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陜西鳳凰古鎮(zhèn)回來后,我仔細遍搜往日的記憶,找回那種熟悉的痕跡。 我們穿過號稱“第一隧道”的秦嶺隧道,驅(qū)車幾個小時來到了鳳凰古鎮(zhèn)。古鎮(zhèn)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這里的街道很窄,行一輛小車也勉勉強強。走在鳳凰古鎮(zhèn)的街上,會明顯感受到老街上的建筑與關(guān)中民居的不同,它們更像徽州的民居。家家戶戶的大門上貼著大紅對聯(lián),掛著紅燈籠,與漆黑的木門相互映襯,格外顯眼。
我們迫不及待地要品嘗一下這里的美食。野菜、各種山貨、干豆腐、臘肉都是這里的特產(chǎn),細細品嘗,滿口都是自然的清香。吃飯間隙環(huán)視小店,墻上有張關(guān)于小店的介紹,這家店建于雍正年間,曾出過舉人,店主的祖父曾就讀于復旦大學,參加過同盟會,這座宅子歷經(jīng)“抗戰(zhàn)”和“文革”,仍然完好地矗立在這里,只有墻面上的劃痕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歷史。酒足飯飽后,我才得以近距離地感受小鎮(zhèn)。老街旁的小商鋪里有的賣當?shù)靥禺a(chǎn),有的賣自己手工縫制的衣服,店主從不大聲叫賣,但當你走過去看時,他們又會很認真地向你介紹。在一個古董鋪里,我意外地見到了幾把古時的鎖具,撫摸著它們,我感受到了歷史的沉重。
在古鎮(zhèn),隨便走進一間民居,主人都可以滔滔不絕地講房子的歷史。我們沒有打招呼就進了一間民居,墻邊放著的一臺織布機看起來十分古老,可能已有百年的歷史了。轉(zhuǎn)了一圈還沒見到主人,我不禁感慨這里的民風如此淳樸,人們安居樂業(yè),門窗不用鎖也很放心,這不就是孔子的“大同”么。過了一會兒,主人才過來,一邊熱情地招待我們吃飯,一邊講這座房子的故事。他們家世代經(jīng)營一家藥鋪,在“抗戰(zhàn)”時期,老中醫(yī)救了許多受傷紅軍,救死扶傷的精神在當?shù)貍鏖_,被人稱為 “茹紅醫(yī)” 。如今,當年的茹紅醫(yī)已成為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在他們家的樓上雕著“岐黃茹救世”, 以此激勵自己的后世子孫。
出了茹紅醫(yī)家繼續(xù)向前走,我們被一陣當當聲吸引,聞聲望去,看見圍了一群人在拍照,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間鐵鋪,當當聲是鐵匠打鐵發(fā)出的聲音。這情景我只在電視上見到過,連忙拿相機拍下這難得的一幕,能在這里見到鐵匠鋪簡直太讓人意外了。我開始對這小鎮(zhèn)刮目相看,別看它小,但卻保留了許多歷史的東西。也許是這里的人看透了歷史,他們是那么從容淡泊,沒有城市人的浮躁,時間在這里似乎停止了。兩位老人在自己的賣貨攤后擺開棋局,那認真下棋的樣子,仿佛自己是個將軍,指揮著千軍萬馬,踏破冰河,氣吞萬里。
鳳凰古鎮(zhèn)雖不如麗江烏鎮(zhèn)有名氣,卻有自己獨特的魅力,麗江古城充斥著商業(yè)氣息,鳳凰古鎮(zhèn)則散發(fā)著返璞歸真的生活狀態(tài)。這里是現(xiàn)代人心中的世外桃源,是生活的清新劑,在這里,人們的靈魂能得到釋放,可以享受那短暫的恬淡而幽靜的世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