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毫無探險經驗的年輕人被困在了深山里,發(fā)出求救信號。
經過警察、山民以及志愿者的艱苦努力,終于搜救成功,一個不缺地將他們解救下山。
當然,這樣的事件,媒體不會缺席,報道熱心人的人道主義大救援,分析年輕人被困的主客觀原因,提醒“驢友”們野外探險的注意事項,等等??傊?,媒體在救援期間一直跟蹤著,滾動報道著,非常吸引眼球。
當營救終于成功時,公眾關注率達到高潮,一切順利,只等熱淚盈眶的結局。
然而當被救者下山,在山腳被記者的鏡頭包圍時,發(fā)生了意外——或者換句話說,記者們預料中應該發(fā)生的那些感人的煽情的場面都沒有發(fā)生。
沒有因激動而涕淚交加,沒有因后怕而語無倫次,沒有抱頭痛哭,沒有千恩萬謝。沒有,都沒有。他們沉默著,沉默著。終于他們中間有一個說話了,卻只是說:“沒有吃的,就當作減肥了?!本谷皇且痪漭p松的玩笑。另一個女孩更是語出驚人:“我覺得很刺激,下次再來玩?!?/p>
于是記者不滿意了,公眾不滿意了,援救者更是不滿意了。有當場斥責的,有在網上發(fā)帖議論的,指責他們不懂事、冷漠、自私,連說聲“謝謝”都那么難,等等。
我相信事情沒那么嚴重,我寧愿相信,年輕人的錯,只在他們的非正常反應而已。
他們才20出頭,是沖著“五星級的自虐活動”去的,應該是一些沒吃過大苦頭的孩子。死里逃生,看到公路的剎那,他們興奮不已,對恩人,心里一定是感激不盡的。可是突然被媒體包圍,他們一時不知所措,面對鏡頭,疲憊不堪、狼狽不堪的他們,一定是希望自己表現(xiàn)得輕松一些、堅強樂觀一些。他們是從小看慣了電視里那些感恩戴德的“正常反應”的,我覺得來點兒“非正常反應”,對于他們來說,相當正常。
我相信他們會記得這次驚險活動的教訓,我相信他們會長大,我相信如果別人有同樣的遭遇時他們會加入救援的行列,我相信會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感謝社會的方式。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