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圖片/易圖網(wǎng) 羅 軍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眉
你的眉毛細(xì)又長呀 好像那樹梢的彎月亮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眼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秋波一模樣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臉
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嘴
你的嘴兒紅又小呀 好像那五月的紅櫻桃
……
王洛賓先生的這首《掀起你的蓋頭來》,人人耳熟能詳,一聽到它,人們腦海里立刻呈現(xiàn)出美麗的新疆姑娘的影像。但是,你是否知道,這首歌是根據(jù)烏孜別克族民歌《討新娘》改編的。歌曲里描述的美麗姑娘,正是烏孜別克族美麗的新娘。聽到這里,你是否想去親自看看烏孜別克新娘的俏模樣?
一場秋雨過后,伊寧市的秋意更濃了。“一層秋雨一層涼”,絲絲寒意中,人們不由自主地裹緊了衣服。伊寧市一座不起眼的小院里卻是暖意融融,原來,這里將舉行一場傳統(tǒng)的烏孜別克族婚禮。
這座小院是婚禮主角之一——新娘買吐魯拜的家??勺屛覀兏械狡婀值氖?,這里卻不見新娘的蹤影。找了一位新娘家的親戚詢問后才知道:按照烏孜別克族婚俗,新郎、新娘在婚禮舉行的前一天是不能住在自己家的,要分別住在自己直系親屬的家中。
新郎的哥哥米爾克米力告訴我們,原先的烏孜別克族婚禮前后要舉行一個星期,現(xiàn)在已經(jīng)簡化了很多。即使這樣,整個婚禮全部辦完還是需要3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內(nèi)容。
我們來的非常湊巧,今天正是新郎米爾克里木和新娘買吐魯拜舉行證婚儀式(即“尼卡”)的吉日。證婚儀式在女方家舉行,雙方父母共同在新娘家里接待絡(luò)繹不絕、前來祝賀的賓客。上午接待的都是男賓客,對男賓客的招待比較簡單,男客們吃過抓飯,跳一會舞,就告辭了。下午,女賓客們紛紛到新娘家祝賀,婚宴比上午豐盛許多??腿藗儑诘靥荷希魅艘来螢榭腿说顾词?,先擺上糖塊、水果、奶茶等茶點,不多久又端上燉羊肉,最后又上抓飯,直到每位客人都吃飽喝足了,主人才肯撤席。這天下午,我們還見到了新郎的妹妹。這可是個尊貴的客人,她一進(jìn)門,新娘家就鋪上了“巴炎達(dá)孜”(一塊白色的長布)迎接她,并將糖果分給她所帶的孩子吃。我們略感疑惑的是:上午前來賀喜的男賓客都是空手前來,反倒是下午來的女賓客都帶著禮物。一打聽,才知道,這原來是烏孜別克族的傳統(tǒng)習(xí)俗。新娘家熱鬧、喜慶,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婚禮的主角新郎新娘,始終不見蹤影,他們哪里去了呢?
原來,按烏孜別克族的風(fēng)俗,這一天,新郎要在自己家中,由男儐相和一群小伙子陪著,一邊吃著豐盛的食品,一邊吹拉彈唱,等待著幸福時刻的到來。而新娘則穿著華麗的結(jié)婚禮服,也由女儐相和女友們陪著,歡聚在鄰居家中。女友們唱歌跳舞,為新娘的幸福歡慶祝福。
傍晚時分,有人前來新郎家報告,說證婚儀式快開始了。新郎米爾克里術(shù)立即由男儐相和小伙子們陪同著,前往新娘家舉行結(jié)婚儀式。
