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的餐桌,都會不約而同想到一個詞——涼拌。
涼拌四小碟,在這個季節(jié)流行到了頂峰。醋是必不可少的佐料,常見的白切雞、涼拌鴨、醋泡肉,都是無醋不成宴。一道涼拌下來,殺菌解暑開胃,一舉三得。涼拌菜雖然爽口,但一日一道足夠,多食易傷腸胃。不過,在南方,早餐的涼拌米粉,卻是每日里的必備。
涼拌米粉的制作過程相當簡單:一碗早已溫熟的米粉,佐以鹵菜、蒜泥、花生米、辣椒油、陳醋,再淋上特制的鹵水,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涼拌粉就做成了。食之米粉柔韌爽滑,鹵汁鮮美芳醇,涼而不酸,辣而不咸;無論是南北口味,都對它情有獨鐘,贊賞有加。
在我蝸居的這座小城,有一家“大西門涼拌粉”,這是個沒有招牌的店。沒招牌并不意味著沒人氣,在周遭縣區(qū),“大西門涼拌粉”的連鎖分店,真真假假,據(jù)說已開到了上百家。然而,不管是哪家分店,做出來的涼拌粉都沒有這家店地道。它的秘方,就在米粉選料和特制鹵水上。米粉的用料是鄉(xiāng)里運來的井水,從出絲到溫泡,對水溫及時間的掌握,都有相當高的技巧。鹵水的配制更是一絕,采用桂林米粉的工藝流程,用豆豉、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小茴香等香料坐鍋,放入豬肉、豬骨、牛肉、下水等,同時加入三花酒、羅漢果等多種配料,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精心熬制,每一道工序十分考究,且各成分比例嚴格控制。難怪“大西門涼拌粉”一上桌,食客的情緒和食欲立馬就被勾起來了。
曾饒有興致地問店主,這么好的一個早餐品牌,為何不去申請專利維權?老板的解釋又有些出人意料,他說:“去打假?我一沒有精力和時間,二來也沒有必要。我是酒好不怕巷子深,人家反正做不出我的味道,怕他做甚?再說,他們開分店,也是為我打免費廣告,何樂而不為?”
前些年,小城的冬天是不興吃涼拌粉的,但現(xiàn)在,因為“大西門”的名頭響,加之“暖冬”及氣候變暖的影響,一年四季的絕大多數(shù)日子,“大西門”一家人都在為粉店的蒸蒸日上而忙碌,甚至連做招牌這樣的基本營銷也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