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即戲劇演員以某些顏色在劇中所扮人物的臉上勾畫出的特定圖案。色彩斑斕的臉譜是中國戲劇的象征,是歷代藝人長期創(chuàng)造的,采用裝飾、夸張的手法塑造舞臺人物的造型藝術。
早在我國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年)的樂舞節(jié)目里就有了戴假面具的歌舞,這假面具亦稱“代面”,就是臉譜的鼻祖(圖1)。到了唐、宋時期,在當時的涂面化妝基礎上,吸收了面具特點,繼而發(fā)展成臉譜的化妝藝術。到了元代,當時雜劇的形成使臉譜藝術開始進入圖案化和性格化的描繪。至明、清兩代,臉譜藝術進入了繁榮發(fā)展的新階段。如明代臉譜之焦贊、單雄信(圖2、3);清代臉譜之尉遲敬德、黃巢(圖4、5)。到了清末,戲劇從過去的露天演出發(fā)展到有燈光照明(宮燈、串燈)的舞臺,其演出更發(fā)揮了藝術的魅力。晚清著名畫師沈容圃繪《同光十三絕》(圖6),所畫均為不同行當中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藝術家的臉譜與行頭。同時,除京劇臉譜外,其他各劇種都分別繪有不同特色的臉譜,如山東梆子臉譜之高登(圖7)、山西梆子之臉譜侯公(圖8);弋腔上絲調臉譜之全頭王(圖9)、川劇臉譜呼延贊(圖10);白劇臉譜火神(圖11)、漢劇臉譜李元霸(圖12)、滇劇臉譜馬?。▓D13)等等。為更多地表現(xiàn)人物性格,臉譜的色彩由原有的黑、紅、白三色,又增加了黃、綠、藍、粉、紫、灰、褐、金、銀等色。紅色表示忠勇、正氣,如關羽;藍色表示勇敢、剛強,如竇爾墩;綠色表示頑強、暴躁,如程咬金;黃色表示勇猛、兇暴,如晁蓋;白色表示狹詐、陰險,如曹操;黑色表示無私、猛直,如包拯等等。
臉譜豐富多彩,非常吸引人,筆者熱衷臉譜收藏,現(xiàn)擇部分藏品介紹給大家。
1. 郵票:臉譜題材的郵票,我國大陸、香港和臺灣都曾發(fā)行過,臺灣則發(fā)行得最早,于1996年2月15日發(fā)行了《中國戲劇臉譜》郵票全套4枚,分別為廉頗、關羽、張飛和如來佛(圖14、15、16、17),總面值14元臺幣。套票臉譜勾畫細膩,并以不同單色做背襯,突出了國粹臉譜之精美。香港則在1974年發(fā)行了《香港藝術節(jié)》紀念郵票,全套3枚,分別為悟空、關羽和包拯(圖18、19、20),總面值3港元。該套票以版畫技法融于臉譜藝術之中,增強了裝飾效果和藝術表現(xiàn)力。大陸于1980年1月25日發(fā)行了T45《京劇臉譜》郵票,全套8枚,分別為孟良(圖21)、李逵(圖22)、黃蓋(圖23)、孫悟空(圖24)、魯智深(圖25)、廉頗(圖26)、張飛(圖27)、竇爾墩(圖28),總發(fā)行量250萬套。套票繪制細膩,色彩鮮艷,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全套面值1.84元人民幣,現(xiàn)已攀升至180元,增值100倍。
2. 火花:火花中的臉譜題材是最多的,而枚數(shù)最多的當屬天津市火柴廠出品的《中國京劇臉譜》火花(圖29、30),全套540枚,卡花。套花以獨特的視角刻劃了諸多的京劇角色,集知識性、資料性、欣賞性與收藏性于一身,加上背圖的古書設計,其古樸典雅與國粹臉譜前后呼應,構成完美的藝術精品。北京市火柴廠曾出品了帶頭盔的《京劇臉譜》火花(圖31、32),全套60枚。該套卡花畫工精細,配以書法印章,給人以美的享受。
3. 煙標:我國煙標上的臉譜并不多見,但沈陽卷煙廠出品的卷煙套標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該套標全套5枚,分別為關羽、張飛、孫悟空、典韋、竇爾墩。煙標的另一面以京胡陪襯出京劇臉譜藝術(圖33、34),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4. 磁卡:磁卡中的臉譜可見于中國電信2001年發(fā)行的CNT-YT-3《京劇臉譜》磁卡(圖35、36),全套4枚,分別為判官、夏侯淵、歐陽芳、姜維,面值分別為50+2、100+5、200+10。磁卡以黑色襯底襯托出臉譜藝術,其莊重、明快,引人入勝。中國電信還于2001年發(fā)行了CNT-IC-98《臉譜藝術》磁卡(圖37、38),全套5枚,面值分別為10、20、30、50、100元。該卡以虛幻的部分臉譜設計,寓意臉譜藝術的奧妙與神秘。
