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信封
王丙跟著村里人到大城市打工,一去就是二三年。
王丙上班的企業(yè)是一家工廠,干活并不是很累,每月工資一千六七百元。除去住房、伙食,每月可節(jié)省千把元。剛去的那年,王丙在收麥、種麥、過春節(jié)的時候都要寄或讓村鄰捎回去一二千元,因為他知道這時候家中需要用錢。
王丙家中有父母,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王丙的妻子撇下丈夫子女跟著鄰村一個人私奔了,幾年沒有音訊。最可憐的就是王丙的一雙子女,沒有感受過父母的關懷,尤其是看到有的學生父母到學校去接,很是羨慕。好在一雙兒女學習很是爭氣,每次考試都是班上前幾名。二人得的獎狀貼滿了屋子的一面山墻。
王丙自從認識了湖南的一個妹子,便很少往家中捎錢了。王丙與叫朵朵的湖南妹子住在了一起,吃的用的都是王丙買,儼然一對夫妻。他們的伙食被朵朵改善得有滋有味,可伙食費每月也增加了幾百元。原來每月可節(jié)省下千把元,如今卻剩不下三五百元。
有人把王丙的事告訴了王丙的父母,王丙的父母著急了,捎信讓王丙與朵朵回來結婚。可王丙一和朵朵談結婚的事,朵朵不干了。朵朵說,她在家里有丈夫孩子,丈夫得了重病,動手術需要十幾萬元,她要掙夠丈夫的手術費。至于和王丙在一起,她只是負一個臨時妻子的責任,讓王丙生活得有滋味一些。王丙要是請一個保姆,一個月就要好幾百元,保姆能與朵朵比嗎?
結婚的事沒有談妥,朵朵仍然與王丙住在一起,每天晚上做好飯,等著王丙回來,盡一個臨時妻子的義務。
王丙不給家中錢,父母負擔孫子、孫女的生活和學費很是吃力,便給王丙寫了一封信,裝在信封里,讓村人捎給王丙。
王丙收到父母的信后,拆開一看,信封里什么也沒有。王丙問捎信的人,信封里怎么沒有信?捎信的人說,信是他父母封好交給的,他看也沒看,就塞到包里了。
父母讓人捎信,怎么一句話不寫,讓人捎個空信封呢?王丙很是納悶。
王丙和朵朵分開了。王丙更知道節(jié)省了,到年底攢下了將近一萬元。
臨近春節(jié),王丙和村人一起高高興興回了家。父母看到幾年沒回家的兒子,一雙兒女看到幾年沒回家的爹。雖然沒有妻子,但天倫之樂寫在一家人的笑臉上。父母和兒子以及老家的屋,那才是自己的根。
讓一雙兒女考上重點大學,將來有個好的前程。是父母的空信封讓王丙想到了許多。
張琢磨
張琢磨也算村上的一位名流。
張琢磨早年家里窮,沒上過學,張琢磨大字不識一個,后來學著會寫自己的名字。但這并不影響張琢磨的思路。說起形勢政策來,村組干部比不及他。有時,他還可能與鄉(xiāng)上領導理論理論呢。有人問他知識從哪兒來的呢?他說,他是聽廣播看電視得來的。
張琢磨善于琢磨人。對琢磨村上的每一個人,包括支書、村主任、婦女主任及小學校長,他都能全面總結出每個人的優(yōu)點及缺點。甚至誰家婆媳吵架,他不到現(xiàn)場就知道起因,知道怨誰。如果誰上了張琢磨的名單榜,這個人大概就要出麻煩了。村里副主任與一個小媳婦通奸,被張琢磨發(fā)現(xiàn)了。那小媳婦開門后,張琢磨沒有見人,就對床下喊,出來吧!副主任從床下爬出來,對著張琢磨跪了下去:“大哥,求求你看在多年老哥們的臉面上,別將今晚的事說出來。過年俺給你砍個豬腿?!边^年時,副主任果真給張琢磨送來了一個豬后腿,還有一件酒。但不知怎么回事,這個事后來還是被人知曉了。小媳婦的丈夫鬧著離婚,直到副主任答應與小媳婦一刀兩斷,并包賠了幾千元青春損失費才了事。
