孟也似心有所動…一這場戲的最后一個鏡頭是兩個女人的背影,她們倆臉朝院落深處,中規(guī)中矩地端坐著,在窄小庭院中的曲曲回廊的出口的兩側(cè),她們涇渭分明卻又各據(jù)一方。這個鏡頭分明是導演的權(quán)宜之計,一下子塑造兩個平分秋色的識大體的女人??珊萌丝偸请y當。這樣的處理手法遭遇了九零后們的哄堂嘲笑,幾個男孩嚷道——“有沒有搞錯!”
果然,經(jīng)查證,福芝芳與孟小冬從未謀面,甚至有一次孟想?yún)⒓用芳乙晃婚L輩的葬禮也被福拒之門外。別小看現(xiàn)在的孩子,九零后有自己的判斷力。
影片第二段放映中還有—個小插曲。
夜里,邱如白找到孟宅,沒想到門后轉(zhuǎn)出索白西裝的梅蘭芳,盡管最后孟小冬解釋說梅蘭勞是剛剛才來到這里,但先前突兀現(xiàn)身的情節(jié)多少有些暖昧的暗示,九零后們給予了一個夸張的,恍然大悟般的,集體的“噢一”聲,繼而又放大家的不謀而合所刺激,發(fā)出開懷大笑——這群孩子!
噓聲也發(fā)生在影片第二段。
當喬裝刺客撕下偽裝并說出一大段話,表明自己的粉絲身份,聲稱不能容忍孟小冬專美梅蘭芳的時候,全場又嘩然,繼而噓聲一片。顯然,九零后們對這種牽強的表達方式很不以為然。
到了影片的第三段,真的很像喝白開水,連發(fā)出噓聲的機會都沒有給觀眾??箲?zhàn)勝利了,梅蘭芳復出,影片戛然而止。整片雖然有點虎頭蛇尾,但至少沒有拖泥帶水。演職員表還沒爬上銀幕頂端,全場九零后掌聲如潮—那不是激動,更不是崇拜,說那是彬彬有禮的感謝也許更準確,但畢竟也算是個態(tài)度,總強于噓聲四起或者無動于衷。
會導的和會演的都不如會看的,懂鑒賞,不媚俗,敢表達,有涵養(yǎng)的年輕觀眾才是電影的未來,隨著中國影視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他們?nèi)玺~得水的時代即將來臨。
這片子應該叫《梅蘭芳周圍的人們》
都讓我都料中了,黎天王沒出現(xiàn)之前,《梅蘭芳》,可以打到10分。十足的繁華氣象。這片子其實應該叫《梅蘭芳周圍的人們》。一圈兒人都有個性,就梅自己半點個性也無——看不見。小的還隱約有那么點兒,大的梅,完全溫吞水兒。偶爾猛捶兩下桌子的溫吞水兒。
章子怡很是中戲的,就是一個中戲女學生杵在戲里。但哩……反正我從來也沒對她有半點兒期待過?!读嫒送隆肥亲屑毧催^的,沒親臨看過那個年月的戲,至少窺點兒那時候的風貌輪廓。先輩們了不起,跟你們當時的吃喝玩樂比,我們一直是浸在茅坑里吃屎。
那么,章詒和沒有出現(xiàn)在顧問名單里。你陳凱歌還拍什么《梅蘭芳》呢?最后幾十分鐘向梅家獻媚的氣息和樹碑立傳的企圖如此明顯。令電影院內(nèi)兩對有識之士憤而起身離席,爺走了l嚴歌苓這個令人放心的人物,出現(xiàn)在編劇名單第一位時。卓越貢獻就是:本劇沒有雷臺訶一只有雷口音。黎明你這個香港人,好意思說自己來自北京?
其實看完電影出來,心下是很哀嘆的。京戲這么好的東西,我已經(jīng)看不懂了。翻那《伶人往事》,無非也是瞅瞅那年月那些人的八卦,純粹一外行看熱鬧的。沒了字幕,我們看京戲跟老外看京戲,又有什么區(qū)別呢?不免悲從中來……旁邊一對母女更加哀。電影里明明講得很清楚了,梅蘭芳跟齊如山結(jié)拜時對著的那幅畫是叔齊和伯夷。母女二人不停討論:畫上是孔子嗎?
