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談房市下跌、股市波動影響及海外收購原則
“破發(fā)”陰云不去。3月27日,建設銀行(上海交易所代碼:601939,香港交易所代碼:0939,下稱建行)A股股價最低下探至6.46元,距離半年前6.45元的發(fā)行價一分之遙。
股價的短期波動不足深憂,但2008年確是中國經濟和銀行業(yè)需要迎接考驗的一年。
宏觀調控、信貸緊縮、次貸危機之下,銀行股正面臨新的價值重估。國有銀行股改以來一直坐享風和日麗的經濟增長與外部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人們記憶當中最好的一段業(yè)績?,F在壓力當前,表現又當如何?
近日,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接受了《財經》記者專訪,縱論當前國有銀行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
在中國的國有銀行中,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以銳意改革進取知名。三年前,郭樹清臨危受命,在曝出原董事長張恩照受賄丑聞事件后接手建行,率先引進國際戰(zhàn)略投資者美國銀行并完成海內外先后上市;首推公司治理改革,力求透明公開和“民主決策”,將黨委會和行政會職能分開;他將業(yè)務經營權交給行長辦公會,并歡迎來自匯金的六名股權董事出席所有內部重要會議。
同時,他在建行上市后繼續(xù)推進內部改革,推動建行往零售業(yè)務、中小企業(yè)方向的戰(zhàn)略轉型,并首推分行行長一級問責制,也常常親自扮演神秘人,以督促銀行服務轉向“以客戶為中心”。
這么一位銀行家,在否認美國銀行將減持建行股權的傳聞時說,“我不認為他們還能找到像建行這樣的利潤創(chuàng)造機器!”你是否愿意相信他?
4月12日,建行將公布2007年年報,答案并不遠。
房價下跌影響幾何
《財經》:建行在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和個人房地產按揭貸款領域都是龍頭老大,后者的市場占有率超過20%。但房地產業(yè)一直是宏觀調控、信貸緊縮的重點對象。這是否會對建行的信貸資產質量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郭樹清:到目前為止,建行的不良率仍在下降,且較2007年年初有較為明顯的下降。
住房金融既是建行的傳統(tǒng)優(yōu)勢,也是未來重要的盈利來源。目前,個人房地產按揭貸款在建行新增貸款中仍占有相當的比例,而最近三年,房地產開發(fā)貸款在建行整個公司貸款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目前份額已經比較低。
去年我們就房地產調控對建行貸款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相應的壓力測試,初步結論是,當房價下跌10%時,不會對我行產生影響;當房價下跌20%時,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當下跌到30%以上時,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財經》:上世紀90年代末,你在貴州擔任副省長期間,曾首推住房制度改革試驗。在去年“兩會”期間,你建議,應借鑒香港、美國的經驗,成立有政府背景的住房貸款保險機構,給中低收入者提供普遍的按揭貸款。能否談談有關的想法?建行目前在建立按揭貸款合資公司方面有何進展?
郭樹清:從整個銀行業(yè)來說,目前貸款者基本是中高收入階層,銀行有責任改善放貸服務,有識別地為他們提供住房貸款,使得平均收入水平線以下百分之二三十的人都可通過貸款買到房子。從其他國家和香港的經驗來看,這是可行的。如果政府針對收入最低的20%的人口提供廉租房服務,以及對其上30%左右的人實施擔保補助,對銀行而言,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按揭擔保合資公司肯定要搞,但究竟以什么形式推行,還在和有關部門討論和研究?,F在面臨一些需要廓清的問題,如究竟是一步設立全國性公司,還是先從一兩個城市開始;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都已經有專門從事按揭貸款或質押擔保的機構,能否在此基礎上整合重組,還是完全新設立?另外,銀行究竟能否作為發(fā)起人之一參加該類機構的設立,還沒有統(tǒng)一的意見。銀行入股是否涉及關聯交易,會不會增加風險,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尋求新盈利點
《財經》:去年資本市場的暴漲行情,令商業(yè)銀行的相關收入和利潤水漲船高。但今年前三個月A股市場已經整體下挫30%以上,建行的盈利是否會受累于資本市場的波動?
郭樹清:去年銀行收益大幅增長確實得益于資本市場。建行是目前中國利差最高的銀行。除貸款質量好、利差比較大,還得益于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很多人買股票的錢、證券公司的錢都放在商業(yè)銀行,基本都是活期存款,利息很低,降低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賺了很多錢。
對商業(yè)銀行而言,資本市場的波動會有影響,但是不會很大,因為歷來都是東方不亮西方亮,貸款少的時候可能基金就多了,基金不多的時候,保險產品或許又后來居上。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理財的需要,需要把錢放在銀行里。
我認為,即使宏觀經濟的增速下降到8%-9%,對建行的盈利能力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財經》:你剛才也提到,宏觀調控也給銀行帶來了轉型的機遇和挑戰(zhàn),今年建行是否依然能夠保持盈利能力和增長水平?