張琢磨不但善于琢磨人,而且善于琢磨事。生產(chǎn)隊那陣子,與學校三天兩頭支農(nóng),組織學生參加生產(chǎn)勞動,張琢磨卻教育孩子,一定要好好讀書,只有讀書上大學和當兵才是農(nóng)村娃們吃皇糧的出路。沒想到,兩三年后,恢復了高考制度,張琢磨兩個娃都考上了,一個考上了大專,畢業(yè)后當了鄉(xiāng)干部,后來當上了鄉(xiāng)長。另一個考上了中專,畢業(yè)后在縣城一所中學教書。農(nóng)村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前是生產(chǎn)隊分組,他便琢磨要是一下子分到戶,誰干的是誰的,不是更有積極性嗎?他找到村小學校長,要打掃廁所,校長求之不得。張琢磨便把村小學廁所的肥料全運回了家。下半年,就開始分田到戶了。張琢磨把肥料上到田里,麥苗果然比別人家的壯,每畝地比人家多收一二百斤麥子。有人說,張琢磨長有前后眼,他咋就知道攢肥料呢?張琢磨最得意的就是這兩件事。
有人見張琢磨琢磨事的時候,總是一個人吸著煙,靜靜地思考問題。有人想套他的話,就請他喝酒,可他從不與村人喝酒,即使喝酒也是在家自己喝上二兩,從沒有醉過??梢哉f,村里沒有與張琢磨關系特別要好的人。
上級號召搞“村村通”工程,就是村與村都通柏油路。村里向各家收了集資款??杉Y款收過二年了,別的村都鋪上了柏油路,村里還沒有動靜。有村民提出查賬,會計便將賬本藏了起來。張琢磨找到村會計,問修路集資款弄哪兒去了?會計說,集資款讓支書還村里的貸款了。張琢磨說,你們私吞集資款是要負法律責任的。支書及村主任都去張琢磨家求情,張琢磨答應不再追究此事,而且讓支書的在鄰近鄉(xiāng)當鄉(xiāng)長的兒子想辦法把自己村里的柏油路修通了。
不知誰把這個事捅了出來,檢察機關以挪用資金罪逮捕了村支書及會計,因認罪態(tài)度好,他們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現(xiàn)在每天,張琢磨和村里老人們一起蹲在柏油路邊嘮嘮嗑,重復著一個又一個的話題。有人問他,在琢磨什么呢?他笑笑說,現(xiàn)在什么也不用琢磨了。
金佛
艾艾是一個鄉(xiāng)下女孩,剛過完18歲生日。18歲的艾艾出落得漂漂亮亮,用城里流行的詞叫靚。
艾艾在表姐的理發(fā)店干活。有客人來理發(fā),艾艾就親切地招呼客人,給客人洗頭,后來慢慢地也能給客人做頭發(fā)了,只是手法沒有表姐嫻熟。
春節(jié)后,有人給艾艾提親,男方是鄰村的,名字叫玉米。玉米生得眉清目秀,在浙江一家企業(yè)打工。艾艾和玉米見過幾次面后,玉米的爹便給艾艾下大定了。所謂大定,就是給女方送聘禮,光現(xiàn)金就是一萬一千塊錢,鄉(xiāng)下稱“萬里挑一”;另外,還有豬肉、煙酒、水果等裝了滿滿一三輪車。艾艾對玉米很滿意。玉米領艾艾到城里金店買了一個金佛,給她掛在了胸前,艾艾很珍惜玉米送的金佛。在浴池洗澡,艾艾要把金佛取下,小心地放在口袋里。夜晚睡覺時也很少取下來,她撫摸著金佛,就像撫摸著玉米的臉一樣可愛。
