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平是人類社會長期一直追求的一種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學生的民主法制觀念越來越強,學生對公平的意識越來越敏感,稍有不慎,就容易極大地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學生缺乏正確科學的公平教育,存在畸形的絕對的公平的觀念。因而,在班級管理中,亟待重視公平制度的建設及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公平教育,將公平視為和諧班級建設的基石。
[關鍵詞]民主法制觀念 公平觀教育 班級建設
最近我班舉行了一次演講比賽,參賽選手們每人領一張紙條,根據(jù)紙條上所寫的主題演講三分鐘。演講的次序是通過抽簽決定的,當抽到第一位的選手走上講臺時,我發(fā)覺他看起來非常不滿。他響亮地說:“尊敬的評委老師,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我和其他評委們紛紛抬起頭,驚訝地看著他?!拔翌I到這張演講主題紙后,只有幾分鐘準備時間,排在我后面的選手準備時間卻充裕得多。這是不公平的!”他說。說罷他便走下講臺,沖出了教室。
這件事給我很大觸動,它至少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學生的民主法制觀念越來越強,學生對公平的意識越來越敏感,稍有不慎,就容易極大地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二是學生缺乏正確科學的公平教育,存在畸形的絕對的公平的觀念。因而,在班級管理中,亟待重視公平制度的建設及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公平教育,將公平視為和諧班級建設的基石。
首先,教師要有一顆無私的心,不斷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
“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是公平公正的前提,教師應大度地、無私地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公正地、藝術地、辨證地處理學生中的一切事情;“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崇高的人格魅力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它能給班級營造非常良好的公平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產(chǎn)生強烈的公平感,提升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性,這樣即使教師疏忽犯了錯誤,學生也能以一種正常的心態(tài)來寬容和理解。反之,一個不注重人格修養(yǎng)的教師,則常常是“好心當做驢肝肺”,任何行為都容易遭到學生質(zhì)疑,讓學生產(chǎn)生不公平感。
其次,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公平觀教育。
眼下學生心中產(chǎn)生的不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是緣于學生不正確的公平觀念,要讓學生確立合理的期望意識,弘揚奉獻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知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公平是相對的,要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凡事多從好的角度理解,就能多一份善意,少一份憎恨。應該讓學生知道老師也是一個人,而不是神,老師也有缺點和錯誤,老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此外,還要教育學生在今天這個社會轉型期理智面對生活中各種不公平現(xiàn)象,教會學生如何與之斗爭,而不是消極逃避,更不是破罐子破摔。
再次,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管理制度。
公平既是由個人對社會公平的主觀感受和主觀評價決定的,也是由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公平環(huán)境決定的。在班級管理中要提倡民主決策民主管理,鼓勵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到班級的建設和管理中來,不要把班級的建設和管理只看做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涉及到每個學生重大利益的事,應該全體同學共同討論再作出決定。例如本學期我班國家助學金的評定細則就是采取了類似聽證制度的方式,由全體同學共同討論決定的,最后把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圓滿解決了,評定出的結果大家都心服口服,沒有怨言。
最后,要特別關注班級中的弱勢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這里的弱勢群體主要是指貧困生、后進生、性格內(nèi)向生。這些學生心理比一般學生更敏感,更自卑,更容易產(chǎn)生不公平感,往往教師對他們進行很正常的管理和教育,也很容易被誤解和扭曲。例如我班有一個學習成績倒數(shù)第二的學生,新學年發(fā)教科書時發(fā)到了一本有殘缺的書,原本完全是個意外,但他卻認為是老師歧視他,故意把一本破書發(fā)給他。因此,對待這么一個群體的學生,我們在教育和管理的時候要更加細心和耐心,用更溫暖的愛消除他們的自卑和思維定勢,讓他們能用正常的心態(tài)來接受老師的管理教育。
班主任還應正確對待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它確有活力,是學生進行學習、娛樂、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彌補正式群體之不足。每個學生在班集體活動之余,都需要過一些非正式的小群體生活。這不僅是個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體生活充滿友誼與歡樂。當然,非正式群體也有盲目性、消極性。例如有的過分熱衷于小群體活動而不關心班集體,不愿擔負班級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團結同學;有的則迷戀于吃喝玩樂,甚至制造惡作劇、違法亂紀。不過,只要班主任真誠地關懷和幫助他們,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就可縮小其不良影響,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確認識非正式群體,只看到非正式群體的負面影響,把它視為小圈子、小集團,橫加指責,那將人為地迫使它與正式群體對立,嚴重影響班集體的活動及其發(fā)展。班主任要公正、熱情地對待各種學生群體。不可偏愛正式群體、非難、歧視和打擊非正式群體。班主任要了解、接觸不同的學生群體,要善于引導非正式群體的發(fā)展,使它與正式群體的奮斗目標一致起來。為了班集體的共同目標和利益,積極地發(fā)揮各自的作用。
公平是人類社會長期一直追求的一種價值取向??鬃诱f:“不患貧、患不均”,把公平作為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行為心理學家亞當斯也把公平當作是一種重要激勵動力,指出了公平在穩(wěn)定人們心態(tài)、激發(fā)人們創(chuàng)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的公正、無私、善良、正直,能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體驗到公正的合理性,從而成為他們成長的健康心理的基礎。有利于影響和激勵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zhì);有利于得到學生的信賴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動局面;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反之,教師的偏私與不公,必然使學生失去公平感,造成感情的壓抑和心理的不平衡,挫傷學生學習與要求上進的積極性;從然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對學校教育的信任,甚至對社會的信任,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優(yōu)秀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從這一意義上說,沒有教育公正,就沒有受教育者平等觀念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沒有教育關系的公正,就難有社會的公正。特別是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公平、公正的處理問題,是要失人心的,那么建設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也只能成為空談。因此,筆者認為公平是和諧班級管理的基石。
(作者單位:江西寧都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