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去武漢市漢陽歸元寺數(shù)羅漢,看見彌勒佛旁邊有一幅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長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碑?dāng)時印象挺深的,所以就記住了。當(dāng)時忙著數(shù)羅漢,沒往深里想,現(xiàn)在回過頭去想想,能做到對聯(lián)所說的那樣,不知需要何等的氣度與胸懷?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或失敗。當(dāng)我們遇到了傾全力仍難以逾越的障礙時,我們要記得,生活是需要寬容的。寬容是人類情感中重要組成部分,能融化心頭的寒霜,能驅(qū)散心頭的陰霾,能煥發(fā)起新的斗志。
寬容還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惟寬可以得人”,寬容能使傷害你的人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位,或受到寬容的巨大感召而放棄傷害,歸順于美好的人際中來。寬容會讓人們的情緒趨于平靜,不會糾纏于雞蟲之爭。生活中,給別人留條后路,別人才會報之以寬容,其實也會為自已留下了余地。從某種意義上說,寬容別人其實也在寬容自己保護(hù)自己。給別人留一些空間,自己將得到一片藍(lán)天。
寬容是心境是涵養(yǎng),是一種境界,它是處世的經(jīng)驗,待人的藝術(shù)及為人的胸懷。當(dāng)我們失敗時,多一份寬容,停止對自己的質(zhì)疑與埋怨,驅(qū)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陰影,心中就會少一份懊悔與沮喪,就有了“勝敗乃兵家常事”的慰籍,就能在心底扶起一個堅強的自我。
寬容者,智也;寬容者,仁也。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懷寬廣。因為他洞明世事、練達(dá)人情,看得深也想得開,于是也放得下。他們懂得:“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寬”的道理;越是仁愛的人,越存仁愛之心,也越是寬容之人,他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既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
夫妻間需要寬容,總為小事斤斤計較就不可能白頭偕老。朋友間需要寬容,沒有寬容就沒有了友誼,因為寬容是友誼的支撐點?!疤幪幘G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睂捄翊?,容納非議,乃家庭幸福美滿、事業(yè)成功之道。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就累。七步能成詩的曹植,不僅以七步詩而聞名,其還說過一番富含哲理的話:“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笨梢姡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有恢宏的氣度,自古至今皆然。
魯迅筆下的阿Q,聽人家說起疤呀、癩呀、光什么的就要和人家打架,到后來甚而至于連燈都不許別人當(dāng)他的面說了。像這樣一個心胸過于狹窄、性情過于偏私的人,我認(rèn)為必是精神上出了毛病的人;一個忌諱太多的社會也必是處于衰落之途的社會。如果連一句“清風(fēng)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詩句都不能吟的朝代,一個連書與儒生都不能容忍的朝代,它不可能會有長久的命脈。
中國人自古就懂得寬容,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英國諺語說得還形象:“世上沒有不生雜草的花園”;阿拉伯人說得更風(fēng)趣:“月亮的臉上也是有雀斑的。”看來此理中外皆通。
學(xué)會寬容,是處世的需要。世間并無絕對的好壞,而且往往善惡正邪交錯,所以我們立身處世有時也要有清濁并容的雅量。那種錙銖必較、眼里揉不得沙子,為血氣之爭搞得跟賣白粉的遇見賣面粉的一樣誰也見不得誰,不僅尷尬,還容易招致仇怨,實為不值。弘一大師說過:“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迸c現(xiàn)今我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實在是異曲同工。寬容卻并不代表無能,卻恰恰是一個人卓識、心胸寬廣和人格力量的體現(xiàn),即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人人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將化作五彩的樂章。觸摸一脈黃土,感受到幾千年的文明的古樸;腳踩一方大地,感受到炎黃子孫的寬容。人生本應(yīng)厚似黃土深似空間,屢歷苦難而不萎,遇榮寵而不驚,方才入得境界。
以一種寬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會覺得綠水青山,藍(lán)天碧云,無一不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彩圖。以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生活,會覺得生活如一首詩,似一曲歌,生活原來可以更輕快而歡暢,更真實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