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筆之際,新聞報導傳來,美國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奧巴馬,黨內初選已獲得11連勝,氣勢一時無兩。他的對手希拉里除非在3月4日,于得克薩斯州和俄亥俄州兩場初選中獲勝,否則的話,就連她的丈夫,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亦要承認,可說大勢已去。如何能在這個命懸一線的危急關頭,堅忍不拔,沉著應戰(zhàn),力挽狂瀾于既倒,將是希拉里從政以來的最大考驗。
究竟3月4日會否成為希拉里的“大奇跡日”,就像較早之前1月8日的情況那樣?
1月8日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事前專家一致看淡希拉里,民調更顯示對手奧巴馬的支持率以雙位數(shù)字遙遙領前,不料,希拉里最終卻絕地反撲,以39%對36%反勝這場初選,穩(wěn)住原本兵敗如山倒之勢,讓她喘了口氣卷土重來。傳媒更從此把希拉里戲稱為“Comeback GaI”(打不死女郎)。
“打不死”這個綽號其實大有典故。希拉里的丈夫前總統(tǒng)克林頓,過去也曾被國民昵稱為“Comeback Kid”(打不死小子),有人更形容他是自林肯以來,斗志最頑強、最有韌性的一位總統(tǒng)。克林頓對民眾,以及身邊團隊的最大感染力,就是每次當他被擊倒后,如白水案(編者注:早在1970年代末期,克林頓夫婦與阿肯色州的麥迪遜儲貸擔保所老板合伙創(chuàng)辦了經(jīng)營房地產(chǎn)的“白水開發(fā)公司”,而希拉里曾為麥迪遜擔保所提供法律服務。后白水公司于1991年中請破產(chǎn),麥迪遜儲貸擔保所早在1989年倒閉,為該所存款作擔保的聯(lián)邦銀行因此損失數(shù)千萬美元。人們懷疑當時擔任州長的克林頓曾以權謀私并作偽證,1994年克林頓夫婦開始接受調查,直至2000年結束,宣布二人無罪。萊溫斯基丑聞是該調查的副產(chǎn)品)、全民保健計劃被國會否決、萊溫斯基丑聞、以至國會彈劾等等,在這些旁人最易垂頭喪氣的灰暗時刻,克林頓本人卻仍然能微笑著,重新站起。無論現(xiàn)實及逆境如何磨人,他都能夠迅速站起來,再次迎戰(zhàn)。
克林頓的這種領袖素質,與其童年成長經(jīng)歷大有關系,他在其自傳《我的生活》(My Life)中有清楚描述。
他說他的親生父親在他出生前便已去世,母親帶著他再次下嫁,但不幸后父卻是一個酒鬼,常常在家里酗酒、虐打家人。他見過后父把母親按在地上毒打,甚至向她開槍!但克林頓卻把家里這個秘密,當作是自己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無論自己為此多么委屈,多么不開心,都不會向旁人透露半句,哪怕是朋友、鄰居、老師、或牧師。他沒有為了逃避而曠課逃學,選擇生活一切如常。
克林頓的母親確實給他作了個重要示范。他回憶說:“我不知道母親是如何處理好這一切的,但每天早晨,無論夜里曾發(fā)生過任何事,她都會起床打扮她那張勇敢的臉,那是一張了不起的臉,……我喜歡坐在地板上望著母親畫那張漂亮的臉。”
我相信就是這段童年經(jīng)歷,幫助克林頓訓練出堅毅的性格。既然母親可以在夜里發(fā)生過恐怖的事后,明早仍保持一張勇敢和美麗的臉,那么,自己面對一些小小挫折,為何不能仍保持一張笑臉?這就是長大了之后,每次被擊倒,克林頓都能微笑著重新站起來的原因。
克林頓的幕僚David Gergen亦分析,同一種領袖素質,與克林頓早期從政經(jīng)歷也有密切關系。他在1978年以32歲之齡,成為全美最年輕的州長,但在1980年尋求連任失敗,1982年卻東山再起,再度選上州長。在1992年競逐民主黨總統(tǒng)提名的初選中,初期落后,但卻后來居上。到了獲得提名后,也同樣在總統(tǒng)選戰(zhàn)的初期失利,落后對手老布什,但最后仍能爆冷勝出。從中可見,從政之路,對于克林頓來說,從來并不平坦。
克林頓這些政途大起大落的時刻,希拉里不單都在他的身旁,更是他堅定的伙伴,并肩而戰(zhàn),耳濡目染,自然能熏陶出同樣打不死的性格。而在今天她的選情命懸一線之時,恰恰最需要她拿出這種打不死的素質。
美國政壇有所謂的“玻璃下巴”(Glass Jaws,拳擊術語,即那些抵不住對手一記老拳抽擊的拳手),來比喻那些小小打擊也受不了的政治人物??肆诸D和希拉里夫婦,能夠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美國政壇排眾而出,自然不會是如此貨色。
鄧小平和丘吉爾這類政治領袖之所以偉大,在于前者曾經(jīng)三落三起;而后者亦在政海中四度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