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p>
姜尚無人不知,盧泰愚總統(tǒng)來臨淄祭祖,自稱是姜氏的后裔。姜尚曾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中山先生因之題有“天下為公”之匾。太公當(dāng)年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率師滅商,一派仙風(fēng)道骨,《詩經(jīng)》中的《大明》篇描摹牧野決戰(zhàn)中的姜子牙:牧野洋洋,檀車煌煌,唯師尚父,時維鷹揚。
商朝以生意起家,最終卻滅于生意人之手。太公先世本為貴族,舜時為官,因功封于呂(今河南南陽),后來家道中落,至姜尚時已淪為貧民。姜出生于東海之濱,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 還在孟津( 今河南孟津縣東北) 賣過酒,經(jīng)濟成分就是個體戶,威風(fēng)恐怕還不及后來被魯智深三拳打死的鎮(zhèn)關(guān)西。雖是微不足道的小商人,但姜尚匹夫有志,重新想象自己。他白天行商,晚上讀書,不露聲色隱于市。
烈士暮年的姜尚,獲悉文王廣求賢能,乃邁著蹣跚的腳步,來到渭水之濱,終于巧遇明主?!凹羯獭敝\來自姜尚行商一生的領(lǐng)悟,此刻傾銷給了目標(biāo)顧客。先有改天換地的設(shè)想,再借助文王進行武器的批判,營銷水準(zhǔn)讓人難以望其項背。
滅商之后,子牙因首功封于齊,都營丘。昔為草根,今是主流,姜尚今見非昔比,東行每宿必留,竟和剛得咸陽的劉邦一個德行。有心人提醒他沿途享受,哪像封地上任的齊王。太公立馬穿衣夜行,天亮?xí)r到達營丘,才得知東萊人正和他爭奪營丘呢。齊地東靠大海,遠離京都,偏避落后。局勢穩(wěn)定后,太公開始商人治國:“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
姜太公理財富國,目光獨具。他首抓三寶,即農(nóng)、工、商:“農(nóng)一其鄉(xiāng)則谷足;工一其鄉(xiāng)則器足,商一其鄉(xiāng)則貨足。三寶各安其處,民乃不慮。無亂其鄉(xiāng),無亂其族?!比龑毞肿愣α?,而錢幣則可把三者融匯貫通,使之聚散適宜,物盡其利。于是英明天縱,再制定九府圜法。九府的職能是掌管貨幣,就是中央銀行,九府圜法就是用行政手段保證財貨的均衡流通和合理出入。
治大國如烹小鮮,依靠三寶并重、本末并利、貨幣流通的思路,齊乃大治,臨淄成為當(dāng)時中國高度繁榮的經(jīng)濟特區(qū)。太公以商行政,使齊富甲一方。如果說周朝是個集團公司,那齊國就是具有優(yōu)良資產(chǎn)的上市公司。齊人深受其利,所以太公重漁鹽桑麻的傳統(tǒng),在田氏代姜以后,都沒有改變,基本路線管了幾百年。
終姜尚一生,市之屠、周之師、齊之祖、兵之宗,會革命,懂建設(shè),體現(xiàn)了一個大器晚成的老男人所能達到的高度,多少英豪望塵莫及,但有人不以為然。今黃海之濱日照市境內(nèi)有太公臺,相傳為太公少年垂釣之地,清代東萊詩人趙鉍寫有《登太公臺懷古》:“東海曾垂釣,于今尚有臺。鷹揚多少事,只供一徘徊?!闭娴闹还┮慌腔矄??
司馬遷去過齊國,盛贊該地膏壤二千里,太公立本,桓公修政,洋洋哉大國之風(fēng)。但奇怪的是,一統(tǒng)天下的卻不是齊國,而是財富遠不及齊國的秦國。齊國軍隊很弱,管仲執(zhí)政時齊國最為鼎盛,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將,在長勺連魯國的曹劌都打不過。野心勃勃的秦國遠交近攻,遠交的就是海濱的齊國,秦最后統(tǒng)一的國家就是齊,就沒怎么打。可嘆太公以武功平天下,其后人卻小富即安,上不足削平海內(nèi),下不足保家衛(wèi)國,楚人三戶必亡秦的氣慨,齊人竟沒有。
富裕固然是必須的,但大國崛起的樣本是秦國不是齊國。太公臺,尚需多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