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是粵菜中很重要的角色,但在香港的所有餐牌上,你一定找不到“苦瓜”這兩個字,因為它被稱為涼瓜,要刻意避忌“苦”字。
苦瓜之為苦瓜,自然是它味帶苦澀,不過回味卻清甘。此外,苦瓜外形也是疙疙瘩瘩,難怪有句話“拉著張苦瓜臉”。
其實苦瓜具清涼、祛熱消暑降血糖多種功效,而且維他命C含量也是所有瓜類中數(shù)一數(shù)二。廣東及香港地處亞熱帶,濕熱重,因此苦瓜大受歡迎。我自小在香港長大,保姆阿瑞是正宗腦后拖大辮子、白衫黑褲的順德女。眾所周知,順德菜是粵菜中一塊金字牌,與潮州菜不分上下。阿瑞煮得一手順德菜,最可口的是涼瓜炒牛肉。涼瓜燜炒得糯嗒嗒與牛肉味互相滲透,汁水濃郁香口,淘飯?zhí)貏e好吃。還有金沙涼瓜片,就是苦瓜炒咸蛋黃,此時的涼瓜片要炒得脆爽,黃澄澄的端出來,最宜暑天下飯。還有一道涼瓜枝竹斑腩煲,即苦瓜石斑魚豆豉枝竹(一種類似腐竹的廣東豆制品)煲;豆豉的咸香令苦瓜的苦甘增添了層次,鮮美得很;綠油油的苦瓜配上少許紅椒絲,觀感也很好?,F(xiàn)在回憶,仍齒頰留香,饞涎直流。廣東人認(rèn)為,豆豉與苦瓜是天生一對,有苦瓜的菜必有豆豉。
阿瑞還會燜苦瓜牛肉飯,即用紅腐乳鹵與牛肉,米最好是紅糙米,加上苦瓜一起燜煮,苦瓜最后放,待濃香的醬汁滲入苦瓜中,一揭鍋就香氣撲鼻,真是可口又健康。
如果怕苦瓜太澀苦,可先用鹽洗擦,再放到加入白砂糖的滾水中汆一下。只是,吃苦瓜就是取其苦味,去盡大半苦味的還叫什么苦瓜?現(xiàn)在不少香港時尚一族甘愿自討苦吃,飲鮮榨的苦瓜汁,那才真叫“不怕苦”,比喝無奶無糖的咖啡更不怕苦。據(jù)說此飲法可治臉上暗瘡。對不會吃苦的人,會覺得苦瓜汁比黃瓜汁還要難咽,其實苦瓜汁的口感更“煞克”(帶勁),且回味清甘,特別夏日炎炎,更是清熱解暑。筆者因血糖高,不敢飲任何果汁飲料,就選擇苦瓜汁,最好是用顏色淺綠的稱為翠玉瓜的那種苦瓜,因其汁水比較豐富。不過苦瓜性寒,體質(zhì)或腸胃虛寒的,要適可而止。
以前廣東人吃苦瓜,要越軟糯越好?,F(xiàn)在講究健康,怕苦瓜燜炒太久營養(yǎng)走掉了,所以現(xiàn)今都喜歡炒得爽脆點,還有吃涼拌的。有種白玉苦瓜,因色淡呈蛋清色,故有此名。它的苦味較淡,可切碎粒做色拉。
對了,苦瓜還有一個別名——半生瓜,與張愛玲的《半生緣》只一字之差。人在年少時,多半怕苦,冰淇淋巧克力奶油蛋糕,怎么吃都不厭,而且怎么吃都不會發(fā)胖也不會血糖高……直到有一天,你認(rèn)為可以接受苦瓜的苦味道,甚至不知不覺常會思戀這種味道,還借此認(rèn)識了一種新的味覺——甘苦,這說明,你已有了一定的人生經(jīng)歷了。
夏日炎炎,建議大家發(fā)揚不怕苦的精神,學(xué)會吃苦瓜,過個清涼健康的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