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圈套]
日前,我拎著剛買的300多元的書,走在上海書城大門外的福州路上,迎面過來一個外地青年問路,我自然而然地停下來,為他熱心指路。等到我繼續(xù)前行,突然發(fā)現挎包里的專業(yè)相機被身后的2個人偷了,原來問路是一個圈套,他們3人是同伙!
我再追,已不見人影。連忙撥打110,警察趕到現場也無濟于事。我就到派出所做筆錄,失竊報案電話不斷,還有人在南京路追擊盜賊時,被打傷了眼睛……一個警察告訴我,現在只好自己當心,他本人也被偷過東西;另外即使你抓到了他,他將贓物轉交同伙了,你也沒有辦法!
回到家,打電話向幾位愛書的朋友報告,希望他們到福州路時當心一點,不料一位朋友說,不久前他也有類似的遭遇,在那里被盜。
因為從事新聞工作,所以希望能通過我自己親身經歷的這個案例,揭露出盜賊的“技術手段”,提醒廣大市民如何防范。但后來我被告知,那個路口的監(jiān)視錄像系統(tǒng)壞了好多天了,一直沒有修,因而無法顯示當時被盜的場景!
[治安形勢嚴峻]
首先,我想為上海的公安說句公道話。我們不得不承認,如今全國的治安形勢是嚴峻的。像香港、澳門,前者600多萬人口,后者60多萬人口,內地人不能隨便進入,治安狀況好不算稀奇。深圳、珠海,人口比上海少多了,內地人去也要辦證的,管起來容易多了。上海作為一個擁有1900萬人口的超級大城市,任何流動人口都可以來,現在能做到全國最為安全的城市之一,可謂“竭盡全力”了。
但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老上海,看到的是社會治安的日趨惡化。自行車、助動車被偷是家常便飯的事:居住小區(qū)有保安,門是防盜的,窗外還裝有鐵柵欄,有的高層也裝了;電話和手機幾乎每天都接到帶有詐騙性質的來電;經常有人上門,想出各種花招騙錢;也有人邀請你(主要是老年人)到某處免費旅游,結果坑了你幾千元錢;大街小巷到處張掛著包括公安局在內所寫的防盜的警示;本來很有安全感的信用卡,現在也被盜賊攻破,他們會在ATH柜員機上悄悄安裝攝像頭偷看密碼,或者干脆在馬路上安裝假的ATH柜員機,有些店家甚至在顧客刷卡時設有“陰”“陽”兩個機關,利用電子設備堂而皇之地盜取金錢……
[呼吁用重典]
我每天有機會接觸到此類案件,可以說自己的警惕性已經非常高了,最近幾年也沒被偷過,但我這次還是“老鬼失撇”敗下陣來,可謂防不勝防。過去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上海市民,在馬路上遇到外地人問路,不停下來回答,對人也太冷酷了。不是倡導大家要做“可愛的上海人”嗎?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吧。但我這樣做了,卻又被壞人鉆了空子。
今后我還要堅持這種熱心嗎?就像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to be,這是個問題。當然有人會說,熱心管熱心,你自己再多一個心眼好了。但是人畢竟是人,不是機器(即使是機器,也有機械疲勞),老是要多一個心眼,是吃不消的。從心理學、行為學上進行分析,人一定也會產生麻痹的。
受害者一般都沒有舉證的能力,盜賊總是主動的一方,往往得不到懲罰,長此以往,盜賊會肆無忌憚,越發(fā)瘋狂。所以沒有一個良好的治安環(huán)境,熱心確實難以堅持下去。
治安要搞好,有治本和治標的兩方面,前者任重道遠,后者必須加大力度,快刀斬亂麻,亂世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