然,插播一個跟電影完全不相干又有那么一點關(guān)聯(lián)的感想,看陳紅大美人跟著陳凱歌跑前跑后,又想到我媽對洪老師長相的不客氣攻擊,我的最大感慨是:前妻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動物。
我居然愛上了京劇
小 龍
周末,在北京冬天難得的冷天里,我和朋友相約一起去看了期待已久的《梅蘭芳》。真沒有想到,購票窗口排起了長隊,突然讓我想到春運的熱鬧景象。也許大家都對這部片子期盼已久,或許是在經(jīng)過媒體的大力宣傳以后來看看到底是不是那樣,總之原因很多。而我,也只是沖著大片來的。我不太喜歡發(fā)生在民國的故事,即使它很精彩,我也覺得很破敗。但《梅》卻讓我整整坐了兩個半小時,而且是那么的安靜,腦子也是異常的清醒,更讓我驚奇的是我怎么會突然喜歡了那拉著長音的京劇!
我很喜歡陳紅扮演的福芝芳,這讓我驚喜。我要說陳紅的背影很美,電影場景中很多人都看到了,不是嗎?我不想用人術(shù)三分來夸贊,福芝芳也許不懂或是懂得梅蘭芳那份孤單,可她卻一直在用盡全力去愛梅蘭芳,時刻站出來維護、疼愛自己的丈夫,讓人感動,這就足夠了。關(guān)于孟小冬,看完章子怡的演出,有傳聞說她準備要拍孟小冬傳奇。如果真有如傳聞,我想我是一定會去看的,不為別的,只為這并不太了解的“冬皇”。從這部戲里,我對孟小冬后來的人生有些好奇,她離開梅蘭芳去了哪里?在那個戰(zhàn)亂年代她只身一人又是怎樣生活下去?我還是很感動于孟小冬對梅蘭芳說的那句“不怕”,輕柔卻有力。
少年梅蘭芳很棒,我開始和很多人一樣記得一個新演員的名字余少群。黎明扮演的中年梅蘭芳,我在第二天再去想這部電影時才認為其實他演的很棒,這需要看完之后再去理解,很慢熱的事情。
這次導演陳凱歌很真誠,我看到有些評論在說這部戲的很多如果,我在想如果這部戲不是今天這樣,那誰又一定能堅定地說,比今天的這部梅蘭芳要好呢?最后一幕,梅蘭芳轉(zhuǎn)身,儒雅地笑著,對很多喜歡他的人,對銀幕前的我們說:“大家伙都別跟著我了,我要去扮戲了?!庇悬c傷感,有點感人,有點迷人。
如果拍就要更接近真實
因為事關(guān)京劇國粹,所以,和《霸王別姬》一樣,這是一部在題材上比較討巧的電影,無論怎么拍,都會顯得比較有文化,再加梅生于一個特別的年代,氣節(jié)上也很過硬,所以,在文藝道德上總能贏得當下普遍的喝彩。
我覺得要想拍好梅蘭芳,建國后的梅蘭芳一定要拍,梅是61年去世的,如果只拍到解放前,說實話,很不完整。或者,即便不從“新中國”這一歷史和政治符號的角度去考慮,拍傳記類電影不拍到一個人的去世,也不算一回事,還有什么比死亡更重要的呢?而梅家后人則放話說,未來五十年不允許他人再拍梅蘭芳。他們總是強調(diào)梅蘭芳是中國的,是“座兒”的,可關(guān)鍵時候,還是他們梅家的。
看了一些評論,有很多談到了梅蘭芳和孟小冬的“愛情”,電影不真實,評論也沒譜。 (在電影里,梅蘭芳不但沒有和孟小冬結(jié)婚,而且還很柏拉圖,我覺得與其這樣不尊重歷史,還不如干脆不提孟小冬更好。孟小冬和梅蘭芳分手后,通過律師拿到4萬元分手費,4萬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一名教授十年的收入,一名黃包車夫工作三百年。)
前幾天,上海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請翁世再評論這個電影,翁也談到了梅孟關(guān)系,他說章子怡的表演有問題,孟小冬認識梅的時候年紀很小,章子怡并沒有很好地表現(xiàn)出孟的青澀和懵懂。我想這確實是一個問題,而梅蘭芳和孟小冬的關(guān)系是否真的能用“愛情”來演繹也是一個問題。和現(xiàn)在的娛樂圈—樣,女演員喜歡傍大導演,在當年也是如此,混碗飯吃吃。而且,那個年代在這方面更“開放”,大腕們也有找小的風氣。類似的事情不僅僅發(fā)生在梅蘭芳和孟小冬身上,京劇界一直有這傳統(tǒng)。當然。說這些事情并不影響梅大師的個人魅力,特別是當我們真正了解了舊社會就這德行后,更不該影響今人對他的崇敬,感謝他對中國傳統(tǒng)戲曲做出的巨大貢獻。
