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達20多家國內知名制奶企業(yè)的嬰幼兒奶粉中都檢測出有害物質三聚氰胺,甚至包括成天喊著“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蒙牛和“有我,中國強”的伊利。我們除了表示無比憤慨和鄙視外,還能表達什么?
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出后,曾有網友發(fā)貼稱,所有國內奶粉企業(yè)都沒有就此事發(fā)表意見,是不是意味著大家都有貓膩?
更令人吃驚的是,整個事件的曝光,竟然起源于三鹿奶粉的合資方所在的新西蘭政府向我國國務院的舉報。
還記得我們曾經為中國制造在國際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叫屈嗎?這些奶粉可都是在國內市場銷售的,而且,是給孩子們喝的。這就是大打民族牌、曾經受到我們無比愛護的所謂的“民族企業(yè)”!
專家們提供了很多關于企業(yè)社會責任的研究結論。在排除了我們通常會陷入的誤區(qū)如企業(yè)責任就是慈善、就是看企業(yè)捐款的多少、就是看是否做好事不留名等等之外,我們還有更重要的發(fā)現。社會責任是一個企業(yè)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所要履行的基本社會責任。在中國制造的問題上,它的社會性首先體現在其與社會的接觸面——產品上。判斷一個制造型企業(yè)有沒有責任,最核心的也是最基本的問題是: 產品是否合格。
不同產品的合格的標準當然不同,作為食品肯定要能填飽肚子和補充營養(yǎng); 電腦就是要好用,且耐用; 汽車就是要好開,還降低能耗; 電影就是要好看。但是,無論什么產品,最基本的底線是安全!就是,喝了奶別得腎病,手機別一開機爆炸,新車上路別剎車失靈,電腦開機別失火,玩具別開箱就中毒……
中國奶粉業(yè)現在已經打破了這個底線。也許,在他們心目中,真的就沒有什么底線。
中國正在努力從一個制造大國向創(chuàng)造大國轉變。這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也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我們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是很多個國家的第一大或第二大貿易伙伴,一舉一動都受國際關注,我們的體育成績已經在世界面前證明,我們的航天技術已經進入世界前列,我們還可以在文化、藝術、科學等更多的領域不斷攀升,但是,我們絕不能忘記了自己的根本,我們畢竟還是一個制造大國。
奶粉企業(yè)的集體墮落,不能夠掩飾其他行業(yè)在企業(yè)基本責任方面的淪喪。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企業(yè),甚至IT行業(yè)也屢見不鮮,同時,也有非常多的機構和政府部門包庇他們。漢芯不就是一個例子?吹牛不上稅的長虹手機和海爾手機不是一個例子?
2007年10月31日,針對由美國玩具商退貨而引發(fā)的全球性的質疑中國制造的浪潮,我寫下了《中國制造不可毀于不自信》的文章。今天,我依然力挺中國制造,但更要提醒制造企業(yè),不可毀于不自重!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你一家企業(yè)道德淪喪不要緊,可丟的是中國的臉。
堅決鄙視喪失了起碼的社會責任的企業(yè),不論是外國的,還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