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英語教學 閱讀 方法 思考
一、提倡語篇教學,忌把文章講得支離破碎
首先,一篇文章本身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而作為讀者,就是要破解作者的思路,按照作者的構(gòu)思意圖,去領悟文章向我們傳遞的思想。其次,我們閱讀就是要快而準確的獲取文章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第三,從近年的高考來看,解語篇教學應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過去,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原因,老師們過多地強調(diào)了語法的作用而忽視了語篇,在其教學過程中肆意夸大語法的地位和作用,把一個好端端的句子拆得支離破碎,完全為了語法而教,其結(jié)果是掌握了大量的死語法規(guī)則卻不會靈活運用,更不用說會說一句完整的話了,其惡果影響極大。
二、提倡層次閱讀法,把閱讀引向深入
首先,對課文的閱讀提出不同的要求:(1)理解文章意義;(2)理清文章思路和結(jié)構(gòu);(3)段落內(nèi)部的層次關系,句間及句子內(nèi)部關系;(4)文章欣賞;(5)重要的字詞句及語法現(xiàn)象等。
三、語法分析應服務于閱讀教學這個中心
我在課文教學中也分析句子成份,但那樣做主要是為理解文章。比如有這樣一個句子:Such was Albert Einstein, a simple man of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scientist.我們知道這是個倒裝句,同時還要知道:在英語句子中,句尾是句子的重心,這句話就是在強調(diào)愛因斯坦是個生活簡樸同時又是個成就巨大的科學家。
四、閱讀教學與高考試卷中題型的關系
1.聽力。聽懂首先必須自己讀準說對,因此,正確的朗讀就可能較好地解決聽力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聽,實際上就是把別人的發(fā)音與自己的發(fā)音相比較而且以自己的發(fā)音為準,自己如果讀錯了當然就聽不對了。
2.閱讀理解。實際上課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把就是閱讀理解,我們老師在講解課文之前一般要求學生把課文閱讀至少兩遍。第一遍是速讀,就是用23分鐘的時間,快速閱讀一遍掌握文章大意,抓住文章中心;第二遍,用58分鐘時間仔細閱讀,能夠回答老師就課文提出的一般細節(jié)問題。
3.單項選擇與完形填空。比如在 My teacher中有這樣一句話:Struggling in a world of silence and darkness, I must have appeared to them to be simple. struggling這個詞改成living可不可以?語法、意義、邏輯完全正確。但在這里他們意義卻差別巨大,struggling,可以確切地把Helen Keller生活的艱難形象的描寫出來而living就顯得淡而無味了。
4.短文改錯。這個題型失分率比較高。主要是學生沒有準確地掌握語法知識同時又沒有準確寫作的習慣造成的。其實 ,短文改錯就是一個粗心大意的學生隨手寫就的一篇不加修改的作文,錯誤本身都很簡單。如果給出答案學生便覺得容易了,原因是基本知識掌握了,基本技能卻沒有形成,另外,學生之間互改作文也是提高這項得分的一個好辦法。
5.寫作?,F(xiàn)在高考的英語寫作,基本上都是給條件作文,英語基本功好的同學完全可以順利地得到高分。因為高考的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1)內(nèi)容的完整性;(2)所用詞,短語及句型的數(shù)量及準確性;(3)上下文的邏輯性;(4)語言的地道性;(5)標點及大小寫的規(guī)范;(6)卷面整潔;(7)字數(shù)100~120左右;(8)格式正確。
(作者單位:山東鄆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