那天吃過晚飯,艾艾跟表姐說,要到縣城中心廣場去玩,表姐說早點回。艾艾在廣場上轉悠。有人叫賣冰淇淋,艾艾就掏出一元錢買了一個,走著吃著。突然,從路邊竄出兩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其中一個藍頭發(fā)的伸手就扯艾艾胸前的金佛。艾艾本能地用手捂著,另一個黃頭發(fā)的少年威脅說,再不放手就捅死你。艾艾的手被掰開了,金佛被藍頭發(fā)搶了去。等艾艾明白過來后,藍頭發(fā)、黃頭發(fā)早已跑得無影無蹤。艾艾哇地一聲哭了出來。路人問她哭什么,艾艾說自己被搶劫了。路人就指點艾艾,還不到派出所報案去?在表姐的陪同下,艾艾到派出所報了案。值班民警給艾艾記了筆錄,好幾頁,艾艾看過后還簽名,摁了手印。表姐問民警,什么時候能破案?民警說,還沒有立案哩!表姐說,總要有個時間吧!民警不耐煩地說,派出所也不是給你一家開的,沒破的案件多著哩。艾艾和表姐悻悻地回去了。
第二天,艾艾到派出所問民警,她被搶的案件有眉目了沒有?民警說沒有。艾艾問,她能抓搶她的人嗎?民警說,每個公民都有協(xié)助公安機關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義務。艾艾說,我抓住了,就給你們打個電話。民警笑了,說好吧,就給了艾艾一張警民聯(lián)系卡,上面有民警的電話號碼。
艾艾向表姐請了假,她說,她要抓住那兩個搶她金佛的人,要回玉米送給她的金佛,因為金佛是她的心愛之物。表姐說陪她,她說不用。表姐說,別來硬的,見到那兩個人,趕緊打電話。艾艾就每天在廣場上轉悠。一天過去了,沒有見到那兩個搶她的人。兩天過去了,沒有見到搶她的人。表姐說,別去了,破案是公安機關的事,你一個小女孩能有那么大的能耐?艾艾堅信她一定能做到。艾艾就自己掂著大茶杯繼續(xù)去等,渴了就喝點水。直到第五天,她眼前一亮,終于見到了搶她的那兩個少年。她想喊,但沒敢喊出來,立刻撥通了派出所民警的電話。只幾分鐘,派出所民警便在廣場將藍頭發(fā)、黃頭發(fā)擒獲了。
民警追回了艾艾被搶的金佛,摧毀了一個少年犯罪團伙。艾艾想,她這幾天沒白轉悠。
設局
鐘科長和時科長打賭,下班前誰的手機先響,就由誰請大伙到飯店撮一頓。大伙看著二人,靜靜地等待著。這時局長通訊員小郭風急火燎地跑來,說局長打鐘科長電話,鐘科長不接,讓鐘科長和時科長去局長辦公室。原來,鐘科長的手機按了靜音,即使來電話也不會響。而那一會兒,時科長的手機的確沒有電話打過來。眾人一看鐘科長和時科長走了,也就散了。
鐘科長在單位是個十分快樂的人,喜歡與人開開玩笑、打賭、下棋等賭個飯局,大伙也都樂于跟著吃一頓。有一次,時科長請客,沒有喊鐘科長,鐘科長便讓單位女同事半夜往時科長家打電話。一回也就算了,每天晚上都有女人打電話,而且是嬌滴滴的聲音,便引起了時科長愛人的懷疑。兩口子的關系迅速惡化,由打斗發(fā)展到了要去法院離婚,連鍋都摔了。鐘科長這時出面了,每天做二人的思想工作。直到時科長的愛人求饒了,不再提離婚的事。因為鐘科長每一次來家都帶了人,每頓飯都要花二三百元。為招待鐘科長,家里已花去了兩千多元,這讓時科長的愛人覺得心疼。
有人說鐘科長城府很深,鐘科長整天出入飯局,革命的小酒天天飲,但沒有醉過,更沒有出過丑。不像張副局長一次醉酒后,看到飯店服務員就從后面去抱,讓人臭罵了一頓。所以,鐘科長在單位人緣好。每次調級什么時,鐘科長從不伸手,都是讓局里其他同志先解決。