孟小冬是一個傳奇,我注意到有很多文章在提到孟的時候,一口一個“冬皇”,把孟的戲曲才藝拔的很高。我覺得有點過了,今人看過孟演出的,應該不多了,聽過她錄音的,似乎也不該很多,而且,孟小冬才藝的真正長進應該是拜余叔巖為師之后,而那個時候她已經(jīng)和梅蘭芳離婚好幾年了。所以,盛贊孟小冬的那些話不知從何說起。我看解放前當時很多戲評家對孟小冬的評論似乎并不高。她之所以被眾人關(guān)注,一是因為她是女演員,那時候唱京戲的女演員很少,所以粉絲很多很得寵;二是因為她舞臺下的生活實在不太平,先是和梅大師在一起,而后又做了上海灘大流氓杜月笙的小,要想沒知名度也難,再說那個年代究竟不如現(xiàn)在,那么多的男女藝人整天在搞誹聞,讓人好生厭煩。
電影《梅籣芳》能讓京劇重新熱起來嗎
陳凱歌在多次接受采訪時說,“京劇在中國一度是太重要了,現(xiàn)在又太不重要了。”陳凱歌認為一個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它有很多的資源,文化的、精神的、傳統(tǒng)的資源。一般來說,作古的人物會在兩個時間段被提出來:一是國家興盛的時候,大家會想起為此做過鋪墊和貢獻的人-另外就是國家遇到難處的時候?!拔矣X得2008年是中國同時遇到這兩個情況的年份?!标悇P歌說。
“改革開放30年結(jié)出成果,到了第一個時間點。第二個,誰也不會想到中國今年會出現(xiàn)這么多災難。但這么大一個國家有些事情總歸是會發(fā)生的。遇到這么大的狀況的時候,中國人精神上的后備資源是什么?我們之前的人遇到了許多困難,我覺得梅蘭芳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即使在患難中他身上也有一種力量,他的沉穩(wěn)剛健和從容不迫,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國家?!标悇P歌認為京劇在中國一度是太重要了,現(xiàn)在又太不重要了,這都是時代的力量。
此前不少人認為,電影《梅蘭芳》或許能重新喚起大家對國粹京劇的熱愛和懷舊之情。從扮相和舞臺上來看,《梅蘭芳》算是原汁原味,舞臺精美,扮相都無懈可擊,尤其少年梅蘭芳的扮相尤其美艷,無論是王寶釧還是林黛玉,都“比女人還女人”。甚至能讓孫紅雷(邱如白)吞起口水,不輸《霸王別姬》中的張國榮。
刻畫京劇之美當是重中之重,但是,影片中最為重要的唱戲環(huán)節(jié)顯得淡薄,少年梅蘭芳倒是結(jié)結(jié)實實地完整表現(xiàn)了六七場大戲,非常過癮,但到了成年梅蘭芳,唱戲的環(huán)節(jié)被忽略了,更未展現(xiàn)梅蘭芳為改良京劇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兩個小時里只有兩場梅蘭芳唱戲的畫面,而其中梅蘭芳在美國唱戲的畫面則穿插在表現(xiàn)邱如白的癲狂里,忽略了主次,戲臺上空有美麗的扮相,成了沒有真招式的假把式??雌饋恚虢琛睹诽m芳》重掀京劇熱的愿望,也許會成空。
c:請您先介紹一下您自己
z:我從10歲學戲,12歲的時候到北京演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袁世海,袁老和京劇界的各位老前輩、同行看了以后覺得我的表演還挺好的,袁世海老師為了鼓勵新人,就給我賜了一個藝名,十二紅。
c:袁世海賜給的藝名啊,那您確實是12歲就紅了。
Z:擱在之前應該是這樣,在新的時代已經(jīng)不太講究這個了,但是他覺得為了鼓勵年輕人,像我這個年齡又演的比較好的那種程度的不多,他也很少給人家賜名,也許覺得我挺有發(fā)展的,就給我賜了這個藝名。
c:小時候?qū)W京劇是因為自己喜歡嗎?
