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科生導師制是教師對本科學生的學習、品德和生活等多方面進行個別指導的教育制度。文章從本科生導師制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和以人為本為切入點,著重探討了它在思想教育、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規(guī)章制度等方面對構建和諧大學校園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本科生 導師制 和諧校園
一、本科生導師制突破了傳統的師生教育模式,更大程度上關注學生的情商教育,注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素質協調發(fā)展,為構建和諧校園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持
針對在校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個性較強,自我意識很重這一現狀,本科生導師制的施行有以下優(yōu)點:首先,導師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學習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黨、愛國,政治立場堅定,遵紀守法、名禮誠信,這都非常有利于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其次,導師通過與學生進行經常性交流的方式,注重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調控和調試,有利于及時排解學生內心的矛盾和煩惱,使學生不易產生心理障礙,引發(fā)心理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再次,導師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并附之以鼓勵和有目的的帶領學生參加社交活動,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努力的方向,也增強了人際交往能力。最后,本科生導師制,使學生有機會參加導師的科研工作,不但有利于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迅速提高,而且為了完成科研任務,學生必須學習除課本之外的知識,這就深化了他們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補考率和重修率也會明顯下降。一句話,本科生導師制,有利于解決大學教育中存在的智商教育與情商教育、理論與實踐、分數與能力及德、智、體、美、勞諸要素之間等影響學校發(fā)展的諸多矛盾,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最大可能地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素質,使學生成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復合型人才,真正體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理念,推動大學校園走向穩(wěn)定、文明、和諧的發(fā)展。
二、在本科生導師制下建立的新型師生關系相比較傳統師生關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導師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為學生真誠服務的意識,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優(yōu)良的職業(yè)道德影響學生,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諧為特征的新型師生關系,成為構建和諧大學校園的重要內容
本科生導師制使教師由傳統教學活動的指揮者轉變?yōu)樵诮虒W活動中起導向作用的指導者,使教學由教師唱獨角戲的單向“培養(yǎng)”活動走向教學互動,即教學過程是導師與學生之間直接交往和溝通的過程,師生之間隨時可以就某個學術或科研問題進行對話與交流,真正營造了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看,他們不僅僅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還是學習者。一方面學生向老師學習,包括學習老師求真務實的治學態(tài)度及高尚的品德、師德。另一方面本科生導師制承認當代大學生在接受新時尚、新知識、與人交往等方面的熱情遠遠超過老師,面對紛繁復雜而又不斷變化的世界及競爭上崗的壓力,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包括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等,以上要求促使教師必須努力學習,包括向學生學習,從學生那里汲取靈感和挑戰(zhàn),發(fā)展自己。本科生導師制為師生提供了更多交流機會和很大的交往空間。從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看,教師對學生的關心由學習延伸到思想、生活等各個方面,學生在教師的工作中占著主體地位,隨著交往機會的增多,相互理解加深,彼此的信任與感情隨之增強,教師努力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對老師的敬畏心里消失,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愿意把老師作為學習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
總之,本科生導師制,是從質上對傳統師生關系的突破,將“傳道授業(yè)解惑”落到實處,完成從“以知識為本”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轉變,把“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推動師生關系走向和諧。師生關系是大學教學活動的主角,關系學校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大學校園的首要內容。
三、本科生導師制承認、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指導學生專業(yè)學習、選課、選專業(yè)及創(chuàng)新研究,幫助學生制定學習和發(fā)展計劃,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和切實保證,這是構建和諧大學校園的根本
在高等教育大眾的要求下,為迎合市場經濟發(fā)展和素質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進行了改革,推行選課制、學分制,這就要求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加強個性化培養(yǎng)。本科生導師制正好順應這一要求,并作為學分制的配套措施,要求導師不但就學生所學專業(yè)的知識結構和完整性對學生選課進行指導,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系統地、完整地、有條不紊地學習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學會獨立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導師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自主設計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此外,本科生導師制,通過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工作,培養(yǎng)他們積極探索、勇于進取的科學精神,激發(fā)了他們的科研興趣,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化解了學生與課程之間的矛盾、學生與學校教學管理之間的矛盾、更多的學生需要輔導與師資力量不足之間的矛盾、教師的模式化教學與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之間的矛盾,使學生由被動強迫式的接受課程到自主自愿地選課;由受僵化的制度束縛不能釋放個性到享受制度帶來的人性化服務,更充分全面地發(fā)展自己;由幾十人面對一位教師到幾個人面對一位教師,溝通的機率大大提高,淤積問題隨時都能得到解決;由教師工作中的輔助角色到成為教師工作的中心,彼此的需要促成師生關系走向一體化。可見,本科生導師制堅持以人為本,從解決學校矛盾的高度,推動大學校園走向和諧,真正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質量。
四、本科生導師制建立了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豐富、完善和發(fā)展了教學管理制度,保證了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施行,為構建和諧大學校園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構建和諧大學校園應該怎樣做,做些什么,都需要制定一整套制度,這從根本上為構建和諧大學校園指出了行動目標和行動方向。本科生導師制是構建和諧大學校園制度中的一項制度,著眼于導師的素質是導師制培養(yǎng)模式成敗之關鍵,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圍繞以往生師比過高、教師積極性不高、工作缺乏主動性等問題制定出來的,包括任職要求、本科生導師的配備、導師職責的規(guī)定、考核辦法、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目的就是確保本科生導師制能夠行之有效,從而保證了大學校園更和諧。
參考文獻:
[1]鄭文芳.高等院校和諧校園構建初探[G].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
[2]李連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研究[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
[3]王光霞.劉貴坤.本科生導師制在高校本科教學中的深層意義[J],現代教育科學,2003,(1).
[4]陳高揚.本科生導師制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1,(21).
(作者單位:陜西延安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