局里一名副局長面臨退休,需要從下面干部中選拔出一名副局長。鐘科長、時科長都是副局長的考察對象。只是時科長的背景有點來頭兒,聽說有親戚在市里當什么領導,能給他說上話。這時候,鐘科長又被人舉報到了紀檢委,說是他私設小金庫,中飽私囊。這期間,時科長在局里十分活躍,時常請人吃飯,與人打招呼態(tài)度和藹可親,就像當上了副局長一樣。紀委委的同志查來查去,鐘科長非但沒有違紀的事實,還成了廉潔從政的典范。紀檢委發(fā)出了全市干部向鐘科長學習的號召,市里報紙、電視臺記者又來采訪,鐘科長的事跡變得家喻戶曉。
組織部門的任命終于下來了,鐘科長的下屬小于副科長升任副局長,鐘科長調開發(fā)辦當一名副主任,也是副局級。而時科長卻因為與一女同事關系曖昧,鬧得沸沸揚揚,被停了職。
舉報鐘科長的正是鐘科長自己。報紙、電視臺記者也是鐘科長請來的。但讓鐘科長不明白的是,自己精心設計的局,怎么中了別人的局?
僅僅因為一句拜年話
說起來大壯的爹和大倉的爹是一個爺,大壯和大倉還是一個老太爺?shù)氖宀值芰ā?/p>
初分生產(chǎn)隊那些年,因為家務事,大壯的爹和大倉的爹吵過架,有些不和,后經(jīng)族人調解,暫平息了,但在兩家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陰影。那時候,大壯兄弟幾個已長大,大倉兄弟還小。后來,大倉上學,考上了一所大專,畢業(yè)后在鄉(xiāng)政府機關當了干部。
當了干部的大倉,并沒有使自己家與大壯家的關系得到改善。大倉的爹因為有個當鄉(xiāng)干部的兒子,便不再忍氣吞聲,而大壯爹因為有了幾個如狼似虎的兒子,對大倉家也不示弱。大倉的爹與大壯的爹時而罵上幾句。因為吵罵的次數(shù)多了,村干部也懶得管了。
每到春節(jié),是鄉(xiāng)下人最高興的日子,家家戶戶忙著過年。大倉每年正月初一都到大壯爹住處,給大壯爹拜年。而大壯兄弟幾個并不領情,還是不去給大倉爹拜年。
初二,大倉的表弟來了,大倉的表弟在外地打工,也混得人模人樣。大倉擺酒,喝酒期間表弟得知大倉到大壯爹家拜年,而大壯兄弟幾個不到大倉爹處拜年。酒后的表弟大話連篇,說我去問問大壯表哥為啥不給俺舅拜年。表弟和大壯也認識。表弟去了大壯家,得知他是興師問罪來了,大壯說,這里哪有你說話的份。再不走,我就不客氣了??吹酱髩驯砀缡种械谋鈸淼芑伊锪锏嘏芰?。大倉唯恐表弟惹事,想到大壯家去阻攔,沒想到大壯不給面子,一下子便惹火了。大壯兄弟幾個聽到吵架聲立即趕來,大倉的爹也來了,推著搡著,不知怎么大倉和爹便被打倒在了大壯院子里。不知誰撥了110報警電話,派出所民警一會兒便到了。派出所民警先把傷者送往醫(yī)院搶救,大倉滿臉是血。經(jīng)醫(yī)生診斷,大倉門牙被打掉兩顆,大倉爹鼻骨骨折,二壯兩根肋骨骨折,均構成輕傷。派出所以刑事案件進行立案偵查。不久,派出所對參與打架的人批準刑事拘留。大倉說,我沒有打二壯。民警說,二壯的傷是自己打的嗎?大倉覺得虧,大壯家更是硬,兩家均不同意調解,這事只能由法官去判了。
李耀祖
李耀祖年輕的時候當過貧協(xié)主席,在村里一呼百應。李耀祖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李大娃、李二娃、李三娃。給三個兒子娶完親,李耀祖年紀也大了。李耀祖和老伴一起生活,每個兒子一年給二老300斤麥子,120元錢,如有重大疾病,花費由三個兒子分攤。老伴常給李耀祖嘀咕,我死你后頭還好些,我若死在你前頭,你咋過哩?冬天誰給你縫棉衣?衣服臟了誰給你洗?有個頭痛發(fā)熱的誰疼你?
