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湖南旅游,朋友請我觀賞鸕鶿捕魚,這是當?shù)匾粋€特色項目。湖邊蘆葦,漁筏過處,每每有魚驚草動,筏上興奮無比的鸕鶿便會直奔魚群而去。漁夫說,鸕鶿捕魚本領與生俱來,可潛水十多米深,屏氣可達一分鐘左右。我注意到,當鸕鶿滿載而歸登上竹筏,從鸕鶿的脖子中擠出“戰(zhàn)利品”,漁夫總要給鸕鶿留下三條小魚,不多也不少。我問漁夫: “三條魚是不是犒賞鸕鶿?”“是,也不完全是?!痹谖覀兊囊环俑鶈柕紫拢蠞O夫敲敲煙袋鍋道出其中秘密。原來,漁夫從開始訓練小鸕鶿開始,每次捕到魚后總要留下三條小魚給鸕鶿吃,不多也不少,給多了鸕鶿吃飽了不干活,給少了無法調(diào)動鸕鶿捕魚積極性。后來,這種訓練模式固化為漁夫和鸕鶿之間的一道程式,每次捕到魚,必須不多不少喂它三條小魚。哪怕鸕鶿貯進脖子中不吃,也不能少,否則便“罷工”,當然,給多了鸕鶿也不會要。我試著給一只鸕鶿兩條魚,這只鸕鶿賴在筏上不下水,兩眼盯住老漁夫,好像在說:“還有一條呢?”眼神像一個可愛的孩子,直到給足它三條,它才愉快地鉆入水中!我試著給一只鸕鶿四條魚,可是鸕鶿吞下三條,對第四條魚瞅都不瞅就撲通跳進水中!這有趣的一幕逗得全筏人哈哈大笑。
數(shù)量上的不多不少,是一種智慧。
一人落入水中,船員任其在水中沉浮,眼看這個人扛不住就要沉入水中,在滿船人的譴責聲中,船員方跳進水中,從容救起落水之人。船員的解釋是:剛落水之人,由于求生欲極其強烈,因此再孱弱的人也會變得力大無窮,此時入水救人,被落水之人拖入水中的危險性很大。只有等到這人掙扎得氣力用盡快沉入水時,才是成功施救的絕佳時機。船員的一番話滿船皆服。
時間上的不早不晚,也是一種智慧。
一位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十佳”的居委會老大姐,極具親和力,曾經(jīng)成功調(diào)解過很多雞毛蒜皮的家庭矛盾。老大姐調(diào)解家庭矛盾的方法是,不偏不倚,矛盾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當然,誰誰的不是老大姐說得頭頭是道,誰誰問題大小老大姐也拿捏得很有分寸,只說得雙方心服口服,干戈化為玉帛。其調(diào)解經(jīng)驗看似不入流,實則很有道理。正如老大姐所說,清官難斷家務案,很多時候,家庭矛盾尤其是夫妻矛盾,雙方都有問題,無非是誰多誰少、誰大誰小的問題,調(diào)解時矛頭對準一方,肯定叫人難以信服,甚至會激化矛盾。所以,必須要折衷一點,辯證一點,具備了這樣的思路,矛盾處理起來才能游刃有余。
態(tài)度上的不偏不倚,同樣是一種智慧。
那些看似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的背后,實則包藏哲理。不多不少,不早不晚,不偏不倚,這種數(shù)量上的精確、時機上的把握、分寸上的拿捏,緣于對情勢最透徹的洞悉和頓悟。這種恰到好處的把握,誰說不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