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達到條件反射的地步
記者:出艙程序的環(huán)節(jié)是不是很多,兩人如何配合?
劉伯明:程序比較復雜。要求比較高。一是對出艙服的操作要求比較高,還有飛行員之間的配合要求也比較高。
按照分工,有兩名航天員在軌道艙。一名出艙進行艙外行走時,另一名也在艙門附近,一是觀察,另外提供幫助,兩人共同把出艙任務完成好。
記者:出艙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和危險是什么?
劉伯明:我們對出艙服、飛船等各方面都比較放心。我們準備得很充分,無論出現(xiàn)什么情況,我們都會果斷處理。
記者:開艙門大概要花多長時間?
劉伯明:開艙門的時間需要一兩分鐘。開艙門需要兩個人的協(xié)助、配合。因為打開艙門還要安裝艙門保護罩,單人操作難度比較大。
記者:做好協(xié)助支持這個角色,要具備什么能力?兩人怎么分工合作?
劉伯明:留在軌道艙內(nèi)的航天員可能比出艙航天員要求更高一些,因為要給出艙航天員發(fā)出好多指令。兩人并行操作時,他可能是邊打手勢邊操作,出艙航天員做自己的就可以。真正出艙以后,出艙航天員面臨的困難大一些,另一位主要是支持他,保證他的出艙安全。
出艙時,航天員的視野會變窄,周圍的情況看得不是很全面,艙內(nèi)航天員要在艙門口附近一直關注出艙航天員,時刻提醒他,包括安全系繩、電臍帶是否纏繞等。還要有體能儲備,在水槽訓練時就有感受,出艙過程中體力消耗很大。
記者:留在軌道艙內(nèi)的航天員的角色是默默支持,出艙航天員會被格外關注。對此你怎么看?
劉伯明:其實兩個人都是穿艙外航天服,打開艙門,兩個人都置身于同樣的太空環(huán)境中,只不過出艙航天員在艙外進行太空行走。任務分工不同,但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完成出艙任務。
記者:操作手冊有600多萬字?
劉伯明:對。有的需要背下來,有的熟悉就可以。整個流程我們都很清晰,每步操作印象很深??赡艹霈F(xiàn)的情況,要背下來,特殊情況一般背七八十條。不是死記硬背,邊訓練邊強化,訓練結(jié)束后整個操作程序還要在腦子里過一遍,強化記憶。操作要達到條件反射的地步。
我有一種拼勁,愛動腦筋,不服輸
記者:這么多年,尤其是經(jīng)過神五、神六,再到神七,心態(tài)上有什么變化?
劉伯明:我心態(tài)很平和。對神五、神六以及神七任務,我一直定位為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神六之后就確定了神七的目標,這是我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可能是以后空間的交會對接,或者其他更長遠的一些目標。
記者:家人的支持大嗎?
劉伯明:親屬、朋友、同事,還有老家的老師、同學都給我支持鼓勵。我平時很少顧及家,神六結(jié)束以后就開始準備神七任務,很少回家。家里基本上由我愛人負責,我在家不是很善于表達,回家夸幾句“挺好”。
記者:你覺得自己是什么樣的人?
劉伯明:評價自己確實挺難的。我感覺自己有一種拼勁,愛動腦筋,不服輸,對規(guī)劃的目標比較執(zhí)著,上天執(zhí)行任務是我的動力。
記者:神七選拔怎么脫穎而出的?
劉伯明:以前綜合評價不突出,因為剛來的時候身體條件不是很靠前。因此自己就加緊鍛煉,找薄弱環(huán)節(jié)。自己當時有個目標,用一年多的時間把身體訓練好。
我的學習成績比較好,經(jīng)常寫筆記。平時為了熟悉程序,會一遍一遍在腦子里過“電影”。訓練之后,身體在放松,腦子不放松,在回憶訓練的內(nèi)容和執(zhí)行任務可能遇到的情況。我比較愛動腦子,一般有點挑戰(zhàn)性的,感覺有點好奇的都愿意鉆研。
已經(jīng)兩年多沒踢球了
記者:怎樣看這10年的付出和收獲?
劉伯明:航天員大隊成立10周年剛慶祝完。我們每個人對這10年都很珍惜。我們都在不斷進步,包括飛行的、沒飛行的和沒進入梯隊的,都積極訓練。畢竟條件有限,一次只能上去兩三個人,以后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這10年我收獲很大。還是那句話,“學無止境”。
記者:怎么做到萬無一失?
劉伯明:自己對自己要求嚴,學的時候要學透,原理上搞清楚,出什么問題要知道怎么處理。
記者:怎么看待航天事業(yè)的高風險!
劉伯明:從航天員的角度講,高科技的事物都是有風險的。只要自己認識到位,就敢于承擔這個風險;只要自己準備充分,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記者:如何應對空間運動病!
劉伯明:這次在軌將連續(xù)工作10多個小時,任務艱巨而緊張。執(zhí)行任務時要精神飽滿、有條不紊,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克服運動病的刺激。平時注意鍛煉身體,每天都要坐轉(zhuǎn)椅、蕩秋千,強化刺激。針對性訓練從早到晚,只留下中午吃飯的時間,強度很大。我們也有備用手段,比如避暈藥。
記者:神五、神六的 經(jīng)驗是否有幫助!
劉伯明: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下來后,都介紹了他們飛行的體會。針對這次神七任務,我們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包括在失重情況下空間運動、站位和操作的活動角度,空中飄移操作時節(jié)奏如何把握,入軌返回時做哪些準備,需要注意什么細節(jié)等,他們的經(jīng)驗對我們幫助很大。
記者:有什么業(yè)余愛好?
劉伯明:以前愛好挺多,現(xiàn)在幾乎沒有時間接觸。以前還能打打網(wǎng)球,足球、籃球也玩,但因為這次任務就都取消了,已經(jīng)兩年多沒踢球了。樂器也沒再摸了。以前早上起來吹吹小號,學學薩克斯,現(xiàn)在是一切以任務為主。
(《人民日報·神七特刊》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