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位哲人說過:上帝把你置于絕望的同時,也會在你口袋里,放一枚救命的蘋果。這枚蘋果,其實就是一種信念。信念能使人在厄運和挫折面前,堅韌不拔,表現(xiàn)出樂觀和勇氣。
案例:寫到葫蘆“8”,毛毛寫數(shù)字的興致全沒了??粗约簩懙耐嵬崤づさ摹?”,感覺簡直糟透了。毛毛對媽媽說自己永遠也不想寫葫蘆“8”。
分析:挫折困難最能磨煉人的意志。幼兒處于行為能力迅速發(fā)展的階段,什么事情都想做,認為自己能和大人—樣做好,事實上卻又力不從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時刻會面臨大大小小的挫折:大人輕松拉上的拉鎖,自己卻怎么也拉不上;用了很長時間搭高的積木,轟然倒塌;高高興興拿到糖果,好不容易撕掉糖紙,糖豆卻蹦到地上搞臟了等等。
一位美國兒童心理學專家說過:“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后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挫折,能使人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學會分析和處理問題,直正地“長大”。但挫折并非越多越好。挫折是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過多的挫折會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變得自卑和軟弱。父母曼采取恰當?shù)姆绞椒椒◣椭鷮殞殹?/p>
明智言行
●●●滲透于日常生活
曾幾何時,挫折教育盛行。許多父母為了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給孩子報名參加各種“挫折教育夏令營”、“挫折集訓班”等。事實上,挫折教育時機就在孩子生活中:到幼兒園十幾分鐘的路程步行去;煮好的雞蛋自己剝;桌上沒有寶寶喜歡吃的飯菜;學了半年的鋼琴卻堅持不下去……只要父母有了正確的挫折教育觀念,寶寶的堅強意志就能在生活點滴中形成。
●●●引導寶寶正視挫折
寶寶在比賽中失敗,整個人灰心喪氣。作為父母,有的是安慰:“我們認為你是最好的?!庇械拿鞔_指出:“你現(xiàn)在雖然輸了,但是你很努力,只要你找到失敗的原因并繼續(xù)努力下去,你一定會成功的!”前者可能給孩子這樣的感覺:我是最好的,是老師不公平我才輸?shù)?;而后者能引導孩子尋找失敗的原因,爭取以后的順利。是積極向上的。所以,當寶寶受挫后,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為了安慰孩子去找一些不明確的原因,而是引導孩子坦然接受挫折,為以后的成長積累經驗。
●●●鼓勵寶寶大膽嘗試
面對挫折,父母的鼓勵往往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催化劑。有了成就感才會有自信,進而形成堅強的意志。父母鼓勵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越多,他就越有成就感,能力也就越強。在下次遇到挫折的時候,受挫的程度就會減弱一些,內心承受能力就會增強一些,堅強意志也就逐漸形成。
不良做法
●●●包辦代替
“不會用小勺,我們喂;鞋帶不好系,我們幫你;積木堆倒了,我來幫你搭”……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小,大人是理所當然的護理者,所以對寶寶的一切全權代理。有的父母認為寶寶長大后要面臨的困難很多,應該讓寶寶的童年生活得快快樂樂,順順利利,沒有任何波折。也有的父母認為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把寶寶的生活按照自己的設想安排,給寶寶選擇了各種興趣班。這些包辦代替容易使得孩子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或產生抑郁、厭世等不良心理。
●●●嘲笑打擊
“這么簡單還做不了?!”“怎么做什么都笨手笨腳的!”……父母常常有意或無意地將自身壓力遷移到孩子身上,對孩子失去耐心。孩子眼里世界是全新的。很多事都是初次嘗試的,對孩子的“幼稚”行為斥責、嘲笑,這會嚴重打擊孩子動手做事的積極性,挫傷孩子的自信與自尊,而自信正是堅強毅力的精神基礎。
●●●過量過度
“太簡單了,搭個又高又大又漂亮的!”“在半小時內背會這幾首詩!”……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寶寶事事拔尖,把自家寶寶跟其他人家寶寶對比,哪方面不如人的就覺得是教育強度不夠,對寶寶進行拔苗助長式教育,無視寶寶具體發(fā)展情況。寶寶面對過度過量的要求,努力追求后仍做不好,這種嚴重的挫折感易導致畏難、恐懼,喪失興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