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作文教學 興趣 視野
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其掌握語言工具,為將來的工作和學習服務。
一、增強興趣,樹立自信心
現(xiàn)在不少小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感到“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由于寫不好而失去興趣。因此,首先應該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寫作文的興趣。作文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之后,往往由于老師的方法不當或其它原因,使他們認為作文就是搞創(chuàng)作,要和作家、名家一樣,寫出好的作品來。尤其是小學生對作文素材、題材、體裁、主題、形象等理論概念等——時無法弄清,搞得一頭霧水,很可能就把許多孩子寫作文的興趣撲滅了,甚至長期懼怕作文,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而不是作家,不可要求過高。
二、拓寬視野,積累素材
往往學生在寫作文時,感到頭腦空空,沒有什么可寫,這主要是學生缺乏素材,老師應拓寬學生的視野,采取多種方式積累素材。首先應給學生定時間,擴大閱讀量,指導其按時記筆記,分類摘抄詞語、格言、景物描寫等,定期在班級進行評比檢查,表揚抄寫好、多的同學。長期堅持,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對高年級的學生,可有選擇性地讀一些名篇、名著。其次是組織活動,參加名勝古跡、博物館、圖書館等,拓寬學生視野;其次,結合作文課內容,組織針對性活動。另外,看電視,上網等都可以增加知識面,雖然要耽誤一定的時間,但只要引導得法,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解放思想,自由表達
在作文中我們也應該給其充分的想象空間,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一是讓學生多作自主擬提作文的練習,這實質上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材、給其更多的自由;其次讓生進行多向思維,即讓學生多角度多方向地選材、使其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寫作對象有充分感受,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胸有成竹,產生一吐為快的寫作欲望,自由表達真情實感,又自由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或敘述、或議論、或描寫,無拘無束地寫,暢所欲言。
四、評改階段
每次作文之后,應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參加評改。首先,由老師根據(jù)本次訓練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有代表性的好、差兩篇、例文,和學生共同進行講評,即由老師朗讀例文,學生邊聽邊想,作好記錄,讀后進行評議。對學生容易忽略的局部性的問題或代表性的問題,也可讀到該處時當即進行評議。當然也可以根據(jù)情況,分段進行評議,評議過程中,老師起引導作用,讓學生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老師適時進行點撥、引導,也可以提出思考方向,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特別是對創(chuàng)建的思維,更應鼓勵,萬不可由老師一人說了算,要善于保護每個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別對學習較差和不善于發(fā)言的學生,更應讓他們暢所欲,通過講評,讓學生明確好作文的標準,認識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有榜樣可學,講評后,再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使其將在評議中得到的啟示、學到的方法,運用到修改自己的習作中來,這也是他們自我完善、再次提高的機會。就這樣,把我們的學生引出課堂,引向校園,引向社會。
(作者單位:山東鄆城雙橋鄉(xiāng)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