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料,它對健康有很大的好處,被譽為“國飲”。有些常喝茶的人,喜歡其茶杯里積有厚厚的“茶垢”,似乎以此表明自己是“愛茶”一族,甚至有的人認為用有茶垢的茶具沖泡,茶才更有味。其實,這些觀點沒有科學依據(jù),茶垢對人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科學研究表明,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茶水會迅速氧化成褐色茶銹,其中含有鎘、鉛、汞、砷等多種有害金屬。而沒有喝完或存放較長時間的茶水,暴露在空氣中,茶葉中的茶多酚與茶銹中的金屬物質(zhì)會發(fā)生氧化作用,生成茶垢,并附著在茶具內(nèi)壁,長時間不清洗的話就會越積越厚。有人曾對茶具進行了抽樣化驗,發(fā)現(xiàn)茶垢中還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它們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茶垢會隨著茶水進入人的消化系統(tǒng),極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zhì)、脂肪酸和維生素等結(jié)合成多種難以溶解的有害物質(zhì),不僅會阻礙人體對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與消化,也使許多臟器受到損害,甚至會導致過早衰老。
因此,愛喝茶者也應勤洗杯。對沉積已久的茶垢,用牙膏或打碎的雞蛋殼反復擦洗便可除凈;對于積有茶垢的茶壺,用米醋加熱或用小蘇打浸泡1晝夜后,再搖晃著反復沖洗便可清除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