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畢業(yè)于湖北省實驗中學的丁丁(后面一個“丁”字讀zheng)以660分的成績,被北大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錄取。誰能想到,丁丁出生時是個重度腦癱患兒。是堅強的母親堅持不放棄,歷盡千辛萬苦送兒子接受治療,并從小對他進行科學訓練,才創(chuàng)造了這個奇跡……
3年按摩治療,兒子學會走路寫字
1988年,25歲的鄒 燕從武漢來到荊州的婆婆家待產(chǎn)。身為江漢大學實驗師范學院的老師,鄒 燕重視胎教,每天聽音樂、給肚子里的寶寶講故事。豈料,一場災難降臨在她的身上。由于醫(yī)生的疏忽,造成胎兒宮內(nèi)缺氧,出生時,寶寶一聲不吭,全身發(fā)紫,醫(yī)生馬上把寶寶送進搶救室。
之后,醫(yī)生勸鄒 燕:“小鄒,放棄搶救吧,這孩子重度腦癱,即使救過來也非傻即癱。”鄒 燕卻堅持搶救孩子,晚上她不吃不喝坐在保溫箱前,絮絮叨叨地跟孩子說話,直到凌晨。突然,鄒 燕感覺到孩子的小腳在動。就在這時,寶寶突然放聲大哭。“他終于發(fā)出聲音了,孩子有救了!”鄒 燕哭喊著。
鄒 燕想起《詩經(jīng)》里“伐木丁丁,鳥鳴嚶嚶”詩句,給兒子取名“丁丁”。在家,鄒 燕總是對著丁丁說話,不管他能不能聽得懂。她認為,這樣做可以不斷刺激孩子的神經(jīng),讓他對這個世界有感知。
丁丁7個月,開始認得媽媽、奶奶、爸爸,還特別想說話,總在那咿咿呀呀。經(jīng)過專家的測試,丁丁的智力沒有問題,但是腦癱兒的其他癥狀在丁丁身上顯現(xiàn)無疑,比如流口水,脖子直立不起來。
到2歲多時,丁丁的癥狀并沒有改善,鄒 燕開始輾轉(zhuǎn)各地求醫(yī)。最后,她找到了湖北中醫(yī)學院的疑難雜癥專科,醫(yī)生建議,丁丁3歲時可以開始做按摩治療。
由于白天上班,鄒 燕只得晚上帶著兒子去按摩,每周3次。一次遇上下大雪,鄒 燕騎自行車帶著丁丁不小心滑進了水坑里。泥濘中,她把孩子扶起來;自行車倒了,她把自行車扶起來。終于,鄒 燕吃力地把孩子抱上自行車,走到醫(yī)院,她已是一身泥一身汗。
當醫(yī)生看到兩個泥人來到面前時,對鄒 燕說:“這么差的天氣就不要帶孩子過來了,改天也可以的?!?/p>
鄒 燕說:“今天天氣不好,我耽誤了一次;明天下班晚,我又耽誤了一次……我就是擔心自己不能堅持下去。所以,無論遇到什么事,我都會按點帶兒子來按摩?!?/p>
這種按摩很疼,許多孩子承受不了。臨床的一個腦癱兒被按摩得大喊大哭,在旁的媽媽也跟著哭,最后,母親被醫(yī)生趕到門外。而丁丁邊按摩邊哭著勸旁邊的小朋友:“媽媽說了,要堅持,不然我們永遠要奶奶抱。”
一個月后,不知什么原因,臨床的孩子沒有再來治療,而丁丁在這里堅持了3年,風雨無阻。
那些年,鄒 燕除了堅持送兒子去醫(yī)院治療,在家里還堅持給兒子每天按摩1小時。終于,丁丁3歲多時,學會了走路,雖然不穩(wěn),經(jīng)常摔跤,但是鄒 燕看到了希望。
鄒 燕回憶說:“丁丁上小學2年級時,他遇見了那位腦癱兒的媽媽。當那位母親得知丁丁已上學,可以走路、寫字時,懊悔不已。因為她的孩子還在家里,行動仍舊不方便。”
讓3歲的兒子幫看《新聞聯(lián)播》,兒子上中學時媽媽走上班級講臺
“丁丁,媽媽在洗碗,你幫媽媽看看武漢的天氣預報,好知道明天穿什么衣服?!?/p>
“媽媽,看了,晴天?!?/p>
“什么溫度呢?知道了溫度,才知道穿厚衣服還是薄衣服?!?/p>
第二天,丁丁再看天氣預報時,復述時會加上一個溫度。再過段時間,他能完整地將天氣預報復述下來。這時,丁丁3歲多,剛剛學會走路。
沒多久,鄒 燕又以要批改作業(yè)為由,讓兒子幫她看《新聞聯(lián)播》,然后“轉(zhuǎn)播”給她。第一天,丁丁只能說一件事;一周后,丁丁能說兩條新聞;幾個月后,丁丁能將新聞聯(lián)播復述下來。有時,家里來了客人,他會冷不丁地給別人說一個時事,“蘇聯(lián)解體了,你知道嗎?”這讓大人驚訝不已,猛夸丁丁厲害。這可滋長了孩子的自信心,媽媽不再讓他轉(zhuǎn)播后,他仍堅持每天晚上準時看《新聞聯(lián)播》,然后將國際國內(nèi)大事向大人們“顯擺”。
鄒 燕說,孩子的能量是無窮的,剛開始她只想鍛煉兒子的記憶力,沒想到成為他的一個愛好。直到現(xiàn)在,丁丁對歷史、政治仍然非常感興趣。
丁丁手腳不靈便,小手捏不住東西,怎么辦?