我國臺灣電信總局曾于1995年發(fā)行了通話卡《西游記》(圖39),全套4枚,面值均為臺幣100元。4枚卡中每枚都有3個臉譜,其中第1枚為沙悟凈、孫悟空、豬八戒,第2枚為大鵬、如來佛、孔宣,第3枚為金錢豹、巨靈神、牛魔王,第4枚為木吒、李靖、金吒。該套卡以我國古典名著為專題,薈萃了《西游記》的正反人物及正側面臉譜,完美地表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臉譜藝術的感人魅力。我國臺灣交通部電信總局也于1996年發(fā)行了通話卡《三國》(圖40),全套3枚,面值均為臺幣100元,其3枚分別為魏、蜀、吳中的人物形象,同樣感人。
5. 撲克:臉譜題材的撲克可謂眾多,其形式多樣,各具千秋。如寧波三A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桶形撲克《中國古代面具》(圖41、42)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我國古老的面具中的臉譜藝術;天津樂超文娛用品商行出品的《京劇臉譜》撲克(圖43),全套兩副,其臉譜形狀獨特并富有立體感;寧波三A集團有限公司還分別出品了《戲劇臉譜》撲克(圖44)和《臉譜剪紙》撲克(圖45),特別是以民間剪紙形式表現(xiàn)臉譜,可謂匠心獨具。
天津樂超文娛用品商行為紀念徽班進京216周年,于2006年特發(fā)行了《京劇人物圖譜》撲克(圖46),全套兩副,以帶頭盔的臉譜生動地刻畫了各種京劇人物的形象。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出品了《三國演義人物川劇臉譜》撲克(圖47、48),由于其繪制精美細膩,獨具一格,頗受撲克愛好者和收藏者的喜愛。此外,還有北京、沈陽和東塘出品的臉譜撲克,就不一一例舉了。
6.彩票:彩票的內容題材廣泛,其涉及的臉譜內容也不少。最早見于1989年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發(fā)行中心發(fā)行的社會福利獎券02-(75-80)-8907《京劇臉譜》(圖49、50),全套6枚,分別為關羽、張飛、典韋、許、周瑜、黃蓋,面額各為1元。其繪畫手法與我國首發(fā)的1980年郵票《京劇臉譜》彩票相似。中國社會福利獎券發(fā)行中心于1993年發(fā)行了《戲劇臉譜》彩票(圖51、52)全套4枚,分別為虞姬、孫玉姣、姜維和李逵,面值分別為2元和1元。兩位旦角,兩位凈角,畫工精細,故具有迷人的魅力。有趣的是,中國社會福利獎券發(fā)行中心還于同年發(fā)行了一套《生肖臉譜》(圖53、54),面值各2元,全套12枚,臉譜上均描繪有各個生肖的形象與特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臉譜藝術常在民間文娛活動及藝術品中呈現(xiàn),耍獅子、舞龍燈、跑旱船、木偶戲、皮影戲的表演上都有臉譜的化妝;江蘇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張”戲劇彩塑,山東曹縣戲曲紙扎,江西婺源戲曲水雕,河南平頂山宮燈戲曲彩畫,山西戲曲刺繡等都留有臉譜造型??梢娔樧V已不單純是戲劇藝術的象征,而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征,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民族氣派源于民間,而高于舞臺。在現(xiàn)代,臉譜圖案還成為一種時尚元素,其設計的臉譜圖案的旗袍走上T型臺,與現(xiàn)代服飾一起走進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并作為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和文化而走向世界。
當前,臉譜收藏在全國已形成熱潮,大多數(shù)人都是先以收集臉譜火花開始的,并逐漸擴大收藏品種范圍。隨著收集臉譜藏品人數(shù)逐年增多,許多臉譜題材的收藏品價格也在不斷攀升,如天津市火柴廠出品的《中國京劇臉譜》火花,全套540枚,1990年價格為45元,1995年為90元,2000年為150元,現(xiàn)為320元;新年畫《群英會》當年1981年定價僅0.28元,1990年為10元,1995年為20元,2000年為80元,現(xiàn)已升至200元了,如此等等,舉不勝舉。
隨著臉譜藏品的文化投資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同,臉譜專題收藏必將受到更多藏家的青睞,并成為受人青睞的收藏珍品。(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