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蘋果時習(xí)慣連皮一起吃掉。蘋果皮確實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相比較果肉而言,有更強的抗氧化性,還能預(yù)防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但有時候人們也會存在疑惑,吃蘋果皮的時候感覺表面會有油狀和蠟感,那么,這層蠟對身體到底有沒有危害性?專家表示,這層蠟食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危害,大家不用過于擔(dān)心。
蘋果皮上的蠟分兩種:一種是蘋果生長過程中形成的蠟,這是種脂類成分,是在蘋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護層。它能有效防止外界微生物、農(nóng)藥等入侵果肉,起到保護作用;另一種則是人工加上去的果蠟。正是這種“人工果蠟”,讓不少人憂心。其實,它是一種殼聚糖物質(zhì),多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而來。這種物質(zhì)本身對身體并無害處,其作用主要是用來保鮮的,防止蘋果在長途運輸、長時間儲存中腐爛變質(zhì)。
盡管蘋果皮中的蠟本身對身體無害,但如果你想帶皮吃,還是要洗干凈,因為這層“保護膜”可能含有農(nóng)藥殘留物等有害物質(zhì)。用手沖洗、刷洗都能洗干凈,如果不放心,有兩個“妙招”可以試試:一是擠點牙膏揉碎后將其溶在水里,用這個水洗后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二是把蘋果放進溫度適中的熱水里,蠟遇熱會融化,但水溫不可太高。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水果,千萬不要泡洗,將水果長時間泡在水里,可能導(dǎo)致農(nóng)藥殘留物、微生物菌等有害物質(zhì)滲入果肉里。不僅達不到清洗目的,還會“越洗越臟”,不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