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后,對我國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的語言能力再也不能局限于只是能看得懂英語文章,而應有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能力非常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能力。
[關鍵詞]話語能力 話語的基調(diào) 話語方式 連貫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只著重字、詞、句和語法的講解,使學生學了若干年英語,掌握了基本語法和一定數(shù)量的詞語,但是在運用英語的時候,總是力不從心,聽不懂,說不出,寫出來的東西詞不達意。因為學生只注意遵守語法,而沒有考慮語言交際環(huán)境和目的而準確自由地表達。話語能力是指寫出或說出連貫和銜接并符合不同文體標準的話語能力,除了語法正確并適合所用情景的句子以外,還必須是連貫的句子,這些句子通過話語規(guī)則聯(lián)系起來組成話語。話語是語言運用的實例的總稱,是體現(xiàn)交際行為結(jié)果的語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能力。正如威多森所說的那樣,“各語教學要在話語中運用語言才能培養(yǎng)出交際能力?!币虼耍绾闻囵B(yǎng)學生的話語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筆者認為,話語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注意話語的基調(diào)
話語基調(diào)指談話參加者的身份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語人與受話人有地位的懸殊、有親疏關系,即使表達相同的意思,究竟該采用何種語言形式,也往往取決于對話者雙方的社會地位、親疏程度。
例1:問對方是否有零錢,應該根據(jù)發(fā)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特定關系而采用不同的語言形式。
對朋友:Got any change?/Have you got any change?
對陌生人:I’m sorry,but do you by any chance have change of a dollar?
例2:魯迅的《故鄉(xiāng)》有下面一段話:
這來的便是閏土?!?/p>
我這時很興奮,且不知怎么說才好,只是說:“啊!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表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神情;動著嘴唇,卻沒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敬起來,分明叫道:“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已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我”回故鄉(xiāng)見到了已別多年的昔日好友,一往情深地誠摯、親切地喚一聲“閏土哥”的時候,生活在社會的最低層,并在生活的逼迫下,在幾近潦倒的邊緣上苦苦掙扎、過早地就飽嘗了人世滄桑的閏土,在悲喜交加的神情中,卻恭恭敬敬的回敬了“我”一聲“老爺”。這一聲“老爺”,鮮明地反映出兩人之間身份、地位上的差異。
教師應使學生知道在實際的語言交際過程中注意自己和對方的社會地位以及自己與對方的關系,對什么樣的人使用什么樣的恰當?shù)脑捳Z。如:如果我們對陌生人說:“Got any change?”對方肯定會認為你認錯了人,而影響交際的流利進行。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根據(jù)上下文來判斷文中的人物關系以提高其閱讀理解和欣賞作品的能力。
二、講究話語方式
話語方式指語言在具體環(huán)境里起什么作用,語言通過什么方式、什么渠道組織起來達到傳遞意思的目的。
一方面,表達相同的意思,不同的場合要求采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在緊急情況下,如:就要被淹死了,請別人幫忙,一句help!很得體。在同樣的情況下,用I wonder if by any chance you wouldn’t mind helping me?則不恰當,但在其他情況下請別人幫忙,如為了表示對受話人的極大的尊敬,這樣說是可以得,而簡短一句help!則不妥。
另一方面,同樣的語言形式在不同的場合,意思也不同。如說話人不小心把盤子掉在地上,說Clever,不管他用什么語調(diào)和面部表情,我們都不能把它理解為“聰明”,實際上他所表達的意識剛好相反:“笨”。
因此,教師應讓學生知道在不同的話語范圍使用不同的語域,使他們知道各個不同的語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在語言運用中應根據(jù)各自不同的特點,使用不同的文體。其次,還要使學生知道即使在同一話語范圍,而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也應使用不同的話語。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對各種文體的閱讀和寫作訓練,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恰如其分地使用各種不同的話語。
三、連貫是話語能力的重要特征
我們說話或?qū)懽骺偸前凑找欢ǖ脑捳Z結(jié)構進行。一篇文章或一段話的話語結(jié)構安排得當,則連貫性強。話語不是雜亂無章地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而總是以一定的話題的連貫性和話題展開的可能性按照規(guī)律合理地發(fā)展。例如:我們在開啟話題時,不能一開口就開門見山地說I’ll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而總是先向?qū)Ψ酱蛘泻簟⒄務勌鞖?,然后過渡到要談的話題上去。如:對行李超重旅客收費,不說You must pay for your baggage,而應說Your baggage is 10 kilos overweight.I’m afraid I have to charge you。此處的I’m afraid就起了很好的連貫作用,沒有它,也就和前句沒多少差別。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在這方面的訓練,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話語的連貫能力。如在講解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劃分段落;給出一些詞語,要求學生就這些詞語說或?qū)懗鲆粋€段落;改造翻譯練習,使之聯(lián)句成段,使學生逐步學會使用連貫話語表達一個完整思想;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縮寫;給出一篇文章,留出一些空格,要求學生按文章的邏輯關系填入恰當?shù)脑~;給出一張圖畫,要求學生就畫的內(nèi)容說話;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內(nèi)容;就課文內(nèi)容或設定交際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等。
總之,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發(fā)展,我們使用英語的需求越來越多,這要求人們能用英語進行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的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應該在兼顧字詞句的同時,加強學生從句子逐步向話語擴展的訓練,引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語言材料在不同場合、對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詞語進行表達,凸現(xiàn)語言運用的環(huán)境,加強語義連貫意識,提高學生在實際的英語交際中語言有效性和得體性。讓學生了解一些跨文化交際習俗知識和中英文使用原則差異,合理地理解和使用話語的規(guī)則,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Leech,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Harlow:Longman,1983.
[2]Levinson,S.C.Pragma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黃次棟.英語語言學[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4]戴煒棟.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單位:山東陽谷李臺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