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快樂孩子才快樂
13歲的男生小嘉自父母離婚后就跟著媽媽。盡管被限制不可以和搞“婚外情”的爸爸再有任何來往,在爸爸某天突然來接他放學時,他卻忍不住接受了一起吃飯的邀請。事后,媽媽對小嘉大發(fā)雷霆。沒想到,第二天小嘉就在家里割腕自殺了。
為什么看似平常的打罵會釀成這樣的悲劇?獨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可能是一個解釋,但更重要的可能在于孩子已經不能忍受“被撕裂的痛苦” 。
當情感和道義發(fā)生矛盾時,孩子就會覺得無所適從,像被撕裂了一般,從而產生“自己有罪”或者“欠債太累”的消極想法,以致要通過自殺的方式,把生命還給父母。
父母的存在以及對孩子的愛,是孩子形成安全感,從而獲得探索世界的動力的基礎。而離婚本來就會削弱這個基礎,如果還要隔絕甚至否認另一方的存在,那這種不包容、不容忍的態(tài)度勢必將“傳染”給孩子,從而變得自私、占有欲強、不能與人分享。而徹底否認另一方存在的謊言,更會影響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形成。在強烈的自卑情緒下,孩子的心智發(fā)展多數(shù)難以健全,長大后個人交往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也會極度欠缺。
父母快樂孩子才能快樂,這會成為孩子努力的動力,促使他們做好其它事情。但孩子若不愿意見另一方,也不要勉強他們見面??梢愿嬖V孩子對方的情況,或者建議孩子給對方寫一封信。孩子的愛對父母有“向善”的作用。
“定雞”之謎
抓一只撲騰的大公雞,在空中揮舞幾下,放在一只小竹椅子的背上,雙手先按住它,從它的脖頸處慢慢地順勢往背部撫摩按壓,口中念念有詞。那只剛才還躁動不安的大公雞,果然就安靜下來……丟石頭,搖椅子,公雞紋絲不動。成功!——這就是湘西巫儺文化中的“定雞”。
有位女心理師,一天晚上正在外面應酬,上高中的兒子忽然發(fā)短信來讓她回家,接二連三的短信。她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大事,趕緊回家,發(fā)現(xiàn)什么事情也沒有,只是一向成績很好的孩子忽然覺得高考壓力很大。母親什么也沒說,只是用雙臂輕輕環(huán)繞兒子,撫摩兒子已經很寬的肩膀,情緒煩躁的孩子很快就安靜下來,然后才談了有關壓力的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效果很好。
流傳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必定是有道理的,其做法與現(xiàn)代人的心理干預,居然有共通之處。念咒也好談心也好,都須用親密的接觸撫摩,使心靈安靜,方能生效。
兒女的人生是父母人生的翻版
一個大二女生,母親是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生長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可是她卻經歷了二次不幸的婚姻。之所以不幸是因為婚姻中的兩名男子都是高中畢業(yè),沒有理想沒有抱負。而母親的同事們,因為嫁了好老公,好車開著,好房子住著,可是她和母親除了單位分的房子,其他的一無所有?,F(xiàn)在這個女生又面臨著同樣嚴峻的問題,和一個學歷不高,沒有專長的男孩子交往了。
如果單純把母親婚姻的失敗歸結為對方沒學歷沒理想沒抱負,恐怕有點兒說不過去。
很多人聽說過“兒女的人生是父母人生的翻版”這樣的言論,聽起來有些宿命,其實這就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模仿。如果此刻父母婚姻幸福,那么交了一個沒學歷沒抱負的男朋友也不會覺得有太大問題,畢竟,這個社會中,像他這樣的男孩子占絕大多數(shù),但一旦有了母親的不幸在前對照,就會時時刻刻把自己的經歷往母親的經歷上面靠,就會走上她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