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五銖,又稱作“對文錢”,是指一個錢被剪鑿成兩個錢的對品。其中心部分稱“對文錢”,其剩余的外緣部分稱為“綖環(huán)錢”。
對文“五銖”花穿錢,是這種剪鑿后的中心部分。錢之所余外部,周郭細薄如綖,內(nèi)作大圓穿,形如環(huán),曰“綖環(huán)錢”。
東漢建武以后,所鑄的東漢“五銖”錢,較之西漢時的“五銖”錢輕薄,錢徑多在25毫米,厚略1毫米左右。精致一些的東漢“五銖”錢,重略3克左右。外郭較窄,“五銖”二字,寬肥圓柔,筆劃粗且淺?!拔濉弊纸还蓮澢舷聝蓹M不出頭;“金”字頭呈三角形,較西漢“五銖”,“金”略大,四點較長;“朱”旁上橫圓折、上下對應(yīng),中筆較長,兩頭細弱。
對文“五銖”花穿錢與綖環(huán)錢,其錢文各有“五”、“銖”二字的一半。這種剪鑿后的錢幣,多為東漢后期社會矛盾尖銳,災(zāi)荒相繼,幣制混亂的產(chǎn)物。此枚對文“五銖”花穿錢,雖年代久遠,銹蝕嚴重,幣小輕薄,但剪鑿后的“五”、“銖”錢文的一半,清晰可鑒,是枚難得的玲瓏花穿錢,配之以內(nèi)作大圓穿的“綖環(huán)錢”,平添了收藏的樂趣。
(責(zé)編: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