烏孜別克族婚俗中比較有趣的是:在結(jié)婚儀式之前,男女雙方父母要和媒人一起協(xié)商“討休錢”。所謂“討休錢”,是結(jié)婚以后如果男方提出離婚時,男子必須付給女子的款項。對于烏孜別克族來說,離婚是相當(dāng)可恥的,小兩口恩恩愛愛過日子才受人尊敬。因此,在這個民族里,夫妻離異的現(xiàn)象,是極為少見的。不過,如果兩人實在不能在一起生活,而且離婚又是男方主動提出,當(dāng)著女子的面說過“我不要你了”之類的話,那么,女方不但可以帶走自己的嫁妝,同時男方必須付給一定的“討休錢”。討休錢在婚禮舉行前就商定好,這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那種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男子的一種限制和約束。
討休錢商定之后,在阿訇(類似于基督教的牧師)的主持下舉行結(jié)婚典禮。新郎站在客廳正中央,四周環(huán)繞著賀喜的親朋好友,這時阿訇開始主持證婚儀式(“尼卡”)。他先舉手誦讀一段經(jīng)文,然后問站在門檻外面,戴著蓋頭的新娘:“您愿意嫁給米爾克里木為妻嗎?”新娘起初一言不發(fā),直到阿訇連問三次以后,她才輕聲回答:“愿意!”阿訇接著轉(zhuǎn)問新郎:“你愿意娶她為妻嗎?”新郎響亮地答道:“我愿意!”接著,阿匐拿一塊用鹽水浸過的馕分送給新郎和新娘,這是婚禮中很有意義的一項內(nèi)容。烏孜別克人珍視鹽,認(rèn)為鹽可以加深夫妻感情,馕又是烏孜別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二者融為一體,象征著新婚夫婦如鹽和馕一樣永不分離,天長地久。
證婚儀式結(jié)束后,新郎一行準(zhǔn)備著把新娘迎回家中。新娘換上男方送來的結(jié)婚禮服,帶著蓋頭,由女儐相陪著向自己的父母告別,父母殷殷叮囑新娘,做“都瓦”為女兒祈禱。新娘買吐魯拜在離開時忍不住哭了。淚水中,在姐姐、嫂子和女儐相的陪伴下,新娘隨新郎一同登上了迎親車。隨后,人們打著手鼓,彈著熱瓦甫,唱著婚禮歌“亞爾亞爾”,一路歡歌笑語,朝新郎家走去。
烏孜別克族婚禮有“攔架”的習(xí)俗。當(dāng)迎親車剛走出沒多遠(yuǎn),新娘家鄰里的小孩和小伙子便用繩子攔住去路,挽留新娘。迎親的人就向他們分發(fā)手帕、毛巾、糖果之類的東西,氣氛熱鬧歡快。
踏進(jìn)新郎家門,新娘由女儐相陪同,一一向公公、婆婆、新郎的兄弟姊妹鞠躬行禮。行完禮,踏著鋪在地上的地毯走進(jìn)新房。新娘進(jìn)屋時,男家主人撒喜果、喜糖等,眾人哄搶,表示恭賀新娘回來安居樂業(yè),早結(jié)喜果。這時,女賓們再次唱起婚禮歌“亞爾亞爾”時,新郎也進(jìn)入新房,和新娘坐在一起。一位年長的婦女拿一面鏡子,分別照著新人,問他們是月亮還是太陽,新郎要回答月亮,新娘回答太陽。然后,一對年長的只結(jié)過一次婚的恩愛夫婦要在新床上躺一會兒,祝福新人像他們一樣恩愛到老。等到鬧洞房結(jié)束時,已經(jīng)是半夜時分了,客人們紛紛告辭。
第二天清晨,新娘家的三位婦女端著“伊斯格勒克”(即慰問齋)來看望新娘夫婦,新郎要去岳父家向二老問安。新娘家這天要邀請賓客,舉辦聯(lián)歡會(叫作“胡吉爾克派”)。下午,新郎家中舉行揭面禮(揭去新娘的蓋頭),參加揭面禮的都是女賓,新娘的母親也帶著女親友前來參加。待新郎用豐盛的宴席招待客人們以后,已到了傍晚時分。這時,女儐相帶著新娘從帷簾中出來,在她面前鋪一塊用來搟面的布,新娘的母親往女兒手上放三次面粉,放三次抓飯,再擁抱新娘三次,意思是希望新娘日后勤持家務(wù)。在眾人一再要求下,女儐相敏捷地一揮手,蒙在新娘頭上的面紗即已揭去,整個房屋歡騰了。
婚禮后的第三天,新娘的父母在家中舉辦“恰里拉克”,宴請新郎和他的父母親友,這是一場由朋友、親人參加的答謝宴會。兩家人都互相贈送禮物表示答謝,增進(jìn)親家之間的聯(lián)系和友情。至此,整個婚禮才算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