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除收藏中國歷代古錢幣之外,還對我們的鄰國——日本古錢幣有著較濃厚的興趣。近日在一堆中國古錢幣中覓到一枚頗為與眾不同的錢幣——“乾元大寶”。
此幣直徑20.5毫米,重2.3克,光背,屬小平小型。通體紅斑綠銹,開門見山之物。千萬不要小看此枚古錢幣,其外形雖小,卻有著一個赫赫有名的身份——日本皇朝十二錢之一。
我們都知道,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60年的“神武天皇”。而其鑄幣史卻短得多,其實(shí)物貨幣階段一直持續(xù)到公元708年“和同開王爾”始鑄時才得以結(jié)束。而“和同開王爾”即為日本皇朝十二錢之首枚。
我國錢幣界一直認(rèn)為,日本的皇朝錢深受我國唐朝“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之影響。錢文前兩字或吉語、或年號,其書法也同樣傳承我國,其錢文之精美,不亞于我國唐宋之占幣。
可以看出,皇朝錢既有吉備真?zhèn)?、營原公清、阿保懷之、弘法大師這些精通中國文化,擅長書法的名臣、名僧所書寫,也有恒武、仁明、宇多、醍醐等四位天皇的親筆御書。其御書錢要早于我國宋朝太宗皇帝親書之“淳化元寶”。
此枚“乾元大寶”即皇朝卜二錢之最后一枚,當(dāng)時日本的銅源已相當(dāng)匱乏,通貨膨脹嚴(yán)重,錢幣越鑄越小,且私鑄泛濫,市面上已有鉛制“乾元火寶”出現(xiàn)。所以在皂朝十二錢之后,日本便停止鑄造和發(fā)行本國貨幣,在其后將近500年的時間里,除了民間私鑄錢或仿鑄的一些中國錢幣,主要依靠的足輸入中國錢幣作為流通貨幣。當(dāng)時,中國的官錢被稱為“精錢”,而私鑄和仿鑄的錢被稱為“惡錢”。當(dāng)時的日本政府特以“朝貢”換取中國政府作為賞賜的銅錢,或派遣商人以貨物或黃金白銀換取大量中國銅錢回國使用。直到十七世紀(jì)中葉,日本始鑄“寬永通寶”為止。
日本皇朝十二錢的珍罕程度從其目前的價位上也可略見一斑。在日本美品的皇朝十二錢其價位均在幾十萬日元左右,最高的是“饒益神寶”,達(dá)到200萬日元,而“乾元大寶”官鑄銅錢居然排在第二,達(dá)到100萬日元。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古錢幣收藏群體的不斷擴(kuò)大,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加深,中國周邊地區(qū)和國家的古錢幣越來越受到重視,價位也在節(jié)節(jié)攀升。在2003年嘉德秋拍會上,一枚“和同開環(huán)”以6600元人民幣成交;一枚“富壽神寶”以4800元人民幣成交。而其他“阜朝十二錢”在中國古錢幣市場上還很少露面?,F(xiàn)借助貴刊一角將此“乾元大寶”公之于眾,望能與同好共賞,同時也希望能喚起人們對日本古錢幣的更多熱情。
(責(zé)編: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