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酸苦辣咸五味中,我最嗜辣。
記得剛讀初中時,我就開始嘗辣。一天,母親做湯時,隨手切了幾根辣椒絲放入,我一吃便嗆得涕淚皆流,一口湯全吐出。雖說是淺嘗輒止,倒也領教了辣的味道。以后,嘗辣次數漸多,便由怕到喜,漸漸上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小辣民。
后來,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生活了20多年,幾乎天天和辣味打交道。有道是湖南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四川人辣不怕。江西能在全國嗜辣省份排行榜中名列第幾尚不得知,但只舉一例就可知江西老表食辣者之多。文革中的那年,數百名當地民工在我廠附近開山筑路修水庫。一眼望去,一邊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大軍,一邊是一排排矮樹上高高低低懸掛著的一只只小瓶。我好奇地打開其中一只,一股濃濃的辣味撲鼻而來,原來瓶中是他們自帶的下飯菜——橘子皮剁碎與紅辣椒同腌。可知在最貧困的日子里,辣椒始終是平民大眾的首選。那時,我廠食堂若有炒辣椒供應,小窗口前必是人頭攢動。買一小碟炒得碧綠生青的辣椒絲佐食,足可誘使你再吃下一大碗飯。吃罷,辣得滿頭大汗還連呼“痛快”。
再后來,偶爾從報章雜志中讀到毛澤東在求學時代也極愛吃辣,直到全國解放后入住中南海,還對苦瓜炒辣椒情有獨鐘。又知魯迅冬夜寫作時,常吃辣椒御寒。有這兩位偉人成為嗜辣先輩,更添我等蕓蕓眾生無限豪情。
那些年冬季來臨時,上海灘有一家商店生意特別紅火,那就是西藏路福州路口的川湘土特產商店。專賣自炒的各色辣醬,排隊購買的有老叟、有紳士、有淑女、有老外……我也曾是該店的老顧客。此店的辣醬辣雖辣,卻無鮮味。我吃過的最鮮最辣的當數霉豆腐,是用老豆腐、紅辣椒、熟黃豆混合,密封后任其自然發(fā)酵發(fā)霉成為辣味腐乳。那年冬天,同事見我胃口欠佳,送我三五小塊這霉豆腐,一嘗之下,奇鮮無比,真是打耳光也不肯放手。隨后就聞辣尋主人,竟冒著大雪連夜找到同事住所,讓他的妻子將半罐子霉豆腐連湯帶水全都倒給我。過幾天帶回上海,妻子女兒一嘗,皆嘖嘖稱鮮。我吃過最辣的是小舅子從貴州帶回的一小瓶腌青椒,現在叫野山椒,每只僅一公分長,咬一口直辣得你唇舌發(fā)麻,小小一只就可使你吃下一大碗泡飯。
眼下在我周圍的人群中,嗜辣者正逐年增多。過去食物匱乏的年代,人們不得不以辣當菜。如今是吃厭了雞鴨魚肉時令蔬菜又想吃些辣來調劑口味,這本身就體現了人們生活的富足??梢灶A見,隨著人們對口味的不斷追求,小小一只辣椒,還會“辣”出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