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時閩南人來說,早已浸潤進(jìn)生命里但是與象州的“拼”、“斗”之風(fēng)不同,在廈門,喝茶是一種閑適愜意的體會。此次鷺島之行,三處飲茶讓人記住了“慢閑”城里的茶香。
小區(qū)里的鐵觀音
或許是地域的優(yōu)勢使得鐵觀音占據(jù)了廈門大部分的茶葉市場。漫步小島,隨處可見的茶莊里都飄著那股熟悉的“蘭花”香。不少小區(qū)里也都有幾間或簡約或精致的小茶莊,與大茶企精裝的旗艦店不同,小區(qū)里的茶店就像羞澀的廈門新娘一般透著親切和溫柔。
走進(jìn)鄭小姐的茶店是因為朋友的指引,簡約的店堂陳設(shè)隨處可見主人的用心。幾句閑談卻叫人對眼前這位嬌小溫婉的女生刮目相看。學(xué)茶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時間,但是一直堅持自己到安溪收茶,沒有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就自己照看茶店。聽聞我們也是好茶之人,急急拿出新收來的秋茶,請我們品嘗。
干茶:條索烏潤色澤砂綠,包揉緊結(jié),輕叩蓋碗聲脆有力。
茶湯:湯色青綠,色澤明亮。
口感:前兩道茶湯滋味清幽,第三道起滋味轉(zhuǎn)醇厚,觀音韻明,回甘鮮爽,香氣悠揚,掛杯香幽。
葉底:葉片完整,色澤墨綠,軟亮肥厚。
據(jù)鄭小姐介紹,這泡茶是她在安溪感德收來的秋茶,并不是老叢,只是2~3年的新叢。所以滋味并沒有很“勁”,但是此款茶沿用傳統(tǒng)制茶方法,味正香幽。很受歡迎。
南普陀里品“臺茶”
香火鼎盛的南普陀亦是小島的一個代表。到廈門自然要來南普陀逛逛,沒想到在千年古寺里也有驚喜,幾張簡易的坐椅在放生池旁形成了露天茶座,在此品茶,享受古寺清音,禪茶一味或許也能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詮釋。
茶座有限,所以來進(jìn)香品茶的茶客并不介意與陌生人拼桌。一道清茶交幾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也許這就是佛家所云的“緣”,因此我們認(rèn)識了臺商阮先生,品嘗到一泡特殊的“臺茶”。
干茶:條索緊結(jié)帶梗,色澤烏綠,茶珠勻稱。
茶湯:湯色金黃透亮,香氣馥郁。
口感:初入口,微有苦澀,但回甘快,舌底鮮甜。滋味甘醇,豆香中帶有花果香氣。但是茶的持穩(wěn)性不強,5道之后就沒有什么味道了。
葉底:兩葉一芽標(biāo)準(zhǔn)采摘,葉邊帶有鋸齒邊,很像鐵觀音的茶底。
此道“臺茶”的滋味和香氣都很有特色,與以往的臺茶相比很不同,我們不禁問起阮先生這道茶的來歷。原來這并不是“標(biāo)準(zhǔn)”的臺茶,而是他們用鐵觀音的茶青和臺茶的工藝制成的臺式鐵觀音,純屬私人藏品。看著我們詫異的表情,阮先生得意地告訴我們他用這道茶“蒙”了不少人呢。
鷺島巖茶悄然起
武夷巖茶熱正在福建興起,廈門的茶店里也漸漸有了它們的身影。不少茶客也關(guān)注起了這久負(fù)盛名的茶品。盡管巖茶熱還未在小島上風(fēng)行起來,但是我們還是在此領(lǐng)略到了大紅袍的魅力。
干茶:條索整潔壯實,色澤烏褐,焙火炭香氣顯。
茶湯:茶湯清澈明亮,帶琥珀色。
口感:香氣濃郁,品種香顯,滋味濃厚純正且火功足,巖韻明顯。
葉底:色澤墨綠,葉底軟潤,紅邊明。
足焙的大紅袍,茶勁十足,巖韻明顯。但是據(jù)茶友介紹,火功高的巖茶在廈門倒并不十分暢銷??赡芤驗楹葢T鐵觀音的關(guān)系,在廈門,一些火功較輕、品種花香顯的巖茶則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行程匆匆并沒有影響我們此行的興致,不同的茶飲讓我們見識了這網(wǎng)評福建最“休閑”的城市風(fēng)情應(yīng)該就是這份閑適融入了這各具特色的茶飲,鷺島問尋的三道茶還在口中回味,廈門茶味卻已滲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