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當奧巴馬宣布角逐美國總統(tǒng)時,沒有人相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黑人參議員有可能問鼎白宮。但現(xiàn)在,民主黨初選進行大半,情況也已經迥然不同。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奧巴馬旋風”席卷全美。在“超級星期二”的大規(guī)模初選后,奧巴馬一度連續(xù)在11個州戰(zhàn)勝希拉里,不僅打破了“希拉里是不可替代的民主黨候選人”的神話,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競選“奇跡”。
一年前,和大多數(shù)美籍華人一樣,我也把寶押在了希拉里一邊,參加她的籌款會,幫她的加州競選班子助選。但是,奧巴馬《無畏的希望》一書和他的一系列競選演講,打破了我對美國政治格局的固有理解,喚醒了心中似乎已經沉睡的“美國夢”。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我為奧巴馬的演講著迷,一場不落地跟著他的競選腳步走。每當有實況轉播,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我都盡可能提前趕回家或飯店,去享受奧巴馬演講帶來的精神大餐。在民主黨初選時,我倒了希拉里的戈,把我的一票投給了奧巴馬。
《無畏的希望》是奧巴馬的第二本書。前一本《來自父親的夢想》初版于1995年,是他的自傳?!稛o畏的希望》中則幾乎沒有多少對個人經歷的描述,主要是對其政治觀點的闡述。
我們不妨把《無畏的希望》看作奧巴馬的競選理論綱領。全書八章,從政治、憲法、種族、教育,到信仰、宗教和國家未來,幾乎都是理論思考。奧巴馬在書中不斷強調他的信念:美國民主制度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機會,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代人或兩代人的時間里,完成自己在社會階層上的躍遷和晉升。由此,奧巴馬把建立在機會平等基礎上的“美國夢”重新闡釋給了每一個人。
作為名校哈佛法學院畢業(yè)的高才生,奧巴馬是美國新一代政治精英的代表。當奧巴馬高舉“變革”大旗時,他所張揚的是,民主制度可以締造出新一代年輕的政治精英和精神領袖,這種領袖擁有領導人民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相比之下,麥凱恩和希拉里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或許要小得多。
當然,無論是希拉里還是麥凱恩,都是值得尊敬的政治人物,也是與奧巴馬旗鼓相當?shù)膶κ?。美國總統(tǒng)之位花落誰家,仍是未定之數(shù)。但不管怎樣,2008年的美國都正在證明,黑人或女人同樣可能成為美國的領袖。這只能有一種解釋:美國民主制度依然年輕而充滿活力,偏見和歧視在美國民族大熔爐里是沒有位置的。
無論誰最后入主白宮,奧巴馬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顛覆了美國政治和選舉的舊觀念和舊意識。即使他落選,也雖敗猶榮。
《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The Audacity of Hope: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美)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著,三河出版社(Three Rivers Press)2007年11月再版
本文作者為美國加州書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