z:小的時候就喜歡唱歌跳舞,5、6歲還練過體操。還學過舞蹈,在少年宮。6歲的時候得過一個鞍山市的體操比賽全能的獎項。5大院團都招生的時候,我剛好十歲,其他劇團都覺得我年齡小不敢要,京劇團本來要招12歲的,后來看我底子好,像戲曲里女的能翻的特別少,因為我練過體操,所以對于小時候的我來說什么360度。720的我都行。就這么進了京劇團。
c:京劇演員付出很多。唱念做打翻都是真功夫,要出來一定要非常努力你覺得京劇給了你什么?
Z:給了我最平和的心態(tài)。我們這個工作工資都是很低的,我研究生畢業(yè),學歷在京劇來講是最高的了,工資也挺低的,不在這一行的我的其他朋友聽了我的工資都覺得很不可思議。而在這一行的人覺得沒什么的,我們都把這個看得特別平淡,我對京劇就是一種執(zhí)著,一種追求。因為第一,京劇是國粹,是中國民族文化。另外我們平時出去演出,你比如說去日本,2002年,在日本3個月,演出了87場,因為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等于我們是代表國家去的,3個月里走了42個城市。有的時候日程安排很緊,下了飛機馬上就有演出,很辛苦。所以我們并不是為了錢來表演京劇,主要是喜歡這一行,還有就是為了把這種民族文化帶到其他國家,覺得也很值得。
c:電影《梅蘭芳》的上映,有沒有可能掀起京劇熱?
Z:我希望有可能,但也拿不準,因為現(xiàn)在國家也要求戲曲走進中小學,可現(xiàn)在年輕人受的影響太多了,比如游戲,快餐文化,網(wǎng)絡上的東西,快節(jié)奏的東西太多了,年輕人和小孩子要接受京戲我說不好。他們更接受流行歌曲這樣的快節(jié)奏的。
C:做媽媽了是嗎?
Z:是,兒子三歲了。
c:要孩子的時候有顧慮嗎?您畢竟是唱刀馬旦的。
z:小時候心氣很高,一心想先立業(yè)后成家,再一個我做這行是武的,如果生完孩子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要停了練功,就不像原來演的那么沖,那么完美了,我們搞藝術(shù)的人,都對自己特別苛刻。一直到了2005年,才覺得可以要一個孩子,我對京劇不圖什么,就是喜歡?,F(xiàn)在我覺得家庭的狀況自己協(xié)調(diào)的還不錯,最起碼我愛的東西我還是可以去付出的。
c:會讓孩子學京劇嗎?
z:我現(xiàn)在培養(yǎng)孩子主要是看他是不是喜歡,他如果喜歡,我就培養(yǎng)。他要是根本沒興趣,我肯定不會強迫。
C:他會看您的演出嗎?
z:喜歡看,但是他太小了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呢。我出場的時候,他還在觀眾席里興奮地喊“媽媽”。
c:現(xiàn)在有沒有爸爸媽媽帶小朋友來學京劇的?
z:有,今年奧運會,8月份的時候我們單位舉辦了一個京劇夏令營,這個我覺得就很好,如果我兒子大一點,我也會讓他來參加。以前有些小孩過來練習特別認真,我問他,為什么來練啊?也問他爸媽,為什么讓孩子來練?他爸媽說因為他喜歡,他自己要來的。當時也就是5、6歲的孩子?,F(xiàn)在仍然有些孩子在學習。我前些時候排練《無底洞》的時候,接觸到張四全張老。他專門有一個京劇幼兒園,他一個人就有兩個京劇藝術(shù)團,我覺得挺好的。
C:做了媽媽是覺得還是京劇最重要嗎?
