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北山路有一座隴南地區(qū)最大的醫(yī)院,隴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原由主樓及輔樓構(gòu)成,共計12000平方米,500張床位。地震后,該院用帳篷組成臨時抗震醫(yī)院。136頂帳篷,在隴南市北山路正門分兩排擺放,可謂壯觀。陽光照耀在天藍色的帳篷上,風輕輕吹過棚頂,遠遠望去,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浩瀚的海洋,也能想到白求恩同志的戰(zhàn)地病房。
張進平副院長,一位資深的外科專家,190多斤的大塊頭,有點像典型的男高音歌唱家。他首先介紹:這里現(xiàn)有302個病員,“5·12”大地震全院共收治住院傷員187名,其中有93人尚未出院。然后,就是他和他的同行們,還有兩位患者給我們講了幾個地震時發(fā)生的故事。
10分鐘搞定506位病人全部撤離
5月12日14點28分,醫(yī)院里每個崗位的醫(yī)護人員都同時感受到搖動,“地震了!”幾乎是驚愕的同時,他們恢復了平靜:“病人!”——當時住院病人506人。300多名在崗醫(yī)護人員沒有一個人往外跑,而是迅速組織病員撤離:能自行下樓的病人,由他們組織統(tǒng)一下樓;不能自行下樓的病人,由醫(yī)護人員攙著、背著下樓,醫(yī)務科劉俊慧告訴我們,當時張進平副院長也背了一個病人。病人家屬尚小芹說,當時她照顧76歲的公爹李尚德,總膽管結(jié)石,住在5樓3床,不能行動。地震時,她面對老人體重140多斤的塊頭,正在焦急,這時張院長進門,不由分說,背起老人就走,一直下到一樓,把老人安放在安全地帶,又氣喘吁吁地跑了……
“從開始搖到病人全部下樓,總共用了10分鐘?!睆堅洪L肯定地說,“當時我特意看了一下表。”我們問他們以前是否做過相關應急演練,張院長說:“做是做過,但沒有達到全院都參與的規(guī)模,當時就是急了,地震把醫(yī)護人員都震急了。”
不離不棄。不是急了,不是迸發(fā),不是激發(fā),是激活。
然后就是醫(yī)院迅速組織購買彩條布、鋼管……于是,一種久違的場景開始出現(xiàn)了:輕病患者、病人家屬、全部醫(yī)護人員一起上陣,搭建臨時防震棚。晚上七點多,距地震不到五個小時,病人全部進棚。在這種特定的時刻,醫(yī)患關系是那樣的完美……
無影燈下的鋼筋鐵骨
在全院收治的187名地震傷員中,涉及骨科的有83名,占病員總數(shù)的近一半。除入院病人外,門診治療800來人。病人太集中了,全部擁到骨科,氣氛異常前所未有。當天,他們就做了高位截癱、截肢、腰椎骨折等九例大手術。隨后,14日至16日,又做了七例搶救性手術。當時,手術室已經(jīng)成了危房,余震不斷,正做一例髖關節(jié)手術時,余震最大,無影燈在晃動,氧氣瓶須要專人抱住才能固定,但是所有醫(yī)護人員臨危不亂,就像沒事一樣。我們問骨科主任杜敏主任醫(yī)師,邊地震邊做手術,你們不擔心嗎?這位骨科專家淡淡一笑:醫(yī)生嘛,就得救人,我們沒有想那么多。不能拖,否則,即使沒有生命危險也會喪失勞動能力。
武都區(qū)角弓鎮(zhèn)高平村龍小平、李愛兔夫婦在這次地震中不幸雙雙骨折,前者是開放性竑骨骨折,后者是孟氏骨折(左側(cè)尺骨中段骨折并橈骨小頭脫位)。龍小平用濃重的方言對我們說:感謝大夫,讓我們還能勞動。山里人眼里閃動著淚花……
我們能不說他們是鋼筋鐵骨嗎?
哈小芳的“有氧運動”
地震傷員的重癥患者大都是腦部傷。腦系科共計收治傷員56名、入院26名,開顱手術8例,其他手術8例。盧二勤是腦系科副主任,地震發(fā)生后,他幾乎沒有休息,天天有手術。張院長推薦我們寫一寫他,他紅腫的眼睛認真地看著我們:不要寫我,還是給你們講個小故事吧——
哈小芳是腦系科護士,地震時她正在四樓值班,在地震的剎那間,她聽見隔壁氧氣庫房的“滋滋”聲越來越大,她猛地跑了出去,一腳踹開房門沖進庫房,里面的八個氧氣瓶因振動瓶口漏氣,每瓶都是120個氣壓。她凝神靜氣,一一擰好閥門,又投入了攙扶病人撤離的工作。她站在我們面前時,像個被老師提問的初中女生,緊張、害羞,還有幾分冷靜。她什么也沒有說,只是靦腆地笑了一下,就被病人叫走了。
哈小芳,1977年生人,身高160公分,體重100斤。一個普通的女護士,但是,你如果去她所在的科室看病人,敢在走廊里吸煙,她會首先責怪你。你看,她的步履那樣輕快,背影那樣堅定……
懷抱“炸彈”的天使
也是一個關于氧氣的故事,不過主人公變成了馬艷麗。也是地動山搖的時刻,她正在急救室值班,室內(nèi)有三個氧氣瓶,它們和燈具以及所有能晃動的東西一起晃動著。這時,急1床患者馬輝輝使用的氧氣瓶上的濕化瓶因振動破裂,馬艷麗一個箭步撲了過去,死死地抱住瓶、捏住管子。她隨著氧氣瓶一起晃動,死不松手……
這個與模特同名的女護士比模特還苗條,168公分的個子看起來不足100斤。1985年生,2006年隴南衛(wèi)校護士專業(yè)畢業(yè)。1985年生,也就是媒體常說的“80后”。她下班后愛穿牛仔褲,喜歡吃零食,喜歡網(wǎng)絡游戲?!澳莻€瓶子裝滿了有多重?”她的護士長秦彩素告訴我們:應該有60公斤吧。對了,如果她爸爸媽媽知道自己的孩子抱住氧氣瓶的事,會說什么呢?
這位年輕的護士長的眼睛也是布滿血絲,沒等我們問什么就被病人叫走了,她也應該有故事……還有,李朝明,這位年輕的普外主治醫(yī)生,當晚就做了脾破裂和膀胱破裂等六例地震傷員手術。還有,唐宏達外科主治醫(yī)生……就是這些忠于職守的醫(yī)護人員,在隴南災區(qū)構(gòu)筑了一條綠色的搶救通道,從地魔手里奪回一個個兄弟姐妹……
的確,是激活,特殊的時刻激活原本就存在的東西。
責任編輯 閻強國