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的那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輕而易舉的勾起了我們對蒙古族的好奇心,我們沿著既定路線,一路前行,來到了肅北蒙古族自治縣,來到了肅北草原,在這里,我們也能看到“父親的草原”。
千里肅北草原,綠草茵茵,羔羊撒歡,牧民正忙著抓絨剪毛。在上鹽池灣,下石包城的路上還看到成群的黃羊在河邊吃水,兇悍的野驢在草原上奔跑,真使人大開眼界。
徜徉在那芳草萋萋,綠海連天的寬闊胸懷里,語言是那樣的蒼白,感情卻又如此濃烈,所有的溢美之詞都無法表達(dá)對她的迷醉。奶茶、炒米、油果子,駿馬、沙灘、蒙古包,所到之處,蒙古人的那種彎弓射大雕的英雄氣魄以及粗獷豁達(dá)的情懷時時刻刻沖擊著我們的眼球。
策馬信步,在滿眼蒼翠中尋覓席慕容筆下不能相忘的草原清香,思緒不知不覺地飄忽起來……耳畔又傳來騰格爾的《天堂》
藍(lán)藍(lán)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
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哎耶
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哎耶
還有你姑娘,這是我的家哎耶
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哎耶
還有你姑娘,這是我的家哎耶
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我愛你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嗚……恩啦啦,嗚……恩啦啦……
身在天堂,神游天堂,此時,天上人間已分不清身在何處,心在哪鄉(xiāng)。路在腳下延伸,也在遠(yuǎn)方消失,滿眼除卻蒼茫與綠草之外再無其他!
綠草藍(lán)天中的“格日”
蒙古包是草原蒙古族牧民的傳統(tǒng)住房,蒙古語稱為“格日”,“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鞍保瑵M語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蒙古包這個草原的特有建筑,伴隨著世世代代的牧民走過了漫長歲月,它是蒙古族歷史的濃縮,是傳統(tǒng)游牧生活方式的象征。千百年來,隨著畜牧而轉(zhuǎn)移,逐水草而遷徙。肅北草原天蒼蒼、野茫茫,氣候無常,風(fēng)雨難擋,牧人的歸宿就是“銀色的氈房”。
牧人說,到了冬天,漫天飛雪,冰凍三尺,凜冽的風(fēng)像刀子一樣,極易割傷人的皮膚,連堅硬的牛角都會凍裂啊!只有從蒙古包天窗里飄出來的縷縷炊煙,才能給人生命的溫暖。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shè)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jù)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圈,然后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jié)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長約3.2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后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即此,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戶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們進(jìn)行包內(nèi)裝飾,先是鋪上厚厚的地氈,擺上家具,再在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xiàn)在一些家具電器也進(jìn)了蒙古包,生活也因此變得方便許多。蒙古包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shè)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墻,拆卸時將“哈納”折疊體積便縮小,還能當(dāng)牛、馬車的車板。
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雖然在外形上看起來蒙古包很小,但包內(nèi)使用面積卻非常大,而且室內(nèi)空氣流通,采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fēng)吹雨打,非常適合于經(jīng)常轉(zhuǎn)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研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專家指出,氈房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點。牧人搭建時不用挖土夯地,拆卸時不會遺留廢墟。它不像陜北窯洞那樣給大地創(chuàng)下長久的疤痕,又不像土木結(jié)構(gòu)破損后一片狼藉,有利于牧民遷徙之后的生態(tài)恢復(fù)。
我們一路拍攝到的蒙古包,多呈圓形尖頂,由圍壁和傘狀架組成,外面覆以厚實的羊毛氈,再用毛繩固定。圍壁、傘架均用木桿釘成,包頂留有天窗,通氣透光。木制的門比較小,面向南或東南居多,進(jìn)出要挑簾低頭。蒙古包方便拆卸搬運,勒勒車載上即走,隨遇而安。
牧人說,古時候,在蒙古包的上面還要加蓋布帳,蒙語為“庫力圖日嘎”,它像大樹一樣遮風(fēng)擋雨,同時起裝飾作用。其狀酷似春天里綻放的薩日朗花,一切就像詩人所吟的,蒙古包是不動土流動的房子,是游牧的最佳處所,是蒙古族天地合一人在其中的殿堂。
濃濃蒙古情
在草原上孤獨地行走、不知不覺已是饑腸轆轆,困意襲來……
當(dāng)迷人的黃昏降至,濃重的夜幕拉啟,我們從依稀可辨的星光下看到有人在向我們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
草原上人們的熱情堪比白天酷熱的太陽,他們用潔白的哈達(dá)為我們接風(fēng)洗塵,捧出美酒、奶茶、黃油、炒米、茶食、奶豆腐、手抓羊肉請我們品嘗,把燃燒的牛糞爐捅得更旺,火苗竄起老高,劈啪做響,讓我們倍感家的溫暖。
草原上的惡劣氣候和孤獨難捱,讓牧人和酒成了一輩子的莫逆之交,有的地方干脆稱之為“酒兄弟”,足見親密無間。男的女的都愛喝,尤其是男人,喝起來不醉不放杯。因此,游客到了牧區(qū)見到喝醉的人,千萬別大驚小怪,指指點點,一定要尊重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喜筵上酒力不支,主人勸敬可以不喝,但不能玩花式,耍小脾氣,責(zé)人家動機(jī)不純。否則,此君將是“不受歡迎的人”,會被逐出氈包。
在這濃蔭深覆的夜里,如水的月光熄滅了炎熱,主人熱情的勸酒溫暖了旅途中的我們,斷斷續(xù)續(xù)的馬頭琴聲浸潤著我們疲憊的身心;躺在銀色的氈房里我們第一次感覺到天地遼闊、人與穹廬原是如此親近,燦亮無邊的星星竟能這般震撼人心。
此時,不知從什么地方,飄來雄渾、蒼涼的長調(diào),低徊天際。
我們無一不沉浸在這洋溢著濃濃情意的銀色氈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