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記糊辣湯,為明末河北易洲赴河南汝寧上蔡執(zhí)政的先祖光祿寺少卿霍恩的第七世孫霍鵬舉大阿訇所創(chuàng),迄今百余年歷史。清末民初,第一代傳人霍進中(字友文1897-1984)、霍進祿(字公文1899-1963)、霍榮文(1902-1986)三兄妹,先后在汝南、駐馬店、武漢、南京、上海等地設(shè)店并不斷研發(fā)與改進,使名聲一度播揚大江南北,就連當(dāng)時的知府、縣令每有上司蒞臨,均以請得名門之后做此名吃為幸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代傳人霍秀蘭(乳名大安)、霍尚勇(霍安1930-1994)、霍尚?。ɑ裘⒒羯型ぃɑ裘ⅲ┑刃值芙忝?,駐守汝南、駐馬店挖掘傳統(tǒng)配方,無償向徒弟們獻出技藝,不僅使此技藝得到廣泛傳承,而且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河南日報》等媒體的宣傳,使霍記糊辣湯響徹中原大地,成為中原名吃百花園中的一枝獨秀。
胡辣湯是怎樣做成的呢?胡辣湯的做法極其繁雜,不僅有做為湯引的陳年藥料(有胡椒、山奈、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等,混合碾碎,經(jīng)過籮篩),還要加入新配置的草藥。凌晨二三點鐘便起來,分工制做粉條,鮮牛肉丁,面筋。一切準(zhǔn)備妥當(dāng),便上大鍋熬湯。先把陳年湯引倒至鍋中,按配置草藥、調(diào)味品的數(shù)量加水,先用中火慢燉。一鍋高湯(雞湯或者排骨湯),二兩面粉加水朝一個方向攪打,成為淀粉與面筋分離的面糊待用,熟雞肉或豬肉絲三兩,水發(fā)好的木耳、海帶、香菇、金針菜各少許,粉條(河南特有的一種用綠豆或紅薯淀粉做的面條狀物,類似粉絲和米線)一兩,生花生米十幾粒。將高湯置火上,待水沸騰,放入除面粉以外的其他主配料,比如粉條、面筋、山藥、黃花、木耳、海帶絲、牛肉丁等,待主料煮熟,再用糖漿加色,并用洗面筋的水打黃,做好后的湯呈粉紅透明的糊狀。沸騰后,均勻倒入已經(jīng)攪好的面糊,用鏟子推動使之不沾鍋,沸騰后加入適量的配料即成。注意面粉要適量,太稠和太稀都不好喝。辣椒和胡椒粉要根據(jù)個人喜好添加,肉絲也可以用羊肉。等1到2小時左右、把火升旺后,再把先制好的鮮肉丁,面筋,粉條放入鍋中慢燉。
整個過程大約三四個小時。
為強化霍記糊辣湯的營養(yǎng)保健功能,霍記糊辣湯在煲料上匠心獨到。它首選蟲草、黨參、犀角、琥珀、罌粟殼類名貴中藥材,佐以白胡椒、桂皮、大茴、小茴、草果、白果、白芷、丁香、百合、沉香、砂仁、豆蔻、陳皮、涼姜、肉桂等上等食用藥材和天然香料,經(jīng)秘制成復(fù)合型調(diào)料置入湯內(nèi),使霍記糊辣湯常喝常鮮,香味濃郁,風(fēng)味醇厚,回味悠長,刺激著人們的食欲?,F(xiàn)代科學(xué)證明,上述復(fù)合型煲湯調(diào)料與高營養(yǎng)牛肉湯,由于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其它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完全可以起到《本草綱目》中所期盼的“生命腦黃金”、“血管清道夫”的作用。
霍記糊辣湯與河南西華逍遙鎮(zhèn)糊辣湯相比,存在有菜肴及其色香味型和營養(yǎng)成分的明顯差異。在湯料內(nèi)容上,它講究膳美、實惠與營養(yǎng)保健,除了保留有西華湯中的海帶、黃花菜、花生米以外,增加有豆筋、菱形蛋餅、圓心粉條、黑木耳等,并一改西華湯中一味用小鍋牛湯、剔骨牛羊肉的做法,選用大鍋牛肉湯,另將新鮮牛腱粉碎后與蛋清、小磨香油、精致淀粉混合汆成杏仁大小一般的筋脆肉丸,具有消食開胃、化痰止咳、祛風(fēng)祛寒、活血化淤、清熱解毒、行氣解瘧、祛蟲滯泄、利尿通淋、除濕疹、祛搔癢等功效,讓人百吃不厭。
霍記糊辣湯不僅好吃,而且好喝,那個味兒,香、辣、鮮!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