偏偏老伴就死在了李耀祖前頭。
李大娃兄弟埋葬了娘,便開始商量爹的贍養(yǎng)問題。李大娃的舅舅主持的會,李大娃兄弟三個及媳婦都參加了,李大娃的一個叔伯哥在村里當副主任,也旁聽做個見證。通過協(xié)商,達成了一致意見,李耀祖由三個兒子分別贍養(yǎng),一替二年。李大娃媳婦說,一替二年太長,應該一替一年。于是就改為一替一年。爹在誰家,誰負擔爹的生活及治病,大病還要三個人分攤。贍養(yǎng)爹先從李大娃家開始,以后的交接日為每年農(nóng)歷的臘月二十六。李大娃作為老大,就多負擔了年底前的這段時間,大家都同意。
李耀祖跟著大兒子生活,大媳婦把公爹侍候得舒舒服服,次年的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六,李二娃把爹接到了家中。過了年,李三娃兩口子找李大娃商量,說他家房子不寬綽,爹到他家沒地方住,想與大哥換一年贍養(yǎng)爹。大娃說,這事得給你嫂子商量。說考慮到三娃家的情況,大嫂就痛痛快快地答應了,替三弟贍養(yǎng)一年爹。
夏天,李三娃開始建房,三間二層的小樓,在村里也算是數(shù)得著的暴發(fā)戶。房子建好后,李三娃夫妻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房。
眼看快過年了,爹并沒有走的跡象。李二娃的媳婦說,該三弟贍養(yǎng)爹了,咋還不來接?李二娃找李三娃問,李三娃說,他與老大換一年時間。李二娃找李大娃,李大娃說,當時說換是老三沒房子,不寬綽,如今老三房子蓋好了,還換什么換?老大、老三都不接,爹便在李二娃家過了年。
過了春節(jié),李二娃又去找李三娃、李大娃。李三娃還是說,他與大哥換一年時間。李大娃說,老三房子蓋好了,就沒有換的必要了。
一氣之下,李二娃把爹的破被子扔在了村當街的路上。李耀祖守著一床破被子抹眼淚。村里看熱鬧的人多了,對大娃、二娃、三娃議論紛紛,說怨誰怨誰。李二娃的閨女端來一碗菜,拿了一個饃,熱騰騰的遞給了爺爺。孫女眼含著淚水說,爺,吃點飯吧。李耀祖怎么也吃不下去。
李耀祖在寒風中過了一夜。
聽說外甥把他爹扔在了路上,李大娃的舅舅生氣了。舅舅找了一個算命瞎子,給了他50元錢,告訴他如何如何。算命瞎子來到李三娃家,在他門前轉了幾圈,引起了李三娃媳婦的注意。李三娃媳婦問,先生有什么事嗎?算命先生說,貴府是福地,但有血光之災。李三娃媳婦把算命先生請到家中,算命先生便把李三娃家的前前后后事說的清清楚楚。李三娃媳婦問,先生看不到咋知道俺家的事?算命先生說,天機不可泄露。若要破解血光之災,必須把爹請到家中。爹是她家的福星。
李三娃便把爹接回了家。
村人說,還是李耀祖這家伙有福,老了老了還住上了樓。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