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朋友的媽媽是我見到過最忠誠的股迷,老太太做了一輩子的護士,1989年退休后成了專業(yè)股迷,只要開市,她就風雨不誤地去銀行大廳炒股機前上班。老太太炒股同別人不同,她只炒一只股,那就是香港股市大哥大的匯豐銀行。老太太的炒法也很特別,隔一段時期她就為自己設一個底線,比如:1998年我問她炒股心得是什么,她說:“我不管什么大市不大市,我也不看別的股票,只盯著“大笨象”(香港股民給匯豐銀行起的綽號),只要跌到100以下我就買,超過120我就賣?!闭f來也怪,1997年香港金融風暴,2000年科技股泡沫,不少香港股民,甚至很多基金經理都虧得鼻青臉腫,可是這位匯豐老太太卻分毫無損。
我問她:“你為什么這么中意匯豐銀行?”
老太太說:“我的第一個銀行戶頭就是在匯豐銀行開的,我的第一個提款卡也是匯豐銀行的;匯豐的職員從管我叫小姐開始,一直管我叫到阿婆,我是跟著匯豐銀行長大的,他們服務好,我放心。”
老太太的女兒在旁邊笑著插嘴:“我媽每年都去參加匯豐銀行的股東大會,每次回來都說人家自助餐好吃?!?/p>
我知道匯豐銀行是香港上市公司中股東最為分散的公司,聽說匯豐銀行的公司章程規(guī)定,任何單一股東的持股比例不許超過2%,因此每個股東都是散戶。每年出席匯豐銀行股東大會的人數盡管比其他上市公司要多很多,但絕大多數出席者都像這位老太太一樣,實際上是沖著那頓自助餐去的。
當然也不都是為了吃飯去的,1998年匯豐銀行董事會主席浦魏士退休,一位香港老伯在股東大會上為他獻上一首中文七律詩,詩的大意是:匯豐銀行扎根香港,服務大眾經營有方,140年風雨不倒,善待股東童叟無欺,感謝匯豐衣食父母……原來這位老伯也是匯豐股迷,20年來非匯豐股票不買,結果炒成千萬富翁,現在退休衣食無憂。
2003年我在香港又碰到老太太,她真是越炒越年輕。她女兒跟我說,她媽這十幾年炒匯豐銀行,賬面已經賺了200多萬??墒撬匀簧岵坏没?。她曾經跟別人說過,將來把這個錢捐給她只回過一次的廣東普寧老家修橋。
2008年春節(jié)前,我接到她女兒的電話:老太太坐游船周游世界已經在海上半個月了,下星期二,她那艘世界最大的游船靠岸悉尼,問我有沒有時間接待她母親一下。
我知道這種豪華游船是專門給有錢的老年人玩的,在全世界轉一圈至少要幾萬美元,我問她:“你媽一向節(jié)約,怎么突然大手筆花費起來?”
她笑著說:“你見面跟她聊聊就知道了?!?/p>
2008年1月15日,那艘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有一個高爾夫練習場、4個游泳池、12個餐廳、2000個服務員的游船靠在了悉尼歌劇院對面的海上旅客碼頭。老太太戴個大墨鏡從船上下來,快80歲的人了,走路有些慢。我和太太開車帶她游了游悉尼,到中午了,問她想吃什么。
老太太說:“吃最好的,悉尼哪里吃飯最貴?我請客?!?/p>
我忙說:“你大老遠來,怎么能讓你請客?”
老太太有些自嘲地說:“我現在不炒股了,要把剩的錢花掉!”
到餐廳我忙問:“你不是一直都炒得很好嗎?為什么不炒了?”
老太太說:“我炒了十幾年的股,專炒匯豐為的就是穩(wěn)當,可哪知道這次美國次貸把匯豐也連累了,它撇了100多億美元壞賬,股價差不多跌回到10年前。白白忙了十幾年,我應承給鄉(xiāng)下修的橋也不能修了。也都怪我自己,炒股的人誰不知道千萬別滿倉,可是越老越貪,加上我年事已高,想早點賺夠修橋的錢,結果這幾年一直滿倉坐過山車,現在就剩下點本錢??磥砣艘惠呑淤嵍嗌馘X都是命中注定的。讓我想不通的是,我不懂得次級貸款情有可原,可是每年開會坐在主席臺上的匯豐高層都是藍眼黃發(fā)的洋人專業(yè)精英,他們怎么也被那些美國黑人、窮人給蒙了?”
我說:“怎么叫被美國黑人、窮人給蒙了?”
