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附錄的八個青花龍紋扁瓶(有的稱為扁壺)圖,出自五部古陶瓷專著,書中對其所標明的朝代、名稱、大小,我們分別錄于圖的下部。這五部古陶瓷專著,對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的斷代很不一致,我們認為這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認為,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無論從哪方面看,它們都是一種類型,而不是兩種類型,把它們分成兩個朝代是沒有道理的。
從大小看,除附圖4稍大一點外,其余幾個相差無幾。
從器型看,附圖1的長寬比(指高與腹徑比)值是1.27,附圖2是1.28,附圖3是1.29,附圖4是1.30,附圖5是1.29,附圖6是1.30,附圖7是1.30,附圖8是1.28??梢姲藗€扁瓶的寬窄相差無幾。八個扁瓶的口徑與腹徑的比值,腹徑與足徑的比值也大都如此,相差無幾。
從紋飾的層次布局看,八個扁瓶的紋飾都是三層,每層都用雙弦線隔開;一、二層都在瓶頸,第三層都在瓶腹,主紋飾都畫龍。
從主紋飾龍紋看,八個龍紋全是側身三爪張嘴蟠龍,龍頭都較大,頭部毛發(fā)都分成五束成波狀向上豎,上唇向上翹,卷曲如象鼻,唇后有一凸聳的鼻子??傊瑥目傮w到細部無一不同。
從輔助紋飾看,三個海浪白龍紋,從形態(tài)、數量到與主紋飾的位置關系,無一不相近。四個云龍也如此。
總之,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在每個方面都是相同或相近的,顯然屬于一種類型。要么它們全是永樂的,要么它們全是宣德的。然而,上述幾部古陶瓷專著,看法卻很不相同,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我們認為,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全是永樂的,主要有四個理由:
第一,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都無年款,又相同或極相近,按常理,把它們定為永樂或宣德都是無可厚非的,但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中有一個是出土器,它就是附圖1,出自梁穗主編的《景德鎮(zhèn)出土元明官窯瓷器》(見第103頁)。據該書說明,這件青花海浪白龍紋扁瓶出土自永樂景德鎮(zhèn)官窯早期地層。如果沒有這個標準器,說其余七個青花龍紋扁瓶是永樂或宣德都無可無不可,有了這個標準器,顯然就不妥當了,只能說其余七個青花龍紋扁瓶是永樂的才是順理成章的。
第二,古陶瓷界有一個鑒定永樂宣德青花瓷的公認原則,就是如果沒有其他有力的根據,一般來說,無年款者應歸為永樂的。上述七件青花龍紋扁瓶,沒有多少根據說它們是宣德的,卻有充分根據說它們是永樂的。
第三,永樂、宣德時期青花龍紋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就是同代青花大型器上的龍紋是相同的。例如永樂青花龍紋天球瓶上的龍紋,頭部毛發(fā)全是分成五束向后飄伸,臉部有很多清晰的鱗片,而宣德青花龍紋天球瓶上的龍紋,頭部毛發(fā)全是分成六束,先向后然后向上豎起,臉部雖有鱗片,但不夠清晰,較少。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也符合這一個規(guī)律。我們已經說過,附圖1確定無疑是永樂的,其龍紋頭部毛發(fā)都分成五束向上直豎,其余七個也都如此。所以,我們說附圖l以外的七個青花龍紋扁瓶也應定為永樂的。
第四,這八個青花龍紋扁瓶有七個以海浪、云朵為輔助紋飾。前面已經說過,這八個青花扁瓶上的主紋飾龍紋帶有永樂龍紋的特點,同樣,這七個青花扁瓶上的輔助紋飾海浪與云朵也具有永樂的特點。永樂時的海浪龍紋,海面畫得雖有浪,但較平靜,浪花多畫在海浪之間,似是濺出的,很少畫風急浪卷的海面;而宣德時則相反,畫風平浪靜的海面較少,畫風急浪卷的海面較多,浪花多畫在卷起的海浪上,較粗大,像是薹塊。八個青花龍紋扁瓶中的三個海浪白龍紋,其海浪顯然與永樂時的海浪一致。永樂、宣德時的青花云紋,從形態(tài)看,幾無區(qū)別,但從細部看,還是有區(qū)別的。永樂青花云紋繼承洪武的畫法,云朵邊緣有白邊,而宣德除天球瓶上的云紋有白邊外,其他器型卜的云朵都沒有。八個青花云龍紋扁瓶中的四個云龍紋的云朵都有白邊,與永樂的青花云紋特點一致。
(責編:雨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