郭樹清:緊縮政策下,銀行的信貸投放量會減少,但并不等于其他業(yè)務也同樣會減少。我認為緊縮政策對建行的利潤影響不大,反而為建行提供了繼續(xù)推進戰(zhàn)略轉型的外部環(huán)境。
我們的盈利增長點有很多。首先,建行傳統(tǒng)的優(yōu)勢不會丟。因為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會減少,反倒會增加。雪災破壞了既有的道路、電網,災后重建需要相當的投入,我們今年這方面的貸款比以前多。第二個新增長點是小企業(yè)。去年建行小企業(yè)貸款新增314億元,增幅達16.3%。今年還會繼續(xù)增長。第三個新增長點是農村地區(qū)的金融業(yè)務,特別是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農村地區(qū),潛力極大。
不做財務投資者
《財經》:次貸危機可能導致全球金融格局和秩序的重新調整,許多著名跨國金融機構都急需補充資本,這是不是建行進行海外并購的機遇?
郭樹清:現在,美國市場還有很多不確定性,是不是已經到了最便宜的時候,目前還很難說,而且并購對象的風險是否完全暴露也不一定。更重要的是,如果到海外去并購,我們的定位是做戰(zhàn)略投資者,而非財務投資者。我們首先考慮的一定是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是為了增加網絡、為客戶提供服務,為了獲取信息、技術和人才。而非僅僅通過投資獲利,這是我們與其他一些以投資為目標的機構的根本不同。海外資產價格的變化,見底與否,不是吸引我們走出去的首要原因。
《財經》:建行當年收購美銀亞洲,開國內銀行業(yè)海外并購先河,但之后卻又一直按兵不動。原因何在?
郭樹清:我們確實做了一單很成功的并購,但“走出去”依然要面臨很多風險。需要認真研究,穩(wěn)步推進。
最主要的原因是,風險太多。不是匯率的風險,就是利率的風險,要么就是整合的風險,甚至還有來自被收購對象所在國家的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有的國家在我們的收購問題上表現得不太友好,不提供便利條件。但是我們也不急于求成,反倒是大家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于并購問題,中國公司要更謹慎、更小心一些。畢竟我們在這些領域履歷尚淺,涉世不深,審慎一些沒有壞處。
《財經》:什么時候才是海外并購的最佳時機?
郭樹清:首先取決于是否有我們需要的并購對象。價格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爭取在價格最合適的時候出手。此外,還要考慮收購對象的資產質量如何,市場風險多大。這些都需要做充分的調查和論證。很難說什么時候是最佳時機。如果有很適合的收購對象,即便購買的時候價格高一點,我們也認為是合適的時機。
海外并購需要綜合考慮幾個因素。首先是要滿足國內客戶到國外進行貿易、投資或旅游的各種需求,所以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無論非洲、美洲、歐洲,我們都會考慮。當然我們肯定會優(yōu)先考慮相對熟悉的地方。
其次,是要考慮市場的成長性?,F在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都值得關注。這方面社會經濟、政治的穩(wěn)定性就會很關鍵。
第三,我們希望通過并購,得到經驗、產品、技術、人才。相對而言,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能夠帶來的人才和技術更多。
第四,要分散風險,實現資產多元化。
這是我們海外戰(zhàn)略關注的幾個要點。孰重孰輕,難以一概而論。
《財經》:你剛才提到建行去并購要做戰(zhàn)略投資者,這是否意味著建行很看重并購后的管理權和話語權?
郭樹清:我們實施并購的原則和標準是能夠增強建行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主營業(yè)務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我們的投資方式和持股比例會有很大的靈活性。建行的對外投資始終會可以控制、能夠有效管理的范圍內做。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則要特別審慎。我們要并購的對象,一定要非常合算、符合建行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利益,能夠增加協(xié)同效應。
但是,我所謂的“可控”,并非事必躬親。事實上,從建行的實踐來看,我們的六家海外分行、幾個子公司都執(zhí)行了本土化策略,本土人才在當地市場上有一定競爭力,而且更加了解市場和客戶,熟悉當地的文化,不易發(fā)生內部沖突,成本也比較合算。正是因為如此,目前我們的六家海外分行,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是很快都實現了盈利。
我們已經向美國的監(jiān)管機構遞交了在紐約開設分行的申請,目前還在等待核準。
未聽說美銀減持
《財經》:建行的戰(zhàn)略投資者美國銀行在次貸危機中也未能夠幸免于難,坊間不時傳出美國銀行有意拋售建行股票,以渡過難關的消息。據悉,美國銀行所持有的建行股票今年6月以后就可以解禁,不知他們是否有減持的打算?此前淡馬錫就曾少量減持過建行股票。
郭樹清:美國銀行如果要減持建行的股份,溝通的對象應該是匯金。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說他們要出售建行股票。我們所知道的是,還有不少機構愿意投資建行,我相信他們不會放棄期權。
如果說有什么變化,變化是他們如果增持建行股權,幅度將會很有限。按照協(xié)議,美國銀行最初約定的持股上限是19.9%。但這兩年,我們一直與之在反復溝通,市場形勢也發(fā)生了變化,目前他們同意即使在行權后,對建行的股權也基本保持在10%左右。目前美國銀行持股比例在8.5%。
美國銀行是長期戰(zhàn)略投資,他們每年通過分紅從建行獲得很多收益。我不認為他們在世界上還能找到更好的投資對象,找到像建行這樣的利潤創(chuàng)造機器。
本刊實習記者張曼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