鄒 燕就和兒子一起比賽撕紙。先比賽將紙撕成直條,可丁丁連紙都拿不住,更別談撕成直條了。于是,鄒 燕一有空就和丁丁玩撕紙。漸漸地,丁丁可以撕出各種花樣了,這過程經(jīng)歷了一年。
繼續(xù)訓練,讓丁丁學拿筷子。由于筷子重,丁丁總也拿不住。多方請教后,鄒 燕和兒子比賽遞東西,規(guī)則是只能用兩個手指捏起一支筆或一根筷子,然后遞給對方,不能掉到桌上。方法挺管用的,又是一年,丁丁學會了用筷子。
最后練習握筆寫字。鉛筆拿不住,先練拿粗筆,一筆一畫,寫著寫著,筆就溜掉了,而丁丁寫得滿額細汗……
上學后,由于寫字慢,丁丁的作業(yè)總也寫不完,考試更是如此。為了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鄒 燕跟老師商量,相同類型的作業(yè)少做,考試時丁丁可以延長20分鐘。到了小學四年級,好學善問的丁丁在學習上和其他孩子無二樣,考試不用再延時,成績在班上遙遙領(lǐng)先。
孩子10歲那年,鄒 燕和丈夫離婚。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她付出了更多的愛和時間。
初一時,丁丁以優(yōu)異成績進入楚才實驗中學。奶奶本不同意丁丁去軍訓,因為他連走路都不穩(wěn),何況是高強度的軍訓?可是鄒 燕想讓兒子鍛煉一下。
軍訓時,教官喊“向左轉(zhuǎn)”,只有丁丁不能立即執(zhí)行,他總要慢半拍;抬腿、學練正步更是不行,一抬腿他就摔跤。后來,大家知道了他是腦癱兒?!岸《∈莻€苕……”有同學編順口溜嘲笑他,丁丁偷偷落淚,打電話給遠在貴州學習的媽媽說:“我不想上學了?!?/p>
心急如焚的鄒 燕,坐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趕到學校了解情況。聽完兒子的講述后,課間10分鐘,鄒 燕走上班級講臺,向全班同學說了兒子的病史,并說道:“大家都希望自己健健康康,可是上天如果不眷待你,讓你身患疾病,你已經(jīng)很痛苦了,這時還遭到嘲笑,你不難受嗎?拜托大家,以后多幫助丁丁,我先謝謝你們了!”
全班寂靜無聲。鄒 燕把兒子帶到門外,說:“你怎么證明自己不是個苕?退學能證明嗎?不行,你只能靠優(yōu)異的成績和良好的品質(zhì)來證明自己!”
那一年期中考試,丁丁考了年級第一名。初中階段,他的成績始終保持在年級前10名。
初中班主任張鵬說:“從教12年,丁丁是我遇到的最勤奮最堅韌的學生,而他的媽媽是最堅強最樂觀的母親?!?/p>
初三,丁丁鼓起勇氣報名參加全校運動會的1000米長跑。
比賽槍聲響了,其他同學奮力向前沖,只有丁丁吃力地慢慢跑動,全班同學大聲吶喊:“丁丁加油!”當有同學到達終點時,丁丁才跑完一圈,全場的加油聲更大,大家知道這對于丁丁而言非常不易。到后來,丁丁走完了全程,場內(nèi)響起了陣陣掌聲。
張鵬老師介紹,此后,丁丁參加了全校的冬季長跑,班上一些同學為了等他,放慢了腳步,大家說:“只要一起跑到了終點,就是勝利!”
無私母愛創(chuàng)造奇跡,丁丁和母親夢圓北大
丁丁告訴記者,運動能力不強的他總感自卑,媽媽就像一名心理咨詢師,時時給他釋放困惑和壓力,“媽媽的字典里沒有‘我’,她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和空間,都給了我這個兒子?!?/p>
高二時,丁丁突然對媽媽說:“我學習沒有動力了,總也提不起興趣?!编u 燕給兒子支招:“去追追你們年級最漂亮的女生,如果成功,你就有了危機感,會發(fā)奮學習;如果失敗,那你只能變得更加優(yōu)秀才有追上的可能?!眿寢尩倪@一席話讓丁丁聽得目瞪口呆,他隨后大笑起來,轉(zhuǎn)身去書房學習。
從小,鄒 燕就跟丁丁說了自己的遺憾,沒有考上北大。那時,丁丁滿懷豪情地說:“我?guī)湍憧急贝??!?/p>
到了高三,丁丁的壓力很大,擔心自己考不上北大。此時,鄒 燕買了一些摔打玩具、陀螺,陪兒子在家玩。有時,母子倆還在家跳房子,玩得丁丁出一身汗再入睡。鄒 燕說:“我總跟他說,人生路有很多種,即使考上二類院校也沒什么,到了研究生還可考北大嘛?!?/p>
2007年高考,丁丁考了660分,雖然達到北大的錄取分數(shù)線,但是擔心因身體原因被拒。當北大在湖北招生組負責人聽了鄒 燕的介紹后,對鄒 燕表示:只要生活上能自理,學習成績能達到北大的要求,就可以進入北大學習。
最終,丁丁和母親夢圓北大。人們都說,丁丁的經(jīng)歷是個奇跡,而母愛以及及時治療、科學訓練、堅持不放棄,是這一奇跡產(chǎn)生的基礎。
題頭照片:走進北大,不僅圓了丁丁的夢,也圓了媽媽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