z:做了媽媽以后,孩子都是我自己帶的,這樣反而挺好的,對自己身材恢復也很好,都不用刻意減肥。當了媽對事業(yè)還有了幫助,比如最近排練的《獵虎記》,有一個顧大嫂這個人物,我覺得演這些結(jié)了婚有孩子的人物心態(tài)上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用特意去理解,去裝,很自然就有那種感覺了,這就是母愛。
以前跟別人演夫妻,這個關(guān)系,這個尺度,說話的語氣,對人物的理解,就不一樣。當了媽再演出的感覺就跟沒當媽媽,沒結(jié)婚不一樣。這個體會也挺重要的。原來沒孩子之前實際不怎么喜歡孩子,因為沒有機會接觸到孩子,看見孩子哭都覺得莫名其妙的,現(xiàn)在什么都了解了,都有這么一個過程,女人也在成熟。如果沒有孩子可能還覺得自己是小孩呢,現(xiàn)在看著孩子就想他那么小,都指著我呢,我不成熟怎么辦啊,必須要成熟。我老公平時也挺照顧孩子的,對我的事業(yè)也很支持。
c:打算一直從事京劇事業(yè)嗎?
z:一直會的。此前也有這樣那樣的誘惑,但說心里話,如果離開這個舞臺還是覺得很想的,不知道有什么東西在那勾著,這可能就是京劇的魅力吧。張火丁老師坐公共汽車時腦子就老想著京劇,經(jīng)常會坐過站,需要別人提醒他“到站啦”。他們在京劇里自得其樂這樣一輩子,我想我也會。
別只讓美國小孩會唱京劇
我之前看過一篇美聯(lián)社報道說美國有個小孩子不會說中文居然會唱京劇,下面我將原文照登。
美聯(lián)社2月5日報道:泰勒湯普森與鄰家的9歲男孩沒有多大差別。他喜歡打籃球,愛看漫畫。但是,泰勒有一項其他小伙伴不具備的才能:他會唱京劇。他不懂中文,但唱京劇時字正腔圓,聽起來與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沒什么兩樣。
當?shù)刂袊硌菟囆g(shù)基金會的主席戴維·雷說:“太令人震驚了。這個非洲裔的美國孩子正在學習一門甚至受到大多數(shù)中國人冷落或誤解的藝術(shù)?!崩兹ツ暝谂f金山的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第一次看到了泰勒的表演。他說:“他的嗓音不錯,唱腔相當準。”雷說,京劇之所以在滅亡是因為需要花很大功夫去學它。這種藝術(shù)形式一旦吸引了你。你將會非常喜愛它。
泰勒很快成了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地區(qū)最受歡迎的中國歌曲演唱者,在多個不同劇場演出。中國的中央電視臺為他在圣何塞的演出錄了像,并且將在中國農(nóng)歷新年期間播出。今天,泰勒還將作為特邀演員在舊金山交響樂團的年度中國新年音樂會上演出。他要在中國民樂的伴奏下演唱一首中國民歌。泰勒說“我已經(jīng)唱了這么久,所以要堅持下去?!?/p>
泰勒在林肯小學讀書的時候開始學唱中國歌。這所小學坐落在奧克蘭的唐人街,90%的學生是亞裔,其中大多數(shù)是勞動階層的華人移民的子女。這是美國少數(shù)幾所開設(shè)中國音樂課程的公立學校之一。音樂課是教師謝林·丘10年前創(chuàng)辦的。她教各種背景的孩子唱中文歌并演奏中國傳統(tǒng)樂器。
丘說,早在泰勒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注意到了這個孩子的才能和他“天使般的”音色。
泰勒的母親瓦妮莎·拉森說,他一直喜歡音樂。剛剛學會說話不久,他就和父親一起唱歌。無論母親在家里放什么風格的音樂,他都能跟著唱。泰勒不會說漢語,但丘通過拼寫的方式教他和其他不會說漢語的孩子發(fā)音。丘說:“每個音節(jié)都清清楚楚。他的聲調(diào)特別準。他不懂中文,但他明白歌曲的意思。他知道自己該向聽眾傳達怎樣的感情”
泰勒在林肯小學的年度春季音樂會上首次登臺亮相時,演唱了一首內(nèi)蒙古民歌。丘說:“他唱得太好了,許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然后,我決定教他唱京劇。京劇的難度要大得多,但我覺得他已經(jīng)準備好了。”泰勒說,用中文唱歌幫助他解決了人生中的一大難題。他說:“以前,我從不知道自己長大以后該干什么,可我現(xiàn)在知道了,我要當個中文歌手?!?/p>
我當時看到這句是最震驚的了,“太令人震驚了。這個非洲裔的美國孩子正在學習一門甚至受到大多數(shù)中國人冷落或誤解的藝術(shù)。”京劇,“受到大多數(shù)中國人冷落或誤解的藝術(shù)”。真的希望中國的小孩能越來越多的去學習京劇,畢竟我們才是京劇最真正的觀眾。
