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秒針跳到一年中最后一天的子夜l2點時,那洪亮而又悠揚的第一聲鐘聲就會向人們宣告:新的一年到來了!它不僅象征著辭別舊歲和迎來新年,也意味著一元復(fù)始和萬象更新。
我國人民歡度元旦,迄今已有4000余年歷史?!稌x書》記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朔旦之春?!笨梢?,公元前2500余年顓帝——高陽氏時,即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不過,歷代元旦,月日有異。《史記》載: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殷代以十二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則為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tǒng)一歷法,以十月初一為元旦。直到漢武帝時,又規(guī)定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的規(guī)定一樣。從此,元旦和夏歷一致,并相沿至清末。辛亥革命后,我國又將春、夏、秋、冬定為四節(jié),即元旦為春節(jié),于是春節(jié)就成了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名稱,把陽歷(公歷)的1月l日稱作“新年”,而不叫“元旦”。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jì)年法”,才將陰歷(農(nóng)歷)正月初一改稱春節(jié),公歷(陽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
迎新鐘聲在我國由來已久,只不過音數(shù)不同。如今的午夜十二時最后一音,是新舊兩年的分界線,而古時的除夕鐘聲,卻為108音。明代學(xué)者朗瑛在其所著《七修類稿》中曾說:“扣一百八聲者,一歲之意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正得此數(shù)?!薄肮乓晕逶聻橐缓颍e六候而成月,故一年七十二候,三數(shù)加之一起,恰為一百零八?!?/p>
“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年”。聽新年鐘聲,獨具魅力。蘇州寒山寺的青銅大鐘,鐘高2.5米,凈重5噸,鐘上“二龍戲珠”圖的兩顆“明珠”為大鐘的撞擊點,鐘聲悠揚動聽,馳名中外;杭州凈慈禪寺的“南屏晚鐘”,鐘重達l萬余公斤,鐘聲抑揚回蕩,山鳴谷應(yīng),惹人情思;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鐘聲深沉激越,圓潤宏亮,聞名遐邇;上海龍華寺的“龍華晚鐘”,鐘聲雄渾壯闊,賞心悅耳。此外,洛陽的“白馬寺鐘聲”、肇慶市的“風(fēng)嶺疏鐘”等,也悠揚動聽,催人奮進,勾人游思。
除夕的夜晚又來到了,千家萬戶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氛圍里,迎候那激蕩回腸的新年鐘聲的敲響,祝新年新運,國富民強,共同仰望新年的第一縷曙光……
〖編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