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職業(yè)院校開設起了《多媒體技術》這門專業(yè)課。由于該課程屬于新興課程,“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便成了教學者們急待探索和解決的一個問題。通過教學實踐,“合作學習”策略對于《多媒體技術》課的教學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是個不錯的選擇。
關鍵詞: 合作學習;多媒體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0-689-0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Class
SU Chuan-yi
(Xiamen Electronic Vocation School, Xiamen 361009, China)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more and more vocational schools have opene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urses. Because the courses are new,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has become a urgent problem for teachers to explore and resolve.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rategi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good choic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strategies
1 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信息技術在全球的發(fā)展越來越快,緊跟其發(fā)展的步伐并將其中最先進的技術進行推廣和普及成了各國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潮流和趨勢之一,對此我國很多的職業(yè)院校都開設了相關的《多媒體技術》專業(yè)課。筆者正是這門課的教學者之一,并在兩年多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策略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現(xiàn)探討如下。
2 “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
合作學習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國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中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根據(jù)定義他們將合作學習的因素分為五項,即積極互賴、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個體責任、人際和小組技能、小組自評。
上述五項因素中,“積極互賴”指的是學生們要認識到他們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還要為其所在小組的其他同伴的學習負責。這樣到了“面對面的促進性活動”中便要求學生們相互鼓勵和支持,彼此為取得良好成績、完成任務、得到結論等付出的努力。“個體責任”指每個學生都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同時掌握所分配的任務。最后兩項“人際和小組技能”及“小組自評”則是對小組各成員的相互配合能力和小組整體的自我評價能力提出了要求。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合作學習”較好的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理念,它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單向傳遞的方式,而且將關注點放在了全體學生的身上,要求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共同進步,非常適合我國當前大中專院校的教育要求。
3 《多媒體技術》課中應用“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職業(yè)院校中《多媒體技術》課的主要任務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使學生了解當今多媒體技術發(fā)展的趨勢,掌握多媒體技術基本知識,具備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基本技能。其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有關多媒體的相關知識,掌握多媒體數(shù)據(jù)的特點和基本處理方法,掌握應用多媒體創(chuàng)作工具創(chuàng)作多媒體作品的基本技能,具備應用多媒體工具軟件創(chuàng)作簡單多媒體應用軟件的能力。從任務和教學目標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課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們掌握多媒體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多媒體技術自身的特點和職業(yè)院校學習者的特征剛好十分吻合“合作學習”的操作條件,使“合作學習”在《多媒體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成為可能,理由如下:
3.1 “合作學習”提倡學生的自主性
多媒體技術是指把聲、圖、文、視頻等多種媒體通過計算機集成在一起并成為一個獨立系統(tǒng)的技術。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不僅有計算機技術,更有系統(tǒng)論和美學等。一般《多媒體技術》課的教學時間為一個學期約60課時左右,要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使學生掌握上面所說的相關知識,僅僅在課內顯然是不夠的;因而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使其在課外也能積極學習便成了該課成敗的一個關鍵,而“合作學習”恰好提倡的就是學生的主動性。
3.2 “合作學習”能提供給學生行動目標
《多媒體技術》課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就要求在上課的時候更多的是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一些任務和目標讓其動手去完成,“合作學習”則正能提供這些目標。
3.3 “合作學習”強調相互促進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表現(xiàn)欲比較強,但水平往往參差不齊,“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給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幫助的平臺,而且由于有“小組自評”這一小組間相互競爭的動力,也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可能。
4 應用實例
合作學習一般按照如下步驟進行:1) 確定學習的內容和任務;2) 小組設計,研究小組學習的規(guī)模,劃分學習小組;3) 安排課堂,學習小組的成員面對面交談,討論學習材料,并承擔相關的學習責任;4) 開展學習活動,小組成員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并把各自的學習成果整合;5) 向全班提交小組的學習結果,總結、評價各組學習,必要時對各組學習進行補充講解。
在實際應用中,根據(jù)《多媒體技術》課程的內容和職業(yè)院校學習者的特點,本人調整了上述步驟,在學期開始之初便進行了分組,分組以學生前期自由搭配和教師后期整體調整相結合為原則,每組5至6名同學,共8組。然后教師根據(jù)整個學期的教學時間將課程化分為6個教學模塊,內容和時間(以總60課時為例)安排如下表:
對于每一個教學模塊,又根據(jù)內容的多少劃分為1至3個學習目標不等,其中一個學習目標即一次“合作學習”的小組任務。確定好任務后,“合作學習”按如下步驟進行:
1) 安排課堂,集中講授必要的前期預備知識,布置任務;
2) 小組成員間互相分配任務,各自學習并力圖完成所承擔的任務;
3) 小組成員間對各自學習成果及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交流并加以整合;
4) 各小組進行課堂上的作品展示、自評及互評,最后教師進行總體評價。
以上表中第2個學習模塊 “圖形圖象的獲取與處理”為例,本人先將其化分為兩個學習目標“圖形圖象的獲取”和“圖形圖象的后期處理”。其中,前一個學習目標安排4個課時,而后者安排6個課時。當以“圖形圖象的獲取”做為一次“合作學習”的小組任務時,先在課堂上用一個半課時的時間給同學們介紹圖形圖象的概念、區(qū)別及獲取圖形圖象的若干途徑,然后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布置小組任務并要求各小組當堂分配組內任務。第2個課時結束到第4個課時開始(其中包括第3個課時)這一段時間主要留給同學們自由學習、完成各自任務以及相互間的交流和整合。最后一個課時進行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展示,老師評分并給出積極性評價。
5 應用效果及反思
本人嘗試著按照上述思路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合作學習”教學,之后用個別談話的形式對同學們進行了效果調查,發(fā)覺大部分同學反映良好,“很喜歡這種教學方式”及“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空間”,但也存在若干不足,如下:
1) 由于職校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不強,有些同學在自由完成各自任務時會產生應付的思想,并沒有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
2) 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完成指定任務給某些懶惰的同學以偷懶的機會;
3) 由于是初步嘗試,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銜接并沒有控制的很好,小組完成的一些任務并不能統(tǒng)一起來,造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資源浪費。
總之,要想在我國大力普及和推廣多媒體技術,相關教學策略的應用是必要的,“合作學習”是個比較合適的選擇,但如何將它進一步的在《多媒體技術》課中應用好還有待于相關教學工作者們的共同探索。
參考文獻:
[1] 曾琦. 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 學科教育,2000(6):8-13.
[2] 王桂香. 合作學習的適用誤區(qū)及探析[J]. 教育科研,2008(3):30.
[3] 李維杰,徐帆.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簡明教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