絕對支持小朋友上京劇課
新聞報道說,教育部在10省市區(qū)中小學試點開設(shè)京劇課。這個我是很支持的,畢竟只是試點。畢竟也沒有“另外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是作為音樂課的一部分。”也有很多人對教育部這一做法是持反對意見的。反對的原因是因為教育部推薦的15首京劇教學曲目中,有很多是文革期間的“樣板戲”。他們認為,“樣板戲”是文革產(chǎn)物,文革本身就是“革傳統(tǒng)文化的命”,讓“樣板戲”進入學校課堂,是在為“文革”變相招魂。
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太偏激了。在藝術(shù)教育中,如果過分強調(diào)“政治上正確”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天下的藝術(shù)似乎很難找到純粹的藝術(shù),特別是中國的藝術(shù),它總是和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15首曲目中,除了“樣板戲”外,也有幾首非現(xiàn)代的傳統(tǒng)曲目,比如,《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它是《鍘美案》的選段,講的是包拯斷陳世美和秦香蓮一案的故事。如果非要從政治道德上去批評,誰能說《鍘美案》中沒有封建思想的余毒呢?在這出戲里,有多少現(xiàn)代人所需要的人性和自由呢?不也是“反動”的嗎?有趣的是,當初之所以要對京劇改革,要推出現(xiàn)代題材的“樣板戲”,其中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傳統(tǒng)戲劇中或多或少地帶有各種舊的封建的思想。
了解京劇不代表一定要唱京劇
閭丘露薇聽了一場反對“京劇進校園”提案的協(xié)調(diào)會,但她更關(guān)心的是,京劇進校園了,是不是要成為必修課的問題。
閭丘露薇認為,每個地區(qū)應該根據(jù)自己的特色來設(shè)置戲曲課程,沒有必要把京劇放之全國,“現(xiàn)在看到了一些趨向,,對于傳統(tǒng)戲劇,廣東的粵劇,上海的滬劇,還有蘇州的評彈,各個地方都有戲劇,這些東西都是讓大家去學會欣賞的,那對于劇種不要規(guī)定死,或者是怎么教不要規(guī)定死?!?/p>
在這個問題上,閭丘露薇在《鳳凰非常道》節(jié)目中舉例子:兩會前,一位四年級的小女孩告訴她,半年前學校把口琴可改成京劇課,學了半年,只記得老師說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另一個9歲小孩也表示,自己對京劇不感興趣?!笆遣皇菍W會欣賞,還是會唱,這才是真正關(guān)鍵的,需要討論的問題”,間丘露薇認為,藝術(shù)課程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欣賞能力,而不是要教會他們唱或表演。
每個孩子都學京劇太不靠譜
snow
民風不同,愛好有別。京劇作為一種戲曲,是從四大徽班進京后,在吸收了昆腔、秦腔一些曲調(diào)和劇目,不斷融合、改進而發(fā)展起來的,距今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盡管被人稱為“國粹”。但其流行的地域也是有限的,主要在京津、江南等地區(qū)。八百里山川狂吼秦腔,三千萬粵人喜聽軟語,均為民風所致。
就戲曲流行來說,廣東有粵劇、浙江有越劇、安徽有黃梅戲,河南有豫劇、成都有川劇、陜西有秦腔,各地都有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這些地方戲曲同樣歷史悠久,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京劇在當?shù)厮撇⒉徽純?yōu)勢。我很難想象,廣東教師說普通話都有一個通過考試提高的過程,讓廣東孩子學唱以北京話為準的字正腔圓的京劇,這不是在上音樂課,而是在難為孩子們啊。
讓孩子們刻意去學某樣東西本身就是專制的,藝術(shù)是最少限制和約束的形態(tài)。在這個世界上,凡以簡單劃一的方式去領(lǐng)導藝術(shù),包括音樂教育,都不利于藝術(shù)的發(fā)展和繁榮,更難以培養(yǎng)出類拔萃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