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赤壁》在電影院火熱上映,按捺不住也去看了一把。
“赤壁之戰(zhàn)”是《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次重大經典戰(zhàn)役,它標志著軍閥混戰(zhàn)從此結束,東漢統(tǒng)治名存實亡,三國鼎峙的局面形成。因而,諸多古籍都對它進行了重點描繪,著力鋪陳?!顿Y治通鑒》記述大戰(zhàn)用了1690字,共六頁;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用了十六則描述大戰(zhàn),占全書二百四十則的十五分之一;而經毛氏批改的《三國演義》描寫赤壁大戰(zhàn)整整用了十回、五萬余言,幾乎占了全書總量的十二分之一。
然而,縱觀此戰(zhàn),最核心、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卻是預測天氣。
赤壁之戰(zhàn)的兩個轉折點都與天氣有關:如果沒有孔明先生對大霧的成功預判,草船借箭一事便不會成功,曹操也就不會中周瑜的反間計,將精通水戰(zhàn)的蔡瑁和張允誤殺;倘若諸葛亮沒有預測準風向的變化,東風沒有“借”到,那就不會有之后的火燒赤壁,孫劉聯(lián)盟大破曹軍,歷史恐怕就得改寫。
如今人們每天準時收看天氣預報節(jié)目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在古代,預測天氣、知曉天機,靠的還是一些非常原始的方法。歸納起來,大致分為如下幾種:
神靈性預測。也稱神秘預測,產生于原始社會時期,盛行于整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神靈性預測主要是指建立在宗教迷信基礎上的占卜預測,常用的占卜工具是龜卜和蓍筮。
利用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為了生存,機體內的器官會逐漸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這種“適應性”會代代遺傳下來,形成一種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感知能力。其中,有些動植物在天氣變化之前能表現(xiàn)出特有的反應,可以預示冷暖或晴雨。影片中,諸葛亮就根據(jù)手中捏的小烏龜?shù)摹俺龊埂鼻闆r判斷次日清晨有大霧。其他如“燕子飛得低,出門帶蓑衣”、“雨中聞蟬叫,預告晴天到”等民間諺語也是依據(jù)自然界中動植物的表現(xiàn)來預測天氣的例子。
周易預測法。以《易經》及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建立事物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模型,進行事物未來發(fā)展趨勢的預測。古人就曾以《河圖》、《洛書》為基礎,以它們作為小天地來演繹大天地。
根據(jù)日月星辰等天文景觀。這方面的諺語有“太陽顏色黃,明日大風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鯉魚斑,曬谷不用翻”“天上星星跳,落雨如水倒”等。
上述這些方法雖然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卻不是“精確的科學”,不可能時時靈驗。
時至今日,天氣預測仍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誰能夠準確地預測天氣,誰就能夠占領先機。知曉天機,你可以預警風暴災害;知曉天機,你可以在期貨市場上輕松獲利;知曉天機,你可以#8943;#8943; 。
并且,如今的天氣預測,準確率也越來越高。在這當中,統(tǒng)計模型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當前,世界各國的氣象部門在進行短、中、長期天氣預測時都廣泛地使用了多元統(tǒng)計、時間序列分析、數(shù)據(jù)挖掘等方法。
設想,如果當初曹丞相選修了一些統(tǒng)計課程,掌握了一些統(tǒng)計預測方法,相信便一定不會有后來的感慨:“沒想到,我輸給了一場風,敗給了一杯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