老太太說:“今年1月外孫子在美國結婚,女兒帶我去美國。外孫子家旁邊有一對四五十歲的黑人胖夫婦,每人至少有100公斤重。夫妻倆每天不上班,就坐在門口曬太陽。這對夫婦還買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在街轉角,因為不能按時還房貸已被銀行收回正在拍賣。他倆住的那套本來也要收回,1月份布什政府出來救市,不讓銀行向這樣的美國窮人收房子,所以他們倆至今還住在那套挺好的房子里。他們不僅住得好,我看每天吃得也不差,一到中午,那個男的準開他那輛大得像卡車一樣的皮卡車去麥當勞,買回兩大包漢堡包、薯條和特大杯可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天理,欠債可以不還,世道就亂了。香港人為什么那么搏命(努力),因為沒人會白送錢給你。那對沒工作的美國大胖子不僅住得好,吃得好,還抽煙!美國煙好貴,差不多要50元港幣一包!看著看著,我明白了,其實他們每天吃的漢堡包是由我來埋單的。你看,我用錢買了匯豐的股票,匯豐把我的錢借給像他們倆這樣的美國人買房子;他們倆能從匯豐銀行借到不用還的錢買房,當然就不用像我們中國人這樣必須靠自己省吃儉用攢錢買房了,于是,他們每天就可以吃漢堡包了。其實,不僅是他們住的、吃的,連他們的煙都是我給買的!”
我盯著這位老太太的眼睛,半天說不出話。我知道老太太的錢變成那對胖夫婦的漢堡包需要很復雜的程序,可是老太太的邏輯似乎沒錯。
我說:“那你現在決定不再借錢給美國人了?”
“對!我想通了,不再給美國人買漢堡了,家鄉(xiāng)的橋也不修了,我要趁我能走的時候,把這個世界看一看。”老太太瞄了一眼餐廳外面的悉尼大橋,若有所思地說。
老太太喝了半杯白葡萄酒有些興奮:“聽說美國還借了中國大陸上千億美金,你說大陸會不會像我這樣傻,也給美國人埋單?”
我太太說:“有可能。中國政府跟中國人似的,窮怕了,掙一元花五角;美國政府跟你孫子那個窮鄰居似的,掙一元花兩元。美國多花的錢是誰的?我估計有一部分是中國的?!?/p>
老太太說:“別再借錢給美國了,要像我一樣快點花錢!我在美國看那對夫婦每天大嚼漢堡時就想好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美國人身上的肥肉轉換成中國人的牙齒。”
她看我不明白,繼續(xù)說:“我做了一輩子牙科護士,我知道盡管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經常吃肉、啃骨頭,可是沒到老,牙都不行了。特別是農村人才五六十歲就豁牙露齒。為什么?因為中國沒有足夠的牙醫(yī)設備,因此大多數中國人不能經常進行牙齒護理,如果每個中國人每年能讓牙醫(yī)洗兩次牙,中國人的笑容一定比現在要好看。因此,如果讓我當中國總理,我會買來世界最好的牙醫(yī)設備,每個村子配一個牙醫(yī)診所免費給每個中國人洗牙?!?/p>
第三天,老太太隨大游船去智利了,可是美國人吃漢堡,老太太埋單的問題卻留給了我。此時正是2008年1月底,全球股市在美國次貸的影響下一片焦土,次貸給世界經濟究竟帶來什么后果,現在誰也說不清??墒侨澜缤顿Y者清楚的是:現在每個人的錢都少了。
按老太太的邏輯,投資者的錢不可能不少,因為都被美國人吃漢堡吃掉了。按投資分析員和基金經理的邏輯,投資者要為美國次貸產生的壞賬埋單。據網上不完全統計:瑞銀要撇137億美元壞賬,花旗110億美元,美林8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37億美元,匯豐100億美元……甚至連香港中國銀行都要為此撇賬。
怎么全世界頂尖的銀行家都被美國次貸給涮了?這些銀行家可不是常人,他們差不多管理了地球上70%的錢,他們是地球上最懂得投資風險的人。
難道是這些銀行的銀行家們集體變傻了?
不是的,其實他們正是美國次貸的始作俑者,是他們發(fā)明了次貸——對抵押物有第二追索權的貸款。他們?yōu)槭裁窗l(fā)明這種貸款?因為這種貸款的利率比普通貸款利率要高,當然風險也大。
“把錢借給能還錢的人”是人類第一間銀行大門柱上刻的唯一一句話。可是今天這些世界頂尖的銀行家們竟集體把這條最古老的信條忘了。心理學有一條從眾理論,說的是群體在做同一件事時,個體容易喪失自我。比如,大家一起去做一件危險的事,你就不容易害怕;大家一起做一件壞事,你就不感到那么壞。我相信這些銀行家們一定是發(fā)現他們的同行都在做同樣的事,因此心理就放松了警惕。于是人云亦云地認為:只要美國地位不倒,全世界就需要美元;只要這些美元源源不斷進入美國房地產,我貸的錢總能收回來。心理學還揭示了一條人類服從權威的心理,說的是人不容易挑戰(zhàn)權威,總認為權威比自己正確。那些銀行家們看到他們所欣賞和崇拜的金融精英開始進行次貸時,就把自己的思考權力上繳了。
第三個原因與人的驕傲本性有關。商場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游戲。我熬了28年才登上這個世界第三大銀行CEO的位置,這個銀行用了140年才做到世界第三,在我任職期內絕不能讓它倒退,美國次貸雖然有大風險,但這個蛋糕太大了,大到能決定銀行的排名。于是,只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為不去就不是虎了。
寫到此,我心里開始坦然了。原來銀行家們也是人,是人拉屎都臭。普通人拉屎臭,最多臭自家?guī)?,銀行家們拉屎一臭,就臭了全球經濟。
(摘自《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